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及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TG联合CSA治疗9例儿童SAA。ATG4—5mg/(kg·d)静脉滴注,CSA起始量为3-5mg!(kg·d),辅以成分血输注、造血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随访9例中基本治愈3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D4+细胞比例升高,CD8+细胞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使用ATG、CSA作为初诊儿童SAA的首次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73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49例、重症组24例。以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3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抗凝全血的淋巴细胞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CD16+56+细胞的相对计数。结果手足口病患儿重症重型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Th)的百分率较对照组及普通组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Ts)的百分率亦低于普通组(P〈0.05),而两组间Th/Ts细胞比值的变化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CD19+细胞、CD16+56+细胞的百分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的变化以CD3+细胞、CD4+细胞为主,其在抗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为80例健康体检儿童,试验组为78例经骨髓穿刺确诊为ALL的患儿,试验组患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期间静脉注射丙泊酚[(2±1)mg/kg]联合氯胺酮(0.5mg/kg)镇静麻醉,分别将经骨髓穿刺确诊镇静麻醉前、镇静麻醉6h后(即鞘内注射前)及镇静麻醉24h后(即鞘内注射并镇静麻醉18h后)的患儿血样设为TG-t0组、TG-t1组和TG-t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和CD4+CD25+CD127.Treg细胞进行检测。以Ag-NORs、Th1/Th2比值及TGF-β作为免疫学指标,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外周血Ag-NORs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1/Th2比值及TGF召的血清浓度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外周血CD8、Treg比例、TGF-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比值、Ag-NORs水平及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G-t0组、TG-t1组和TG-t2组的T细胞亚群及相关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L患儿较健康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在诊断和术后使用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状态的变化及转归.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 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结束时,96例抗-HEVIgM转阴,14例未转阴.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转阴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 恢复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8+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 恢复期IL-12、IFN-γ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Th1/Th2水平、CD4+/CD8+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但IL-4水平、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恢复期持续高水平的IL-4不利于疾病恢复,Th1/Th2细胞的失衡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一条途径.增高的CD8+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失调可能影响机体清除戊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持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结肠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5例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5.36±11.19)%和(32.03±8.57)%,CD4+/CD8+的比值(1.05±0.28)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笔者发现患者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程度越差,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比例越低、CD4+/CD8+的比值越低,而CD4+CD25+细胞的比例越高(P〈0.05)。治疗有效的患者CD3+和CD4+细胞的比例、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高于无效组,而CD4+CD25+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检测结肠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化疗前后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射频联合脐血CIK细胞治疗前后免疫水平的变化、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比30例肝癌患者经射频联合脐血CIK细胞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时T细胞、B细胞、NK细胞、Th细胞、Ts细胞及Th细胞/Ts细胞的变化。结果 30例肝癌患者经射频联合脐血CIK细胞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NK细胞、Th细胞、Ts细胞及Th细胞/Ts细胞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联合脐血CIK细胞治疗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达那唑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6例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果 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难治性ITP总有效率为69.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病组CD8+细胞比例增高(P<0.01),CD4+细胞比例减少,CD4/CD8比值降低(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明显,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TP患者CD8+细胞比例减少(P<0.001),CD4+细胞比例增高(P<0.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P<0.001),CD4/CD8比值和B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难治性ITP患者存在明显的T细胞免疫紊乱,rhTPO联合达那唑治疗ITP可以明显提升血小板,并且血小板的升高与CD4+细胞比例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健  张涛  钟涛  赵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12-414
