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5例(2000年6月~2005年12月)额颞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患者行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组),并与2000年6月以前行传统术式的23例进行对照(常规组).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级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治疗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6例(24%);常规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3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0例(43.47%).结论 额颞部低位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较好方法,可减少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术中对侧出血原因和有效处理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术中对侧出血的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病人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8例,死亡11例,占61.11%,植物生存1例占5.56%,重残3例,占16.67%,中残1例占5.56%,恢复良好2例占11.11%。GCS6~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例,死亡3例,占20.00%,重残4例,占26.67%,中残3例,占20.00%,恢复良好5例占33.33%。GCS9~12分中型颅脑损伤病人3例,全部存活均恢复良好。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术前预测、术中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处理是提高该类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SP 2 0 0 0型颅内压监测仪。手术组 :将传感器置于硬膜外 ;非手术组 :于中线右侧 3cm ,发际内 3cm钻孔后槽型咬除骨质后将传感器置于硬膜与骨内板之间。监护开始距发病时间为 3小时至 4天 ,监护期为 3~ 5天。结果 本组 5 2例患者中 ,颅内压 <2 .7kPa共 19例 ,其中预后良好 /中残 13例 ,预后不良 /重残 4例 ,死亡 2例 ;颅内压为 2 .7~ 5 .3kPa之间 2 2例 ,预后良好 /中残 1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9例 ,死亡 3例 ;颅内压 >5 .3kPa共 11例 ,预后良好 /中残 0例 ,预后不良 /重残 7例 ,死亡 4例。原发性脑干伤组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但预后仍差 ,其中 3例重残 ,6例死亡。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组颅内压水平为 4.11± 2 .2 7kPa ,显然高于颅内血肿组 (3 .81± 1.5 3kPa)及原发脑干伤组 (2 .87± 1.3 4kPa) (P <0 .0 5 ,P <0 .0 1) ;颅内血肿组颅内压显著高于原发脑干伤组。结论 颅内压监护使用后可指导临床治疗 ,做到有的放矢地使用脱水剂 ,减少盲目使用所致并发症的发生 ,重型颅脑损伤病死 /残率与颅内高压能否控制有显著相关性。颅内压监护对急性重型颅脑内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苷肌肽对急性颅脑损伤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霁  孙玲 《黑龙江医学》2004,28(1):50-51
目的 探讨脑苷肌肽 (CM1)在急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尽早静脉滴注GM16 4mg/d ,2周后改为 12 8mg肌肉注射 ,2次 /d ,共 10d。结果  (1)治疗组 :GCS 8~ 15分患者和 3~ 7分患者治疗前、后伤情相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2 )治疗组恢复良好和中残的病例占总数 87 5 % ,对照组为 6 5 39% ,2组比较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GM1具有较好的催醒作用 ,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 ,促进脑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按 0 .0 1~0 .0 5mg/kg静脉注射之后 ,以 10~ 2 0 μg·kg-1·h-1静脉滴注维持 4~ 5h ,共 3~ 5天 ,与对照组 35例比较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85 .0 %和 5 7.1% (P <0 .0 1) ;病死率分别为 8.33%和 2 5 .71% (P <0 .0 5 )。结论 :纳络酮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能明显改善症状 ,提高有效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 .亚低温组 :3 1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 3 5℃ ,维持 3~ 7天。b .常规治疗组 :5 4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常规治疗。根据C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 ,亚低温组良好 16例 ,中残 6例 ,重残 4例 ,死亡 5例 ,恢复良好率为 5 1.61%。与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疗效确切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肖智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5):382-383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和对照组,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主要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而对照组中,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经过统计分析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 选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为Glasgow昏迷评分(GCS)4~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 亚低温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术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85例,选择大骨瓣切口,切开头皮及骨窗形成,选择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可能发生脑膨出20例,用低温生理盐水(4~10℃)冲洗脑膜使脑温下降。结果:急性脑肿胀组中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9例。颅内迟发性血肿组中同侧脑内血肿24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对侧硬膜下血肿3例恢复良好2例、重残1例;对侧硬膜外血肿13例恢复良好8例,重残2例,死亡3例。广泛性脑挫伤组中恢复良好2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开颅去骨瓣与全身亚低温降温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90例颅脑损伤后急性颅内血肿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颅脑损伤后急性颅内血肿伴有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穿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组(组1)良好6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病死率为44%(12/27);单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组(组2)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75%(18/24);常规颞顶骨瓣开颅组(组3)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85%(17/20);保守治疗组(组4)无一例生存。4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紧急穿刺抽吸引流血肿初步减压,再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和常规颞顶骨瓣开颅,不应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延期康复组,每组32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早期康复组:入院当天即进行康复护理;延期康复组:病情稳定2~3周左右进行康复护理。