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老年、肥胖的重度腰椎退变1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该融合器的优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特殊病例使用该融合器的意义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5.5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9分,术前、术后患者下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5,P<0.05),术后改善率优120例,良32例,可6例,术后优良率达到96%。术后3-6个月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见椎间骨桥形成,平均融合时间为15周。术后随访3,6,9个月X线显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用于治疗患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老年、肥胖患者,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融合率高、恢复良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等退行性腰椎疾患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联合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膨胀式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术对48例退行性腰椎疾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节段不稳)患者在后路椎间盘镜下行B-twin椎间融合术,切除椎间盘68个,融合节段56个.常规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或经皮髓核切除后处理椎体软骨终板,并撑开椎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根据椎间隙撑开的程度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插入椎间隙内,一期椎间融合器外植骨融合.疗效评定参考日本Nakai评定标准.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及CT观察融合器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3~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优34例(71%),良9例(18%),可4例(9%),差1例(2%),优良率为89%.20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28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随访期间43例已达骨性融合,其中大部分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无下沉,2例下沉明显(达10%~20%),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治疗是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对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1例,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患者手术资料、视觉模拟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估结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d以及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至随访结束,31例患者伤口均为I期愈合,患者椎间融合器均未出现明显的位移以及沉陷,均无假关节形成,患者内固定均未出现断裂、松动或者脱落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疗效显著,且其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6 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骨组 57 例和椎间融合器 组 49 例,记 录 2 组 手 术 时 间、术 中 出 血 量、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采 用 日 本 骨 科 协 会 (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 )评分对 2 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末次随访和术后 1 个月椎间隙高度变化,椎 间融合情况通过 Suk 法判定。结果 随访时间 12~35 个月,平均 21 个月。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末次 随访时 JOA 评分、术后 1 年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2 组末次随访时 JOA 评分均高于术前( P <0.05 )。椎间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变化低于自体骨组( P <0.05 )。结论 采用自体骨与椎间 融合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使用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年龄、 骨质、经济承受能力、意愿和具体的医疗条件综合考虑,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本组11例11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其中第4~5腰椎6例,第5腰椎~第1骶椎5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CT或MRI检查,手术方式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然后行Cage椎间融合术。结果11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椎间隙高度保持良好,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1例融合器塌陷,10例植骨获融合,无感染、血肿、神经功能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棘突及椎板替代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用的椎间融合材料种类分为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自体棘突及椎板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器组之间的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棘突、椎板可以替代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并具有经济,安全,融合率高、排异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微创小切口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扩张型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改善率优4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8%。3例出现术中硬膜撕裂,术后无根性疼痛复发和腰椎不稳症状,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融合区均骨性融合。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可扩张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对硬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应用在经皮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41例共44间隙退行性下腰椎疾患患者在侧后路经皮穿刺B-twin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术。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31~77岁,平均57.51岁。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5例,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手术融合节段:L3、L4、L5两间隙3例,L3、L4间隙3例,L4、L5间隙27例,L5、S1间隙8例。常规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处理椎体软骨终板,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插入椎间隙内,同时行椎间融合器外同种异体骨4~5 g植骨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12个月进行JO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行X线片及CT检查观察融合器位置及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结果:优13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93%。3例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下沉,其中1例明显下沉(大于20%)。融合器移位1例。结论经皮椎体间融合术在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选择性治疗合并严重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3月,后路应用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共26例。纳入标准:①胸腰椎单一节段骨折脱位,骨折椎体上份骨结构压缩或者爆裂程度<1/3,椎体中下份骨结构基本正常;②合并损伤节段的椎间盘损伤。评估患者的临床资料:AO分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ridwell椎间融合、伤椎后凸角、伤椎椎体高度。结果:AO分型:B型骨折20例,C型骨折6例。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除16例A级损伤无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VAS由术前(9.00±0.76)改善至术后1周(5.18±1.43),末次随访为(0.74±0.57)。23例患者椎间植骨达到Ⅰ级愈合,另3例在末次随访时达到Ⅱ级愈合。术前伤椎高度为(84.27±5.27)%,恢复至术后1周(97.38±1.20)%,末次随访为(97.04±0.96)%。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为(22.50±6.20)°,矫正至术后1周(2.60±1.86)°,末次随访为(3.50±2.65)°。术后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无切口感染,未见明显椎间融合器沉陷,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后路切除损伤的椎间盘、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重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可膨胀脊柱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患者22例,均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应用JOA评分进行评价,并计算改善率,复查时X线片和CT观察椎间融合及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0~110 min,平均83 min;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280 mL;术后随访16~40个月,平均34.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7.6分,改善率达75%~100%。复查X线片、CT示椎间高度丢失率为18%(4/22),椎间隙植骨融合率为86%(19/22),无感染、血肿、神经损伤及融合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联合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失稳性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较小,出血量少,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4年 2月 3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经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表现。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7个月 (6个月~ 5年 ) ,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临床疗效 :优 2 3例 ,良 5例 ,可 4例 ,优良率为 87.1%。 结论 :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的疗效肯定 ,且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王冰 《四川医学》2012,(9):1626-1628
目的观察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54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加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疗效以及X线表现的改变。结果①本组术后1个月时椎体间相对距离为0.812±0.048,与术前比较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间矢状面活动角度、椎体间冠状面活动角度和椎体间水平面活动角度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疗效,优29例,良18例,中7例,优良率为87.04%。术后随访1~3个月,X线检查显示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或断裂。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正确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既可实现彻底减压的目的,又能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of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approach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on minimal invasion between vertebral pl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183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an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at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such a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ospital stays and etc. Results: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good. The preoperative VAS and JO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6 months and 1year after the surgery. 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between vertebral plates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加手法正脊配合钟摆式练功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5例,均采用牵引加手法正脊配合钟摆式练功法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治疗34例,显效7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后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牵引加手法正脊配合钟摆式练功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黎品泉 《中外医疗》2016,(14):133-134
目的:方便分析比较直视下微创(quadrant系统辅助下)与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6月1日—2015年12月1日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共3例,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00%,共14例(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进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相较,quadrant系统辅助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我科收治的4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采用X线评估术后脊柱稳定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 和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男 16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66.8± 3.19)岁。随访时间段为3月~16个月,均超过12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与 JOA 评分分别为:(7.83±1.08)分、(3.10±0.98)分、(2.83±0.64)分;(8.58±1.17)分、(19.98±3.40)分、(21.90±1.60)分;JOA评分优良结果:优12 例,良13例,一般12例,差3例;1年后随访时JOA评分结果:优13例,良 25 例,一般 2 例,差 0 例。术前后比较,疗效显著(P<0.05)。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椎体滑脱、术中损伤神经等并发症。结论:椎板开窗潜行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手术方式对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脱远期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