目的测定吸毒人群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评价HIV、TB感染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吸毒人群中9例HIV阳性者、5例患活动性结核病者、40例吸毒人群中健康者及40例正常人群,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分别检测CD3^+、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计算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IL-2、IFN-γ)/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结果HIV感染组、TB感染组及吸毒者健康组、正常人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及Th1(IL-2、IFN-1)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IV〈TB〈吸毒人员健康者〈正常人群(P〈0.05)。而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CD3^+CD4^+/CD3^+CD8^+即Th细胞与Ts细胞的比值及Th1(IL-2、IFN-γ)/Th2(IL-4、IL-6)细胞因子浓度的检测在评价HIV、TB感染者的免疫状况、进展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TIP)与维生素D(VitD)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6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高剂量TIP组(TIP 100 mg/kg)、中剂量TIP组(TIP 50 mg/kg)、低剂量TIP组(TIP 25 mg/kg)、VitD组(VitD 0.2μg/kg)、低剂量联合组(TIP25mg/kg+VitD 0.2μg/kg)、中剂量联合组(TIP50 mg/kg+VitD 0.2μg/kg)、高剂量联合组(TIP100 mg/kg+VitD0.2μg/kg),切除双侧卵巢建立去势模型,再行不同剂量的TIP及VitD灌胃3个月,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除低剂量TIP组外,其它各组去势大鼠CD4^+T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适宜剂量葛根异黄酮和维生素D均可增强去势大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廖媛  陈亚琼 《中外医疗》2014,(24):61-6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包括CD4+T细胞(Th1、Th17和Treg)、CD8+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并以20例健康人和28例早期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h1、Th17以及Treg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与早期肝癌患者相比,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P=0.016),而Tc1细胞比例却显著下降(P=0.003)。结论随着肿瘤进展,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出现紊乱,提示肿瘤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帮助肿瘤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TG+Cs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综合疗法和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HDMP)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相应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43例SAA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3例接受ATG为主的免疫抑制综合疗法(Ⅰ组),20例接受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Ⅱ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等T细胞亚群计数,同时行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Ⅰ组23例SAA患儿均缓解,有效率达100%;Ⅱ组20例患儿,有效率55.00%,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X2=4.40,P=0.029)。治疗后Ⅰ组血像各主要指标比Ⅱ组的相应指标有明显升高(t=2.31,2.06,2.77,P均〈0.05)。治疗后Ⅰ组患儿CD3+、CD4+、CD8+与Ⅱ组相比呈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79,5.41,P均〈0.01)。结论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仍是SAA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ATG+CsA治疗效果优于HDMP+C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URSA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再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IL-10及NK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及N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URSA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6例肝癌患者RFA治疗前和治疗后1、4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RFA治疗前比较,RFA治疗后1、4周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及CD+4/CD+8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治疗后4周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后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且治疗后1、4周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绝对计数,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急性期重症HFMD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绝对计数和急性期、恢复期IL-2、IL-4、IL-6、IL-10、TNF-α、INF-γ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OLFOX化疗对肠癌根治性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6周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MTT法测NK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1个月为1个疗程,共化疗6个疗程。分别于化疗开始前、化疗结束时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监测外周血CD3^+T、CD4^+T和CD8^+T数量比例,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水平变化。结果CD8^+T、CD4^+T/CD8^+T化疗后明显下降(均〈0.05),化疗结束后6个月恢复至化疗前水平。化疗组的NK细胞活性在化疗结束时较对照组和自身化疗前低(均〈0.01);化疗结束后6个月NK细胞活性略低于自身化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IFN-γ、IL-2、IL-4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或自身化疗前低,化疗结束后6个月恢复正常(均P〈0.05)。结论FOLFOX化疗可能降低肠癌根治性术后患者的CD8+T的数量比例及NK细胞活性,引起Th1、Th2细胞因子血清水平下降,抑制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疗效。方法对ICU 122例患者EN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N支持后,观察组各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支持前(P<0.05);观察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gG、IgA、IgM的浓度均高于支持前(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4周时Th1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和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儿IL-2 、IFN-γ和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52、11.84、6.57),IL-4、IL-5和IL-13明显高于对照组(t=12.98、15.87、1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Th1/Th2型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10.52、8.11),而CD8+则高于对照组(t=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周后研究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4周时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Th1、Th2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3.19、3.25、4.01、2.15、1.81,均P<0.05).研究组各时间段各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53、3.06、1.98,均P<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I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0例IM患者(IM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CD19+和CD16+56+(NK)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CD19+和CD16+56+细胞显著降低(P〈0.01),CD3+T细胞、CD3+CD8+T细胞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I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可能存在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可做为IM患者免疫状态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