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用于治疗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ALL)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时机和供者的选择.方法:总结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自2000年3月至2004年7月采用Allo-HSCT治疗Ph ALL患者32例.其中移植前处第一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期23例,非CR1患者9例.干细胞来源:同胞相合供者12例,非血缘脐带血4例,非血缘志愿供者3例,HLA不合的亲缘供者13例.危险因素筛选采用COX回归分析,时间依赖的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分析,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患者4年存活率(overallsurvival,OS)57.19%,无病存活(leukemia-free survival,LFS)37.09%,复发率(relapse incidence,RI)56.36%.单因素分析:在移植前处CR1患者组比非CR1患者OS高(74.50%vs22.22%,P=0.004 6)、LFS高(49.06%vs11.11%,P=0.005 7)、RI低(44.80%vs84.76%,P=0.0157);MBCR/ABL组比mBCR/ABL组OS高(100%vs40.91%,P=0.031 8)、LFS高(75%vs17.72%,P=0.005 7)、RI低(25%vs77.88,P=0.0116);HLA不合亲缘组与HLA全合同胞组OS相近(52.65%vs55.56%,P=0.624 7)、LFS相近(45.13%vs30%,P=0.831 5)、RI也相近(50.77%vs60.62%,P=0.821 7).多因素分析:BCR/ABL融合蛋白类型是影响LFS和RI的高危因素[前者P=0.005,Exp(B)=9.971,后者P=0.006,Exp(B)=9.488],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和BCR/ABL的类型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0和0.038,Exp(B)值分别为4.532和37.537].结论:治疗Ph ALL应争取在CR1期进行Allo-HSCT,如果对化疗耐药,可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挽救性治疗争取在CR后移植.对Ph ALL配型不合的亲缘供者(半相合)移植同样可以作为常规选择.对融合蛋白为m型者要更加重视移植后复发的检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白血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62例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观察患者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与CMV感染及供受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100×109/L、疾病高危、移植后环孢素浓度低于200 μg/L的患者复发率高,而移植后CMV阳性及慢性GVHD患者复发率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高危(RR=3.296,95% CI:1.274~8.530,P=0.014)、无慢性GVHD(RR =0.167,95% CI:0.042~0.668,P=0.011)及CMV阴性(RR=0.285,95%CI:0.084 ~0.973,P=0.045)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L患者allo-HSCT后CMV血症是影响复发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8例SAA患者接受allo-HSCT,其中1例接受亲缘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allo-HSCT,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allo-HSCT,3例接受非血缘全相合allo-HSCT.预处理方案:非亲缘及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FLU+CTX+马利兰(BU)+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单倍体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除以上药物外,加用CD25单克隆抗体和霉酚酸酯(MMF).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0~17 d,中位时间为12.5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9~25 d,中位时间为13.8 d,植入证据检测证明为完全供者造血.5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血症,3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急性和慢性Ⅰ~Ⅲ度GVHD,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纯红再障.8例全部存活,存活时间为9~38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20个月.结论 亲缘、非亲缘全相合及单倍型相合的allo-HSCT均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HLA全相合供者(human leucocyte antigen-matched donor realated or unrelated donor,HLA-MR/UD)与亲缘单倍相合(haploidentical donor,HI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allo-HSCT治疗的TD-NSAA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来源分为亲缘单倍体移植组(HID组)和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移植组(matched donor realated or unrelated donor,MR/UD组),比较2组植入率、植入时间、移植治疗相关死亡、移植相关并发症、总体生存率等,评价2种方法治疗TD-NSAA中的效果。 结果 HID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发生率高于MR/UD组(P<0.05),主要体现在Ⅰ~Ⅱ度aGVHD。2组病史特征、回输造血干细胞计数、造血干细胞植活时间、嵌合状态、移植相关并发症(除外Ⅰ~Ⅱ度aGVHD)、3年总生存率(overal survival,OS)率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Dallo-HSCT与全相合亲缘或无关供者allo-HSCT对TD-NSAA的疗效相当,在骨髓库中或同胞全合中未成功匹配患者可以考虑HID allo-HSCT。  相似文献   

5.