结果伤后3个月,早期康复组恢复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延期康复组恢复良好10例,中残5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徐彦 《中外医疗》2010,29(26):104-104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比较2组疗效和预后.结果 2组心电图异常和呼吸异常有明显差异,2组治疗前颅内压和GC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2组颅内压均降低,GCS评分增加,但观察组变化幅度要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可以减少继发损伤,改善意识障碍,恢复稳定患者的血压呼吸,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黄鹏 《海南医学》2002,13(3):35-3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63例颅脑损伤患者 ,采用静脉血、氧化酶血糖检测法 ,测定患者入院时血糖 ,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以GCS评分分为 3~ 5分组、6~ 8分组、9~ 12分组。出院时情况以GOS评分分为死亡、重残、中轻残、良好组。比较各组间血糖的差异。结果 GCS评分为 3~ 5分组、6~ 8分组、9~ 12分组 ,血糖分别为 (12 .97± 6.65 )、(8.5 7± 3 .3 8)、(9.17± 3 .0 8)mmol L ,3~ 5分组血糖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P <0 .0 5 ,6~ 8分与 9~ 12分两组间比较血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死亡、重残、中轻残、良好组血糖分别为 (16.97± 6.75 )、(9.93± 4.41)、(10 .41± 2 .88)、(8.0 3± 2 .2 6)mmol L ,死亡组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P <0 .0 1,P <0 .0 1,P <0 .0 1,良好组血糖明显低于其他三组 ,P0 .0 1、P <0 .0 5、P <0 .0 1。重残组与中轻组比较血糖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特重型颅脑损伤及死亡者 ,血糖升高最显著 ,预后良好者血糖升高幅度最小。重型及中型脑损伤血糖升高程度无差异、重残及中轻残者血糖升高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应用纳络酮 2 .4 mg/L ,连用 14 d,治疗急性脑梗死 4 2例 ,与同期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的 39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组在治疗后第 1、3、7、14天其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均 P <0 .0 5 ) ,治愈好转率大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好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媳秀 《广西医学》2002,24(11):1896-1898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 ,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虽然治疗方法及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 ,但据最新资料统计其死亡率仍达17 6 %~ 4 1 1%〔1〕。如何降低该类病人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从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4月采用亚低温 (33°C~ 35°C)治疗 33例重型颅脑损伤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使用时间 :最短 1天 ,最长 12天 ,平均 6 2天。以GCS分级评定 :良好 15例 (45 5 %) ,中残 3例 (9 1%) ,重残 2例 (6 1%) ,植物生存 2例 (6 1%) ,死亡 11例(33 3%)。1 护理配合要点1 1 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纳络酮 (naloxone)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 40例用纳络酮治疗 2个疗程后与 40例同样患者用复方丹参或维脑路通治疗对照 ,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用 χ2 或u检验。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 % ,高于对照组的 70 % (P <0 .0 5 ) ;治疗后血液流变学 5项指标治疗组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HIE5 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纳络酮治疗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态变化 ,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 (NBNA)评分。结果 :纳络酮组与对照组比较 :意识恢复分别为 5 .5 6±1.2 9天 ,9.40± 1.0 6天 (P<0 .0 1) ;反射恢复分别为 6.87± 1.3 7天 ,8.77± 1.0 4天 (P<0 .0 1) ;肌张力恢复 8.79± 1.3 1天 ,10 .47±1.19天 (P<0 .0 1)。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1~ 3天分别为 2 4.87± 3 .17分 ,2 0 .96± 3 .2 3分 (P<0 .0 1) ,10~ 12天分别为 3 3 .0 1± 3 .2 6分 ,3 0 .14± 3 .3 4分 (P<0 .0 1)。纳络酮组除 2例自动出院外 48例治愈 ,对照组死亡 3例 ,自动出院 6例 (P<0 .0 5 )。结论 :纳络酮对 HIE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缩短症状时间 ,减轻 HIE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如补液、观察患者生病体征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成功、死亡、致残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为22.22%,中残率为11.11%,重残率为5.56%,植物生存率为0.00%。对照组保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为33.33%,中残率为22.22%,重残率为16.67%,植物生存率为5.56%;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61.1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22.2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中残率、重残率以及植物生存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 (简称ILIB)并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的 57例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与对照组 (2 5例 ) ,治疗组用纳络酮和ILIB进行治疗 ,将纳络酮 2mg溶于 5 %葡萄糖溶液 1 50ml中静滴 ,1次 d,1 0天为 1疗程 ,停药 7天再行第 2疗程。ILIB照射功率为 3mW ,照射 60分钟 ,1次 d,1 0次为 1疗程 ,1疗程结束后停 7天再行第 2疗程。对照组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 (或活脑素 )、高压氧及其它对症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除死亡病例外 ,两组均行 1~ 2个疗程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 2 5 % ,两组间疗效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ILIB并纳络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痴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照观察纳络酮与清开灵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的疗效。方法 :6 0例AIS随机分为纳络酮与清开灵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及意识障碍转醒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显效率治疗组为 75 .2 % ,对照组为 4 1 3%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意识障碍转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纳络酮与清开灵联合治疗AI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