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9年12月-2004年8月,我科对符合永久起搏新疗法指征的8例,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后疗效显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起搏器植入时机和途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包括植入埋入式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收集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术前心律情况、心脏外科手术类型、起搏器植入适应证、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时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类型等资料。并根据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术后≤1个月)组、中期(术后1个月~1年)组和远期(术后>1年)组。比较3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类型和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瓣膜病手术86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2例(21.36%),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1例(78.64%)。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8例[66.02%,其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9例(28.16%)]和慢心室率心房颤动13例(12.62%)。早期组27例(26.21%),中期组16例(15.53%),远期组60例(58.25%)。3组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主动脉瓣手术和双瓣及更复杂手术(包含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中房室传导阻滞比例较高,且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9,P=0.048)。早期组患者的心脏外科手术距离起搏器植入的平均时间为(13.43±7.24)d,择期经皮介入心内膜植入起搏电极导线25例,术中植入心内膜、心外膜起搏电极导线各1例。结论 房室传导阻滞为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最常见的适应证。早期植入前需留出合理的时间供房室传导或窦房结功能恢复,起搏导线植入途径以择期经皮介入心内膜植入为主,但必要时可在术中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心内膜或心外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CHD)儿童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经验。方法选择需植入永久起搏器CHD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2.8±2.5)岁,体重5~27 kg,平均(10.7±6.8)kg。结果植入心内膜起博器7例、心外膜起博器16例。起搏方式为频率应答心室按需起搏(VVIR)1例,固定频率心室按需起搏(VVI)22例,起搏频率为70~160次/min,平均(111±25.5)次/min,起搏阈值为0.5~0.75V,平均(0.74±0.30)V,感知灵敏度为2.5~2.8 mV,平均(2.78±0.11)mV,电极阻抗为271~726Ω,平均(445.5±148.9)Ω。21例(91.3%)获得随访,随访1个月~5.5年,起搏阈值术后早期略升高,后稳定。1例术后6个月猝死,原因不明。1例术后4.5年重新更换电池。1例随访中恢复窦性心律。4例术后6个月~2年心脏扩大、心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结论 CHD患儿围术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AVB是安全可行的,永久起搏器植入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 min (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min(1.2~8.3)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 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心外膜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例不适合植入心内膜电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小切口经左胸第四或五肋间放置心外膜电极,分析心外膜电极的外科手术植入技术及近期疗效。结果 4例患者心外膜电极安装均顺利完成,术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症状明显改善,分别于术后8、11、4和7 d顺利出院,随访12个月。4例患者均无电极断裂及手术伤口感染发生,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正常。其中1例由于放置位置偏低,出现膈神经刺激征,当向内向上微调电极位置后膈神经刺激征不明显,未出现其他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囊袋感染,起搏器异位,再次行更换起搏器手术。结论在CRT治疗中,左侧小切口开胸心外膜左心室电极植入是安全、可行、有效的,介入手术与心脏外科开胸合作的杂交手术可以使CRT疗效最大化,是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奋 《中级医刊》2010,(6):19-21
需要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的人群中,儿童仅占不到1%。成人经心内膜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儿,因为体格较小,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伴有的特殊心脏解剖,及起搏器植入后涉及的生长发育等问题,婴儿及儿童经心内膜方式起搏器植入技术、程控及随访等有一些与成人起搏不同的特殊性。以下简要介绍小儿心脏起搏的指征、随访以及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间隔部电极定位固定的技术方法。方法:24例需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植入,测定有关参数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起搏阈值(0.45±0.17)V,R波幅度(10.2±2.5)mV,电极导线阻抗(680±120)Ω。起搏心电图Ⅱ、Ⅲ、avF导联的QRS波群直立向上,Ⅰ或AVL导联呈负向波。术后随访起搏良好,胸片无电极脱位,部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复查心脏超声示心腔缩小,心功能改善。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8.