Dou LP  DA WM  Zhao DD  Wang C  Lu XC  Kang HY  Yan P  Wang FF  Zhu HY  Li HH  Gao CJ  Y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1-311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分型技术检测HLA及KIR基因型。检测了150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并对45例接受HLA相合亲缘移植、非去除T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KIR2DL1的基因分布频率为100%,KIR2DL2为20%,KIR2DL3为100%,KIR3DL1为95%。96%的供者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45例HLA相合亲缘供者中,36例患者KIR不合,占总人数的80%,其中35例患者KIR2DL1不合,1例KIR2DL2/2DL3不合,31例KIR3DL1不合。HLA相合亲缘供者移植患者中KIR2DL1不合组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细胞病(aGVHD)发生率(31%)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急性髓性白血病中KIR及KIR2DL1不合组的aGVHD发生率(18%)明显低于KIR相合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淋巴系统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携带与allo—HSCT关系密切的3组KIR受体,HLA相合亲缘供者HSCT后供受者间KIR不合组aGVHD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LA相合程度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 121例CML患者包括:慢性期90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23例。85例接受相关、36例无关移植。HLA全相合91例、部分相合30例。预处理方案:37例患者用含全身放疗+环磷酰胺、84例改良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HLA全相合相关移植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CsA+MTX),无关及相关HLA位点不合移植者采用CsA+M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霉酚酸酯。COX模型分析影响长生存的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除4例死于预处理相关毒性外、其余117例病人均获造血重建;HLA全相合与不相合移植者Ⅱ~Ⅳ°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26.1%和53.3%(P=0.006),3年累计慢性GVHD发生率在全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47.4%和49.6%(P=0.947);非复发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在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分别为16.5%和40.0%(P=0.007);5年累积白血病复发率为16.7%、其中HLA相合与不相合者复发率分别为15.3%和22.7%(P=0.396);5年累积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6%和63.8%,其中OS和DFS在相合者为78.2%和70.3%、不相合者为47.6%和43.3%。多因素分析显示:HLA不合为Ⅱ~Ⅳ°急性GVHD的危险因素,Ⅱ~Ⅳ°急性GVHD为TRM发生的危险因素,HLA不合、急性GVHD、疾病分期为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TRM高于相合移植,从而导致OS显著低于HLA全相合移植,长期生存与供受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并探讨临床预后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至2013年8月进行Allo-HSCT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69例ALL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按移植方式分为单倍体组(n=42)和全相合组(n=27),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单倍体组2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是63.4%、59.4%,而全相合组分别是53.9%、53.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年累积非复发死亡率(cumulative non-relapse mortality,NR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年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relapse rate,RR)单倍体组明显高于全相合组(39.5% vs 19.5%,P=0.014).造血重建方面,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明显晚于全相合移植组(P =0.002),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72).单倍体组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组(P =0.008),两组间Ⅲ~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体组半年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全相合组(P=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前的疾病状态(非CR1)为异基因移植患者的危险因素(P =0.001),其危险度为7.581;而发生局限性慢性GVHD和初诊距离移植时间较短者为预后保护因素(P=0.013和P=0.012),危险度分别为0.178和0.688.结论 在高危组ALL患者的治疗中,单倍体Allo-HSCT与全相合Allo-HSCT的整体疗效相当,因此,单倍体供者可以作为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山东省立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ALL患者57例,统计原发病基本情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复发生存等情况,分析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危险因素。 结果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全相合移植37例,HLA全相合移植20例,2例非血缘全相合移植。供受者血型相合24例,血型不相合33例;同性别移植30例,非同性别移植27例。巨核系中位植入时间13 d(9~47 d),粒系中位植入时间12 d(6~20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累积发生率53.4%,其中Ⅰ~Ⅱ度为42.8%,Ⅲ~Ⅳ度为10.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累积发生率20.3%,其中广泛型cGVHD为5.3%,局限型cGVHD为15.1%。生存分析显示Ⅲ~Ⅳ度aGVHD患者3年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较无aGVHD及Ⅰ~Ⅱ度aGVHD患者减低(20% vs 69.8%、66.7%, χ2=17.243,P<0.001; 20% vs 60.8%、71%, χ2=9.463,P=0.009),且复发率(RR)及非复发死亡(NRM)升高(60% vs 33.7%、23.9%, χ2=1.788,P=0.409;50% vs 0.71%、0.59%, χ2=21.344,P<0.001)。cGVHD较无cGVHD患者3年OS、LFS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 vs 67.6%, χ2=0.142,P=0.706; 50% vs 62.4%, χ2=0.236,P=0.627)。多因素分析显示,HLA配型不合为a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LA不全相合较HLA全相合移植aGVHD发生率增加。供受者性别不同为cGVHD的边缘性独立影响因素,非同性别移植较同性别移植cGVHD发生率增加。 结论 GVHD是ALL患者行allo-HSCT的重要并发症,Ⅲ~Ⅳ度aGVHD预后不良,HLA配型不合为发生aGV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行allo-HSCT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行allo-HSCT。2例行HLA半相合和1例行HLA全相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均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HLA全相合移植以环孢素A(Cs A)+甲氨蝶呤(MTX)+霉酚酸酯(MMF)预防急性GVHD(a GVHD),HLA半相合移植在上述预防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35、40和55 d并发重度肠炎,肠镜和病理活检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予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治疗,1例HLA半相合移植患者最后死于肺部真菌感染,另2例消化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allo-HSCT后并发GVHD所致肠炎,诊断有赖于肠镜和病理活检,治疗采用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Allo-HSCT治疗各类白血病患者37例,其中第1次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11例,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例.在37例中,HLA全相合同胞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HLA相合非血缘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骨髓14例,外周血3例);移植预处理包括环磷酰胺(Cy) 全身照射(TBI)±依托泊苷(VP16)方案21例、白消安(Bu) Cy方案11例和氟达拉宾(Flud) 阿糖胞苷(Ara-C) Bu方案5例;异基因移植患者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为氨甲碟啶(MTX) 环孢素(CSP)±吗替麦考酚酯(MMF).