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T皮内试验(简称皮试)是检测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方法之一。我们对OT皮试在自制猪脾转移因子[TF(Ⅱ)]治疗前后的阳转情况作了动态观察,以测试TF(Ⅱ)的体内生物活性;并与以人脾转移因子[TF(Ⅰ)]治疗者进行比较。 一、试验对象及方法 我室在免疫门诊所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等病人400例,男164例,女236例,年龄6~75岁。用粉尘螨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结果有效348例,有效率为87%.粉尘螨注射液治疗有效者292例,皮试阳性156例,阴性136例,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无效者共108例,皮试阳性104例,阴性4例,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别。提示粉尘螨注射液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对粉尘螨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及其副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翟德芳  何杰 《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1):675-676
应用肝炎灵联合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结果显示,HBsAg阴转率24.14%,HBeAg阴转率58.62%,血清HBV-DNA阴转率54.35%,分别高于肝炎灵组7.69%,23.08%,20.51%和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组4.35%,32.61%,25.81%(P<0.05或0.01)。提示肝炎灵与抗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肯研究转移因子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可能免疫机理。结果发现,过敏性哮喘儿童组血清总IgE浓度明显高于慢性气管炎组,两组IgE各为2476.00±1787.87,241.00±112.43IU/ml(?)±SD;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转移因子治疗后,哮喘组降至1132.14±748.86IU/ml、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此相反,哮喘组Con A-SC活性则由治疗前10.29%±4.10%增至24.69%±6.90%,亦有统计差异(P<0.01)。此两项免疫参数的变化呈负相关。但哮喘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百分率与血清总IgE浓度呈正栩关;且与治疗后皮试转阴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口服转移因子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6 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4例 ,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转移因子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 1994~ 2 0 0 0年在我室查诊为囊虫病、血吸虫病和肺吸虫病的患者做了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以期阐明这些蠕虫病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 ,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和结果1.1 研究对象 脑囊虫病患者 (临床、实验室诊断及CT检查均提示脑囊虫感染 ) 78例。经我室作皮试和血清抗体试验皆为阳性 ,并予吡喹酮治疗后转归良好。其中男 5 7例 ,女 2 1例 ,年龄 6~ 72岁 ,平均 (34 .2± 18.6 )岁。肺吸虫病患者 2 6例 ,在流行区有食生或未煮熟的溪蟹史 ,临床CT或X线检查提示有肺吸虫感染 ,肺吸虫皮试和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经吡喹酮治疗后…  相似文献   