需要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的人群中,儿童仅占不到1%.成人经心内膜方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儿童,尤其是婴儿,因为体格较小,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伴有的特殊心脏解剖,及起搏器植入后涉及的生长发育等问题,婴儿及儿童经心内膜方式起搏器植入技术、程控及随访等有一些与成人起搏不同的特殊性.以下简要介绍小儿心脏起搏的指征、随访以及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永久起搏器的置入使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各房室腔的再同步化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对抢救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起搏器植入通常情况下是经心脏介入手术放置起搏电极于心内膜,而经心外科手术植入心外膜起搏器较少.我科成功为1例11岁患者安装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方法 分析35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发生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有囊袋血肿8例,囊袋反复破溃感染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心脏穿孔1例,导线断裂1例,感知功能障碍5例,起搏功能障碍4例.结论 充分认识植入起搏器的相关并发症,做好术前准备、术后随访,进行起搏器植入后知识健康教育,均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report was to discuss the type, timing,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a juvenile patient.Patients: A 17-year-old girl with Down syndrome and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omprised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VSD) 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suffered from postoperative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when she was 7 months old.Methods and Results: An epicardial pacemaker was implanted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complete AVB. Due to the pacing threshold of a ventricular lead not being good, the battery showed rapid depletion. Her generator had to be exchang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every 2–3 years. When she was 10 years old, we implanted a permanent pacemaker transvenously by using cutdown, screw-in and subpectoral pocket techniques. She has shown a satisfactory outcome since then.Conclusion: Transvenous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in our young patient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The timing of surgery and surgical technique are quite important fo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juvenil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程控随访的方法、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程控随访,主要参数与指标主要包括参数设置、参数优化、降低输出电压、酌情开启自动化功能以及其他所需要的相关功能等几个方面。同时,对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的内容以及意义等进行记录与总结。所有患者程控随访的时间为手术后1周内开始,按照手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程控随访的频率进行。386例患者中,359例患者得到定期程控随访(随访率93%)为程控随访(A)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4个月。27例未进行程控随访(B)组。二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随访后生活质量满意率为97%,B组为7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之后程控随访的过程必不可少,应该注意规范化与科学化,保证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永久心脏起搏器的程控随访意义重大,可以及时发现永久心脏起搏器在使用过程中功能异常,以较好的实现模仿生理性起搏,更好的实现简便操作和优化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4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5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54例患者术前症状很快消失,35例基础心脏病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共出现6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包括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心律失常1例,电极移位2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18例安置埋藏式VVI起搏器后窦性心率持续快于起搏频率的病态房结合征患者施行ATP静注试验25例次,均揭示起搏心电图,显示起搏按需功能良好。结果提示,ATP静注试验适用于这类患者所安置非程控埋藏式VVI起搏器的起搏按需功能测试,其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wire passing through the orifice of bioprosthetic tricuspid valve is extremely rare. We present a case of such kind of patient and redid bioprosthetic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 A hawk mouth forceps for bone surgery was used to cut off the mental ring of ruined bioprosthetic tricuspid valve and the ruined valve was removed. A new bioprosthetic tricuspid valve was implanted and the wire of permanent pacemaker was left outside the ring of bioprosthetic tricuspid valve. This method may be helpful for such kind of pati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阙穴麝香保心丸贴敷对心脏起搏器术后腹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46例,将46例心脏起搏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按照起搏器术后常规处理,治疗组于术后给予麝香保心丸神阙穴贴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测量患者腹围,询问患者自我感受并进行腹胀分级。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患者出现腹胀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麝香保心丸贴敷能减轻起搏器术后腹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的影响,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缓慢性心律失常门诊患者212例,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入组患者198例,根据疾病综合评估及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96例)和起搏器治疗组(n=102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血生化指标,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完成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3个月复诊完成上述检查及问卷。收集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比,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显著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伴发的焦虑和抑郁症状(P<0.001)。焦虑与女性、年龄、夜间惊醒症状、晕厥症状、最长R-R间期、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抑郁与女性、年龄、夜间惊醒症状、晕厥症状、糖尿病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 结论 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显著减轻缓慢性心律失常伴发的焦虑或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8.
63例次永久起搏器更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更换原因及更换术并发症的防治对策,并探讨旧电极的处理方法.方法 更换术病人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4岁±8岁(56~94)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1例,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单腔起搏器49例,双腔起搏器8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9.25(2~15)年.共更换63例次,其中更换电极13例次.结果 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57例次,电池提前耗竭2例,电极导线不全断裂2例,囊袋感染2例.更换术并发症9例,分别为囊袋血肿4例,电极脱位3例,废弃电极脱入右室2例.更换起搏器时起搏阈值[(0.77±0.40)V]比初次植入时的阚值[(0.60±0.21)V]明显高(P<0.01).更换时的电极阻抗[(854±136)Ω]、R波振幅[(12±4)mV]与植入时[(828±176)Ωn、(12±4)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经测试大部分心室电极可以继续使用.起搏器更换术严重的并发症是废弃电极脱入右室,正确的电极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维吾尔族老年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老年患者120例,均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半年分别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采用标准评分法对量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维吾尔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SAS、SDS得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在术后焦虑、抑郁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并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例数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SAS、SDS得分与患者经济情况、定期程控、心脏起搏方式和术后并发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与术前比较,起搏器植入术后长期心脏起搏的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平均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经济情况、定期程控、术后并发症和心脏起搏方式等是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随访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