对37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移植后预期6年总体生存率为(67.6±10.1)%;移植后第100天TRM为(2.7±2.7)%,预期6年总体TRM为(28.6 4±9.9)%;预期6年复发率为(5.34±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生重度GVHD(Ⅱ~Ⅳ度急性GVHD或广泛性慢性GVHD)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Allo-HSCT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预防和治疗GVHD对进一步提高Allo-HSCT的长期疗效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Ju WQ  Zhou J  He XS  Wang DP  Wu LW  Guo ZY  Zhu XF  Hua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6):2558-2560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符的供肝在成人肝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97例因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行肝移植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ABO 血型相符情况分为3组:ABO 血型相同(ABO-Id)组58例,ABO血型相容(ABO-C)组19例,ABO血型不合(ABO-In)组20例。术后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感染、血管和胆道并发症及移植肝和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肝存活率分别是87.9%、84.2%、50.0%,77.6%、73.7%、35%和65.3%、66.5%、33.3%;患者生存率分别是87.9%、84.2%、60.0%,81.0%、78.9%、40%和69.1%、68.7%、33.3%;ABO-In组均显著低于ABO-Id组和ABO-C组(P<0.05)。3组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是8.6%、10.5%和35.0%;感染发生率分别是20.7%、26.3%和60.0%;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4%、5.3%和20%;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9%、10.5%和30.0%;ABO-Id组和ABO-C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BO-In组显著高于ABO-Id组和ABO-C组(P<0.05)。结论 ABO 血型相容的肝脏移植不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可以作为供肝短缺形势下重症乙肝患者的常规选择;但ABO血型不合的肝脏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率较低,仅能作为紧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往往需要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2.
周思佳  罗小平  刘曦  何明菊 《重庆医学》2017,(35):4958-4962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因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行TACE联合TIPS的患者22例作为联合组,筛选仅行TACE治疗而未行TIPS治疗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 TIP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前门静脉压力为(38.4±7.6)cm H2O,术后门静脉压力为(28.4±7.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为(16.2±2.5)mm,术后门静脉直径为(13.3±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为95%,2年通畅率为90%.对照组1年及2年再出血率分别为60.7%及78.5%,而联合组为9.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81%,2年累计生存率为68%,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对照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78%,2年累计生存率为15%,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肿瘤发展,减少甚至消除门静脉高压症候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Li J  Cai JH  Huang BH  Liu JR  Zhe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8):3417-3420
目的 评估沙利度胺与干扰素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维持治疗的MM患者57例的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0S),并与56例无维持治疗患者比较.结果 沙利度胺或干扰素维持治疗均能延长MM患者的PFS率(沙利度胺1、2、3年PFS率为97.4%、82.1%、71.8%比71.4%、44.6%、23.2%;干扰素1、2、3年PFS率为94.4%、83.3%、83.3%比71.4%、44.6%、23.2%)和2、3、4年OS率(沙利度胺为94.9%、92.3%、89.7%比69.6%、42.9%、33.9%;干扰素为94.4%、88.9%、88.9%比69.6%、42.9%、33.9%).沙利度胺可延长IgG型及IgA型的PFS及OS,干扰素可延长IgA型及轻链型的PFS及OS.疗效≥部分缓解(PR)者通过维持治疗可使PFS及OS延长.接受不同诱导和巩固方案患者通过维持治疗均能延长PFS及OS.结论 沙利度胺在维持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价廉,推荐沙利度胺作为非轻链型患者的维持治疗.轻链型则建议使用干扰素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Zhu AL  Wang F  Fan QX  He W  Wang LX  Zhao PR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97-2800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分为复方苦参25.00 μl/ml组、6.25 μl/ml组及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Bc1-2及Fas蛋白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形成率.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复方苦参的体内抑瘤作用,分为200μl/d治疗组、25μl/d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SP法检测移植瘤PCNA及Bc1-2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体外实验中25.00 μl/ml组细胞48、72、96h增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PCNA表达水平及体外克隆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细胞凋亡率、激活型caspase—3表达及Fas表达均高于对照组[(25.2±7.3)%比(3.4±1.5)%、(21.3±4.4)%比(1.8±0.6)%、(30.2±8.3)%比(5.4±1.6)%,均P<0.01],Bc1-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动物实验200μL/d治疗组瘤体质量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987±386) nmg比(1935±838) mg,P<0.01],凋亡指数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3.8±8.7)%比(5.3±1.4)%,P<0.01].结论 复方苦参能够抑制EC970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止移植瘤生长.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EC9706细胞周期阻滞、Bc1-2表达下调、Fas表达上调及caspase-3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抗血小板药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α颗粒膜糖蛋白)、CD63(溶酶体膜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7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CI组,另选取于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又将ACI患者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5例。A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B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ACI组与正常组CD62P、CD63表达高低,记录A组与B组对CD62P、CD6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水平。结果 ACI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A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水平分别为(7.08±3.25)%、(5.19±2.24)%,均低于B组(8.98±3.02)%、(6.99±2.16)%,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s-CRP水平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CD62P、CD63表达水平较高,抗血小板药物可降低CD62P、CD63表达水平,且氯吡格雷作用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还可降低患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6.
