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是指运用中医思维,对人体在一定时间内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状态进行辨识。本文就常见辨识方法:状态辨识、精气神辨识、十二经原辨识及体质辨识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其中的常用思维,提出运用整体、动态、个性化的辨识思维是解决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关键。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临床运用,有助于指导疾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多样,目前尚未形成共识,建立辨识标准以及规范行业准则有利于促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状态中医辨识问卷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筛检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将健康体检及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作为金标准,从效度和信度等方面对健康状态中医辨识问卷的筛检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灵敏度为85.13%,特异度为23.58%,阳性似然比为1.116 3,阴性似然比为0.623 0;可靠性指标一致率为80.48%;收益指标阳性预测值为92.94%,阴性预测值为11.98%;ROC曲线下面积AUC=0.544。[结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问卷中的条目,对辨识健康和非健康状态有一定意义,能够用于辨识健康、非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正>利用宏观、中观、微观等状态参数对健康状态进行描述和区分是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核心内容。微观指标作为健康状态表征参数之一,逐步成为中医辨证体系的有益补充。选择适合中医特点的指标来源是中医健康状态微观参数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细胞信号分子的特点及其作为中医状态微观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探讨了循环细胞信号分子系统作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微观指标重要来源的新思路。1中医健康状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聚类研究,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特征,为亚健康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健康状态辨识及收集其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2 730例亚健康状态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作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学知识与统计分析结果,归纳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特征及分类.结果 调查收集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共273种,出现频率在50%以上的四诊信息共36个,其中正常17个(47.22%),异常19个(52.78%),异常四诊以容易疲乏困倦(80.20%)频率最高.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中医学知识,认为亚健康状态人群分为5分型:完全正常四诊组、气虚倾向正常四诊组、气虚初期组、偏向肾气虚发展组和偏向脾虚肝郁发展组.结论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四诊特征以正常四诊为主,兼夹异常.根据聚类5分型的情况,分型之间的中医证候存在逐渐加重的发展趋势.中医干预亚健康的思路应分类而论,对于有证可辨组应当辨证论治,对于正常四诊组可从中医体质方向干预.提示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认识亚健康状态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所谓健康不单单是指机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均处在一个相对完好的状态。目前在临床上健康体检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职能。本文出于对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的目的,从健康体检的现状、中医体质辨识分型与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几个方面展开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容的需求逐渐增多。中医美容保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并运用中医药的方法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体的形神美及研究其规律的一门学科[1],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譬如强调预防为主;整体辨证施治,综合调理,标本兼治;因地审时施治,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综合调理在促进健康中的作用。方法:从到医院查体的长沙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离退休干部中随机抽取600例样本。依据王琦教授编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第1版,2009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为国家标准)进行体质类型分类统计和体质辨识分数统计,根据辨识结果对其中102例气虚体质对象进行中医综合调理指导,对比观察12个月,统计调理前后体质辨识分数。结果:经12个月的中医综合调理后,其体质辨识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中医体质辨识,根据辨识结果进行中医综合调理,能够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贯彻落实<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实践,对提高中医护理质量的重要作用.方法 结合中医管理年要求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从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任务、护理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护理质量评价等四个方面结合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来实施,用以指导医院的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后,我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品知识及技能培训率达到100%,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合格率达到100%,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也从88%提高到94%.结论 实施<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使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脾胃病的健康状态辨识结果,指导脾胃病临床诊疗和预防保健,进行中医健康管理。方法对1 748例脾胃病患者开展《脾胃病表征参数采集表》问卷调查,运用健康状态理论,分析其健康状态辨识特点。结果脾胃病女性、男性患者,分别占51%和49%;主要发病年龄为40岁以上,占72.1%。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分别占11%、15%、74%。欲病态中证的偏颇主要为气滞证、湿阻证、食积证;已病态的主要证型为胃气滞证、痰湿内阻、胃虚气滞证、湿阻胃滞证。结论脾胃病常发病于年龄40岁以上人群,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因脾胃不适症状于医院就诊时,经中医状态辨识后大部分就诊人群处于已病态,少部分人群处于欲病态。运用以上辨识结论,能够指导脾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脾胃病的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医体质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辨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居民体质辨识采用黄炎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KY3H中医体质识别软件,使用二手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长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中医体质辨识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对接、整合、清理、分析。结果 完成居民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档案对接11 321人,其中32.38%的居民为平和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和气虚质最为常见,分别占25.66%和21.05%。女性偏颇体质居民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尤其在阴虚、阳虚、气虚、气郁和血瘀上。