7.
结核菌素对肺结核与非结核性病灶的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例X线胸片示胸部局部阴影,肺结核排除的病例,采用1:5000或1:10000结核菌素皮试结果,10例阳性者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部病灶消失或明显缩小,15例非结核病灶者及10例对照组者为阴性。提示结核菌素皮试可以作为浸润性肺结核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冷冻疗法配合转移因子治疗尖锐湿疣(CA)的效果,比较转移因子注射法和口服法的效果.方法 对64例CA病人在冷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并皮下注射转移因子(A组,32例)或口服转移因子胶囊(B组,32例)治疗.结果 A组治愈30例,治愈率为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为8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4,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CA均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晓敏 《微创医学》2002,21(2):149-150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方法将5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即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A、IgG、IgM、C3和C4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37%,与对照组36%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IgG、C3和C4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UR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入组患儿分成对照组、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0例,其他3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颗粒和/或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或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各种症状、体征持续的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g A、Ig G及Ig M水平,计数各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转移因子组患儿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玉屏风组短;联合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内啰音持续时间均较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短;转移因子组Ig 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g A、Ig G及Ig M水平明显高于玉屏风组和转移因子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最高,转移因子组最低,而联合治疗组较玉屏风组低。结论玉屏风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张晓敏 《医学文选》2002,21(2):149-150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并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方法 将 5 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 2 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 ;对照组 2 5例常规治疗即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 Ig A、Ig G、Ig M、C3和 C4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0 .3 7% ,与对照组 3 6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治疗组治疗前、后 Ig G、C3和 C4含量变化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玉屏风颗粒、转移因子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颗粒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URI)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入组患儿分成对照组、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及联合治疗组,对照组10例,其他3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他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颗粒和/或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或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各种症状、体征持续的时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IgA、IgG及IgM水平,计数各组不良反应例数。 结果 转移因子组患儿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玉屏风组短;联合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及肺内啰音持续时间均较玉屏风组、转移因子组短;转移因子组Ig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联合治疗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明显高于玉屏风组和转移因子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最高,转移因子组最低,而联合治疗组较玉屏风组低。 结论 玉屏风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转移因子防治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治疗组19例,对照组16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显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43.7%,P>O.05;但PPD皮试阳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显有效率和预防感冒疗效的显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9%、78.9%及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3%、37.5%及43.7%,P<0.05.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般胺碘酮每日维持量在400mg以上者,已有报告会引起间质性肺炎或纤维化。41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平均12.9个月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表明:影响肺功能的最小维持量每日平均为221mg。11例最初的肺功能试验提示肺间质样病变(在缺乏特征性预测价值的气道梗阻或肺气肿,转移因子减少至75%以下),5例有明显的肺间质病变。其余6例中的2例自开始胺碘酮治疗后诉气促,但无肺纤维化的放射学依据。与其他治疗13.6个月的病人相比,有肺间质病变者平均持续治疗在21.4个月以上。37例在最近8至14个月重复肺功能试验,最初患肺间质病变的6例中,4例的一氧化碳转移因子仍低于预测的80%。至今肺功能正常的2例之一已停用胺碘酮,无新引起的肺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5.
用DNCB排斥皮肤寻常疣,具有方法简便、使用安全、痛苦小、效果好和治愈后不留疤痕等显著优点。免疫排斥的前提是:机体对DNCB能够产生阳性迟发型超敏反应。作者在贵州遵义地区调查,正常人群DNCB皮试阳性率只约75%,远较国外报道的95—97%为低。为使更多的疣患者有机会接受DNCB治疗,对28例“细胞免疫反应不良型”寻常疣(即DNCB、OT、PHA三项皮试中任何两项阴性),探讨以大剂量维生素C,扶正类中药内服及PHA静点综合治疗10天。26例DNCB皮试阴性者,有23例阳转;12例PHA皮试阴性者有8例阳转;10例OT皮试阴性者6例阳转。全组48个阴性皮试中,阳转37个,阳转率为77.1%。皮试阳转后再以DNCB油膏治疗,全组28例中有23例病损全部消失。但仍有5例无效。本组有效率为82.1%。  相似文献   

16.
上海学者从正常人白细胞提取转移因子并用于临床治疗已有数年(1),我们用河北省血站供应的正常人白细胞转移因子(简称nTF)对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等病人进行了治疗,从多方面进行了疗效观察,今总结于后。一、病例资料完整可以前后对比的病人计45例,其中癌症27例,白血死10例,其他病人8,例见表1。二、nTF治疗 nTF由河北省血站供应,每支含1单位。每个病人给药一次,肌肉或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特异性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和灭活HBsAg疫苗皮试对24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和药物对其影响作了分析。采用灭活HBV全抗原卡介苗提取物治疗了158例,综合药物治疗87例。分别观察了两组治疗对慢性迁延型、慢性活动型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提示用灭活HBV全抗原卡介苗治疗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比综合治疗组明显,对慢性迁延型和慢性活动型肝炎在治疗一年内细胞免疫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0年10月至1991年7月,对1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了双下鼻甲内注射转移因子治疗,本组病例均为经鼻腔内滴用1%呋麻滴鼻剂及口服药物无效仍持续鼻塞的病例。体征均为下鼻甲粘膜苍白、粉红或淡紫红色,并有桑椹状增生。经双下鼻甲内注射转移因子后,鼻腔通气得到明显改善,且疗效满意。注射后无1例发生下鼻甲急性感染及任何  相似文献   

19.
唐洪 《右江医学》2013,(3):386-387
目的探讨醋酸泼尼松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2例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醋酸泼尼松加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采取醋酸泼尼松加用转移因子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面色潮红,1例发胖,1例面部痤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胖,1例面部痤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泼尼松加转移因子对抗精子抗体阳性导致的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用转移因子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8例,其中17例为树枝状,1例为盘状。治疗前测定16例E—RFC值,低于正常值。经过治疗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过程中,未见有副作用的和其它不良反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免疫疗法国内、外报告很多,我科于1979年11月至1982年6月采用转移因子结膜下注射方式,共治疗18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