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吞咽康复训练,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60d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前一时点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随访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值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吞咽障碍复常率及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针刺疗法可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 min,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天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疗程均为3周。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WAL-QOL、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M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B、ALB、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组(结合组),各40例.治疗1、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2组均能降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P<0.01),均能增加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分(P<0.01).2组治疗1、2周后评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82.5%,结合组97.5%,2组比较,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能刺激咽喉部肌肉,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中老年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可提高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试验,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1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和康复疗法相结合,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的疗效,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经针刺联用康复训练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3组,其中42例为综合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36例为康复训练组,37例为针刺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洼田吞咽能力分级以及血氧饱和度测定,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以及3组间基线SpO2值和饮水试验后SpO2最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的饮水试验及洼田吞咽能力疗效评价结果均显著好于康复训练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基线值和饮水试验后SpO2最小值提高均优于康复训练组和针刺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的综合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训练或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误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吞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吞咽训练。2组均治疗4周后以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6.67%,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呛四穴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窍利咽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脑梗死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窍利咽针法,2组疗程均为2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咽喉期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单一的吞咽训练设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进行综合治疗设为综合组,每组各35例,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SSA)、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评分(VFSS)。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FSS评分以及SS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SSA评分、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1、2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障碍的治疗中应用吞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启咽方穴位离子导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中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启咽方穴位离子导入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结果: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困难分级和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启咽方穴位离子导入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上调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的PD吞咽障碍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呼吸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饮食指导,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吹口琴式呼吸功能训练(类似缩唇呼吸),每日3次,每次20 min。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进行呼吸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8. 0%(22/25),对照组为0,呼吸训练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低于治疗前(P <0. 01),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VFSS评分低于对照组[(2. 20±0. 76)分比(3. 68±0. 56)分,(3. 12±1. 45)分比(6. 12±1. 83)分](P <0. 01)。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患者FEV_1、FVC、P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 05);对照组患者FEV_1、FVC、PEF均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4周后,呼吸训练组FEV_1、FVC、PEF高于对照组[(1. 55±0. 45) L比(1. 25±0. 44) L,(1. 93±0. 64) L比(1. 47±0. 55) L,(2. 56±0. 92) L/s比(1. 95±0. 61) L/s](P <0. 05)。结论呼吸训练能通过提高PD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吞咽功能,为PD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芒针透刺治疗组(30例)和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单纯芒针透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为每天治疗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ld,共治疗2个疗程。6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根据评分结果计算出临床有效率,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VFSS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O.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有效手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障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评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中风住院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现代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洼田氏饮水实验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得更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宜早期针灸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调神益咽针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 年1 月-2015 年 1 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122 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两组患者经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调神益咽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常规针刺治 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微型营养评价(MNA) 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43%和80.31%,两 组患者比较有差异(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SA 评分和MNA 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两 组患者SSA 评分和MNA 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 验结果比较无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改善(P <0.05)。结论 给予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治疗联合调神益咽针刺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 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经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后总有效率为90.0l%,(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l、2疗程后吞咽困难洼田式饮水试验评分分级比较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透刺吞咽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均予内科基础治疗,透刺吞咽针法组采用透刺吞咽针法;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2组均于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固定时间针刺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4周.结果 透刺吞咽针法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常规针刺组(73.3%,22/30)(P<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O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透刺吞咽针法组洼田饮水试验、FOIS评分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舌骨最大位移(Hm)均明显改善(P<0.01),透刺吞咽针法组舌骨最大位移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 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海南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2016年1~4月收治的中风并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的吞咽训练方法,进行口腔或咽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根据患者吞咽障碍分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时间为40 d,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法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为(1.35±0.21)级,高于治疗前的(4.43±0.32)级,对照组治疗后为(2.31±0.28)级,高于治疗前的(4.68±0.16)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咽障碍分期的针刺治疗配合吞咽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6例,采用抛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肌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SA评分[(27.92±4.08)分、(23.18±3.27)分]较治疗前[(35.45±5.16)分、(34.96±5.78)分]明显下降,VFSS评分[(5.72±0.91)分、(6.78±1.04)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52±0.73)分、(3.97±0.70)分]较治疗前[(4.48±0.67)分、(4.52±0.71)分、(2.95±0.56)分、(3.02±0.59)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5)。结论: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改善吞咽功能,使患者日常的摄食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