Dong GS  Li X  Jiang QH  Yang HQ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7):3341-3345
目的 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血小板α和β分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76例A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奈哌齐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每组38例.多奈哌齐治疗组给予多奈哌齐,每晚5 mg口服;对照治疗组给予常规改善脑代谢药物.另设本院同期非痴呆疾病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两组AD患者的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分别测定非痴呆疾病组和两组AD患者血小板中α和β分泌酶的活性,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血小板α分泌酶的产物sAPPα的含量.结果 多奈哌齐治疗组降低ADAS-Cog评分(5.3±4.4)分,与对照治疗组的(1.7±1.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后多奈哌齐治组的ADL评分(41±7)分明显低于对照治疗组(4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50±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多奈哌齐治疗组的α分泌酶活性(91%±9%)明显高于对照治疗组(64%±8%,P<0.01),β分泌酶活性(1 19%±11%)明显低于对照治疗组(178%±17%,P<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治疗组血小板sAPPα含量(26%±8%)明显低于非痴呆疾病组(100%±12%) (P <0.001),多奈哌齐治疗组12周sAPPα含量(64%±14%)明显高于对照治疗组(P<0.01).结论 多奈哌齐治疗显著提高了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为降低ADAS-Cog和ADL评分;多奈哌齐治疗提高了AD患者血小板α分泌酶活性并降低了β分泌酶的活性;多奈哌齐对A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其对血小板分泌酶的活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烟雾病(MMD)及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D)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MMD及ICAD患者各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行血管壁-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对比两组HR-MRI检查中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向心)、管壁信号强度(是否均匀)及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率,并分析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诊断MMD与ICAD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狭窄段血管壁外径(3.04±0.28)mm及外缘面积(7.18±1.45)mm~2较对照组(1.76±0.42)mm、(2.72±1.61)mm~2大(P均0.05);观察组管腔偏心性狭窄44例(88.00%),向心性狭窄6例(12.00%),对照组管腔偏心性狭窄27例(54.00%),向心性狭窄23例(46.00%),观察组管壁信号不均匀率84.00%高于对照组48.00%,而对照组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率86.00%高于观察组5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狭窄段管壁外径及外缘面积诊断ICAD的灵敏度90.48%、准确度86.00%明显高于MMD 72.50%、68.00%(P0.05)。结论 MMD及ICAD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各具特点,其中狭窄段血管壁外径与外缘面积、狭窄类型、管腔信号强度及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可作为鉴别诊断点。  相似文献   

18.
Zhang YZ  Da WM  Zhao DD  Zhao HF  Wu XX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6):3275-3277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与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为MDS的治疗寻找有意义的靶点.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59例MDS病例,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为低危和高危两组,分别为33例和26例,以10份正常的骨髓标本作为对照.采集骨髓标本,检测骨髓血浆中SDF-1的含量、CD34+细胞CXCR4的表达率、CD34+细胞的凋亡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髓血浆中的表达.结果 SDF-1在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骨髓血浆中的含量[(2301±413)、(1173 ±50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89±190)ng/L,P<0.05],低危组显著高于高危组(P<0.05).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在高危组(68.1%±18.8%)显著高于低危组(21.0%±9.7%)和对照组(19.4%±5.3%)(P<0.05),在后两组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低危组、高危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4.8%±10.2%,24.3%±7.9%,l8.5%±8.7%,前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骨髓血浆中VEGF的含量在低危组、高危组、对照组分别为(286±97)、(407±168)、(157±4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低危组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骨髓血浆SDF-1的含量呈正相关(r =0.805,P<0.05);高危组血浆VEGF的含量与CD34+细胞CXCR4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5).结论 SDF-1/CXCR4在MDS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骨髓细胞的凋亡和血管新成具有相关性,针对该生物轴的干预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