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对仅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07年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后收治入我院的患者157例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后将资料完整的72例患者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35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37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来分析代谢综合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48.6%;在急性心肌梗死仅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MS组病死率为31.4%,明显高于非MS组病死率10.8%(P=0.031);患者远期反复发作心绞痛为MS组28.6%,非MS组13.5%(P=0.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而仅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应加强对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病死率,分析影响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2010年12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按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与非DM组,其中DM患者38例(30%),回顾性比较DM组与非DM组临床特征。结果与非DM组(14.8%)相比,DM组女性较多(21%)(P<0.01),DM发生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构成比(29.5%)较非糖尿病者发生的构成比(19%)高(P<0.01);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构成比(36%)比对照组的发生构成比(16.9%)明显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36%)及死亡构成比(21%)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构成比(16%)及死亡构成比(13%)。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AMI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征及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57例,分为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120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非MS组,13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肢动脉硬化、脑梗死的发病情况。结果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值、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明显增高,MS组β细胞功能较非MS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尿酸及尿白蛋白排泄率较非代谢综合征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的发病比例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结论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β细胞功能较差、胰岛素抵抗及肾脏损害较重,冠心病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30例有糖尿病和35例无糖尿病的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无痛性AMI者高于无糖尿病组(P<0.01),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并发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组的AMI患者具有更高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李锋 《右江医学》2010,38(2):156-158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评价急性心梗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高低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照组66例为无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心肌酶值、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心肌酶值、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增高(P<0.01);射血分数和溶栓再通率较非应激性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疗效及短期预后差,应激性高血糖是评价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病情轻重及预测急性心梗短期预后较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河  黄卫华  宁军 《右江医学》2012,40(4):480-483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155例AKI患者,依据年龄划分,老年组60例,非老年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非透析治疗和(或)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老年组AKI病因主要以肾前性多见(P<0.01),非老年组以肾性多见(P<0.01)。老年组患者肾损害程度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老年组合并原发慢性病的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1),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需要血液净化治疗者显著多于非老年组(P<0.01)。非老年组的预后显著好于老年组(P<0.01)。结论老年AKI患者多死于MODS、重症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而非老年AKI患者死于感染多见。积极防治MODS和各种慢性疾病,可明显降低老年人AKI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3例肺心病入院后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时,病死率高达77.78%,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总体病死率为49.06%(26/53)。结论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急危重症,且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冒文娟  仲婷 《新疆医学》2012,42(7):43-4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散射比较分析法分别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对照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非MS组)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在两组间的比较:MS组与非MS组血浆Hcy含量分别为(21.48±5.59)μmol/L、(15.43±4.37)μmol/L。MS组与非MS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社军  赵现  刘运平  霍会永  刘冰  王慧娟  曹妍  崔岩  曹凌 《西部医学》2013,25(8):1208-1209,12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感染对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8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根据是否感染分为两组,评估两组患者出院时巴氏指数(BI)、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和减少的NIHSS百分数,出院后6个月随访病死率及BI、mRS。结果住院期间感染者298例,无感染者552例,感染组年龄明显大于无感染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感染组(P<0.05),出院6个月时BI均低于无感染组(P<0.01);出院6个月时减少的NIHSS百分数明显低于无感染组(P<0.01),mRS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随访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P<0.01)。结论年龄为脑卒中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发感染不仅影响急性脑血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影响卒中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病变部位、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 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并发脑-心综合征17例,发生率56.67%;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88.24%)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11.76%)(P<0.01)。17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丘脑、脑干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变部位位于小脑、基底节及脑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7例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心肌酶谱异常15例。经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好转16例,好转率94.12%。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类型存在相关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在防治脑-心综合征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急性脑血管病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功能监护。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多种神经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内皮素(ET)、神经降压素(NT)、及心房利钠肽(ANP)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10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ET、NPY、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T、CGRP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出血组ET、NPY、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CGRP、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神经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其改变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观察卒中单元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卒中病人180例按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为2009年以前我科普通病房收治的卒中患者,对两组患者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卒中单元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在我国推广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CCS发生率为61.0%(122/200)。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81.4%(105/129),显著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23.9%(17/71)](P〈0.01),合并CCS的脑血管病病死率为38.5%,显著高于未合并CCS的脑血管病(9.8%)(P〈0.01)。结论CC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和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脏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黄嘌呤氧化法 (测定SOD)、硫代巴比妥盐法 (测定MDA)测定 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发病 72h内 )、2 0例患者恢复期 (发病 3周后 )及 33例对照者血浆SOD、MDA含量 ,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时患者血浆中SO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恢复期时患者血浆中SOD、MDA含量接近对照组 (P >0 0 5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中型组患者血浆中MDA高于轻型组 (P <0 0 5 ) ;重型组患者血浆中SOD明显低于轻型组 (P <0 0 1) ,MDA明显高于轻型组 (P <0 0 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 ,患者血浆SOD含量明显降低 ,MDA含量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随病情的好转SOD、MDA的含量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5.
郭道骝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51-115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确诊为脑心综合征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不同类别脑卒中患者中的比较,CI组与CH组,CI组与SAH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组与S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心肌酶谱异常,占60%,其中CI异常2例,占33.3%,CH组异常3例,占50%,SAH组异常1例,占16.7%。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为4例,占40%,无脑心综合征病死例数5例,占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多为老年患者,继发性心脏损害易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好密切现察,对心脏的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使脑心综合征得以缓解或消除,降低临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的糖代谢紊乱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APACHEⅢ评分系统对206例危重患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估,并观察患者病死率。结果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的APACHEⅢ评分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血糖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肾功能受损害程度、发热情况均较血糖正常组严重(P<0.01)。而三组患者的TBil值和每日摄取食物的热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的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以应激性高血糖组最高(45.57%),血糖正常组最低(18.28%)。结论糖代谢紊乱可加重病情,存在糖代谢紊乱的危重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是影响危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PACHEⅡ评分在急危重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纳入的急危重症患者237例.分别于入院后24,48,72 h对每位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及恶化危险性预测.且计算各分数段及总体的阳性率和敏感率验证预测结果的有效性.结果:①恶化组评分显著高于好转组(P<0.01).肺部感染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其他组(P<0.05).心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组48 h内评分无显著差异,72 h两组间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分段间预测病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评分值>25时,实际和预测病死率分别为70.3%和(84.1±7.6)%;评分与实际病死率有显著正相关(P<0.01),与预测病死率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PACHEⅡ评价系统在急危重症预后判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当有APACHEⅡ评分值增高时,应对患者给予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相关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49例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415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GSAP),就发病初的情况、并发症、预后和复发等进行比较。结果:高脂血症相关性SPA占SPA发病总数的9.4%,发病年龄较GSAP年轻(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且发病时血淀粉酶增高不明显(P<0.01)。49例患者中,41例伴有程度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与GSAP相比,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胰性脑病和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几率均显著增加。两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手术治疗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几率增加(P<0.01)。两组总体预后和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脂血症相关性SAP患者继发性糖尿病发生率较GSAP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脂血症相关性SAP在发病情况、并发症和治疗等方面,与GSAP相比有自身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高脂血症相关性SAP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量2组患者血液中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soma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34.00(180.50~628.00)pg/mL vs 794.00(509.00~1 620.00)pg/mL(P<0.01),22.51(13.09~35.26)ng/mL vs 32.62(21.10~61.24)ng/mL(P<0.01)。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为7.1%vs 24.3%(P<0.01)。结论 BNP的失代偿是导致心肾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短期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