随着年龄增长,不同性别间偏颇体质的差异逐步减小(P<0.001)。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偏颇体质比例均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的人群,OR(95%CI)分别为1.873 (1.494~2.348)和2.907(2.578~3.278)。结论 女性、年龄较大者、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比例较高。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对不同偏颇体质的人群进行调整,对社区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关于人体的功能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模型是对人体原型的理论摹拟,它集中反映了相应医学模式的“人体观”。与“解剖模型”相比,“功能模型”更符合人体的本质和规律。《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建立“三阴三阳”功能模型的理论基础。在三阴三阳模型中,三阴三阳是人体功能子系统,它不同于脏腑、经络。三阴三阳病是典型的功能性疾病。阴阳自和是三阴三阳模型的自主调节机制,治疗疾病必须以其为中心。三阴三阳模型代表了未来医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在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家庭医生服务中,中医药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有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中几乎未提及或很少涉及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融入程度还不够。因此,推动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迫在眉睫。目的 了解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现状,找出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服务的契合点,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 2018年10月,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中,以“家庭医生服务”和“全科医生服务”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为“2010-01-01至2018-09-15”,来源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CSCD”,检索家庭医生服务相关期刊论文,最后纳入分析的文献83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家庭医生服务系统的内外部出发,构建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研究的分析框架。系统内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系统外部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结果 纳入分析的83篇文献中:提及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经济负担、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62.7%、12.0%、18.1%、6.0%;提及系统外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四个维度存在问题的占比分别为43.4%、12.0%、33.7%、41.0%。结论 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需要从系统内外部八个方面展开:系统内部,需鼓励中医药人才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加入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西医签约合作提供服务;适宜合理运用中医药;系统外部,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3.
五脏功能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脏功能理论建立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以古代的解剖知识、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以及医疗实践为基础,古人所采用的以表知里的整体推导方法为藏象学说形成的主体,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经《难经》和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丰富了五脏功能理论,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藏象学的五脏功能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体系是以医疗卫生、养生保健、人体科学、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综合文化体系。在分析中医理论知识要素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学科理论及其构成体系,从而促进理论概念总量的明显增加,促进基础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系统植入,密切中国文化与中医理论、自然科学知识与已有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隐性知识已无可辩驳地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典型的隐性知识密集型组织,中医医院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隐性知识管理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愈演愈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足。通过对隐性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界定开始,分析了隐性知识管理对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阐述了基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中医医院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临证四大核心理念之中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崇奉“中和”之道,创建中和医派,倡导治疗目的是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因此要重视自然、社会、气候、食物、水源、情志、劳逸、阴阳、气血津液代谢与人体的关系。将中和观视为中医学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核心与精髓:认为身体健康有中和;身体疾病为失中和;主张治疗疾病求中和;养生保健顺中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与病机。[方法]在研读《内经》的基础上,逐次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病机等方面进行探析。[结果]高血压病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应为《内经》所述的“脉胀”,其病位主要在心,关乎五脏,心主血脉异常是主要病机。[结论]传统的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经典辨证模式应该发生改变,临证时应根据心主血脉异常的病机理论,从心论治,治病求本,这对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存在发展的根本,疗效评价也一直是中医药临床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在构建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评价方面一直缺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目前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阻碍。探讨了在中医药临床领域开展综合评价的意义,阐述了综合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以及目前在中医药领域运用综合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期望能为引领中医药临床评价走向“真实世界”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实践落地的重要举措。为探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健康旅游目的地调查数据库,采用IPA分析法对其各项建设指标进行评价,并将各项指标划分出继续保持型、控制优化型、适度发展型和重点改善型。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总体建设工作还有提升空间,未来应注重创新产品开发、服务水平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实践落地的重要举措。为探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健康旅游目的地调查数据库,采用IPA分析法对其各项建设指标进行评价,并将各项指标划分出继续保持型、控制优化型、适度发展型和重点改善型。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总体建设工作还有提升空间,未来应注重创新产品开发、服务水平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