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与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的相互订正夏庆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刘士敬解放军302医院关键词帛书《阴阳十脉灸经》《脉书十一经脉》中图分类号R224.1简本《脉书·十一经脉》和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经络典籍,也是《灵枢》十...  相似文献   

2.
《帛书·经脉》文字简略、原始,经脉名称多冠以臂、足,起止点尚未衔接。诸经多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循行路线短,少有支脉,有脉而无穴,且无脏腑络属、表里配合。无论《足臂十一脉灸经》或《阴阳十一脉灸经》,均仅十一条经脉。除臂泰阴咏、臂巨阴脉之外,其病候与《灵枢·经脉》基本相同,二者病候体例亦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王堆两部古经脉著作与《灵枢·经脉篇》的比较,人们发现:经络学说,源上有源。其发展过程,是由起始于腹端的、单向的、互不联系的十一脉,逐渐演变成循环无端的十二经;从《足臂十一脉灸经》,到《阴阳十一脉灸经》,再到《灵  相似文献   

4.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 ,后世多宗《灵枢·经脉》篇所论 ,但《灵枢》其他一些篇中记载的某些经脉循行方向却与《灵枢·经脉》所论不同。如《灵枢·邪客》篇云 :“心主之脉 ,出于中指之端 ,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 ,伏行两骨之间 ,外屈出两筋之间……上二寸 ,外屈出行两筋之间 ,上至肘内廉 ,入于小筋之下 ,留两骨之会 ,上入于胸中 ,内络于心脉。”可见《灵枢》对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认识是不一致的。1 十二经脉全向心性的循行《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所载的十一脉 (缺手厥阴脉 )皆为自手足向心而行 ,这种全向心性循行的观点 ,…  相似文献   

5.
运用训诂、音韵学等校勘手段 ,对《灵枢》十二经脉的一些文字进行校正 ,提出疑义和看法 ,以利正确理解原文。并简述《灵枢》在体例格式和经络内容方面对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帛书 )、张家山出土的简本《脉书·十一经脉》(简称简本 )进行改动和充实。  相似文献   

6.
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医师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灸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针法。灸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又是首次记载灸疗的的医学典籍,  相似文献   

7.
1973-1974年初在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简帛,其中有2批医学文献:①<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论述人体十一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乃<灵枢·经脉篇>之祖本;<脉法>、<阴阳脉死候>叙述据脉诊断方法;五十二病方>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医学方书;<导引图>为运动姿势帛画.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灸法内容丰富,涉及各经脉灸疗所主治疾病、灸法的禁忌以及各类型疾病的灸法灸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立足于经脉循行,在描述经脉循行路径的同时叙述每条经脉灸法所主治疾病。《脉法》则提出以灸导气进而治疗疾病,并提出了"脓不可灸"的观点。《五十二病方》与《杂疗方》两部方剂学著作,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不同的灸疗方法。这些疾病多数集中于外科疾病,属于早期中医的外治法范畴。选用材料也多种多样,展现了先秦两汉时期外治法的多样性。《养生方》与《天下至道谈》两部养生与性医学著作,虽然现存的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灸法,但是根据残片内容以及其他内容判断,仍然可以看出灸法同样应用于房中养生。  相似文献   

9.
《素问·热论》篇经脉理论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本篇经脉理论在经脉循行、与脏腑属络关系、经脉病候等方面均不同于《灵枢·经脉》篇 ,明显属于从出土经脉文献到《灵枢·经脉》篇之间的时段。《内经》中还有多篇属于足六经理论体系 ,重视并加强足六经理论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经脉学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帛书经脉》与《灵枢·经脉》中手太阴脉及手厥阴脉经脉病候、经脉循行和经脉名称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帛书经脉》缺手太阴脉的删点。  相似文献   

11.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经过二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今的医疗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书籍和文献查阅,了解诸位医家和存者的观点,系统的阐述从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本)、《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和《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联系和发展过程。虽然在同一个坟墓中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且标题相似,但内容上《阴阳十一脉灸经》相对更接近于《灵枢·经脉》的内容;《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理论与《黄帝内经》中的经络有关联,但"六经辨证"的发展不单单只来源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2.
《脉书·十一脉》(以下简称《脉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经络著作,成书年代明显早于《灵枢·经脉》(以下简称《灵枢》)。所载十一脉已具备了《灵枢》的雏形,然其名称、分布、循行走向等又独具特点。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发展过程,对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是动病""所生病"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完善其诊断、治疗学意义与病候转归。现代医家分析更丰富,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加以验证。研究方式多样,值得进一步论证、完善及发扬。  相似文献   

14.
从成书年代,经脉的名称和数目,经脉循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以及经脉病候五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帛书》“十一脉”和《灵枢.经脉》篇的不同之处。认为《帛书》“十一脉”奠定了经络理论的基础,《灵枢.经脉》篇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帛书》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15.
自1970年以来,在我国出土文物中,有若干非常有价值的医学文献,其中含有经络方面内容者,有以下几种,今介绍于下。1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两灸经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曾出土了大批帛书及部分竹木简,帛书中之医学部分,经专家研究,有经络方面之内容者有三种,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乙两种。《足臂十一脉灸经》,含足泰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泰阴脉、足(厥)阴脉、臂泰阴脉、臂少阴脉、臂泰阳脉、臂少阳脉、臂阳明脉。共11脉,亦无手厥阴心主脉。《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含钜阳脉、少阳脉、阳明脉、…  相似文献   

16.
1夹脊穴的来源与定位〈br〉 夹脊穴(Ex-B2)又称华佗夹脊穴、华佗穴、脊旁、佗脊,是脊柱棘突下两旁的一组腧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组经外奇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记载,足太阳经脉循行时“夹脊”,灸太阳经可以治疗“夹脊痛”。《素问&#183;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素问&#183;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之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华佗夹脊穴也见于《后汉书》[1]所载的《华佗别传》:“有人病脚躄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一寸或五寸,从邪不相当,言灸此各七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愈,灸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1955年承淡安先生[2]在《中国针灸学》中将夹脊穴称为“华佗夹脊穴”。  相似文献   

17.
一、了解《内经》的特点《内经》是现存中医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等的成书年代,可能比《黄帝内经》更早,但与《内经》相比不够完整和系统全面),和现存的其它古典医籍相比,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内经》是各家学说的汇集:  相似文献   

18.
张柳青 《中医学报》2016,(10):1513-1514
《黄帝内经》在继承《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循经感传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解剖的方法寻找与循经感传导线路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认为与经络相对应的组织器官就是血管。这与现代人从解剖的层面对经络实质的研究是相同的,因此对经络本质的解剖研究最早起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9.
<正> 《灵枢·经脉篇》主要论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和循行的具体部位与走向,从而说明了营气的循行规律。并在所述每经循行径路之后,分别叙述了每经病候及其治法。对论中(以下所引《灵枢·经脉篇》之内容,皆称论中)“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一句,自《难经·二十二难》提出“然,经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灸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灸法的发展与应用黄建军(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文献整理,明代,清代,灸法灸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计法。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这是已知最早的经脉专著和灸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