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表面活性剂间的疏水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单体间的氢键作用,促使甲基丙烯酸(MAA)单体在原位生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种子乳胶表面的选择性聚合,实现了PMAA纳米水凝胶的水相"绿色"制备。利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PMAA纳米水凝胶的尺寸、组成、形貌和pH响应性。研究了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吐温20)的用量、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用量、MAA的用量和加入方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补加速率等对PMAA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和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AA纳米水凝胶为核-壳结构;随着MBA用量的减小、吐温20用量的增加、MAA用量的增加,PMAA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和溶胀比均增大;当采用半连续加入MAA时,PMAA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和溶胀比变小;当SDS的补加时间由60 min延长到100 min时,PMAA纳米水凝胶的尺寸逐渐变小。PMAA纳米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当介质的pH从1增加到6时,其流体力学体积扩张了64倍。  相似文献   

2.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大分子模板,选用甲基丙烯酸(MAA)单体,通过模板聚合一步反应,制备了较高浓度(40 mg/mL)的核-壳结构聚合物纳米微球溶液。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粒径-电位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PMAA/HEC纳米微球的形态、结构、原位形成机理和pH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大分子间氢键作用的驱动下,原位生成的PMAA和HEC自组装形成了以不溶性的PMAA/HEC大分子复合物为核、以可溶性HEC为壳的PMAA/HEC聚合物纳米微球。微球在pH=0.7~4.0范围内表现出较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pH及温度双重敏感性纳米粒水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制备具有pH及温度双重敏感性的纳米水凝胶,并使其粒径控制在100nm以下。方法:利用聚合沉淀法合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及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IPA-co-AA)纳米水凝胶。通过马尔文粒度仪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纳米水凝胶的粒径分布,并以500nm处的透光率表征了PNIPA与PNIPA-co-AA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pH敏感特性。结果: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得到了25~250nm不同粒径大小的纳米水凝胶;PNIPA-co-AA的LCST与参与共聚的丙烯酸单体有关,其LCST可由34℃(PNIPA的LCST)提高至35~45℃;同时PNIPA-co-AA对pH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PNIPA-co-AA纳米水凝胶有望成为智能型控释和靶向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板采用Stber方法在PS核表面沉积上厚度均匀的SiO2壳层。由于壳层中PAA链的存在,使得该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具有pH响应性。该方法为制备活性物质(如药物)控释载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将功能大分子聚甲基丙烯酸(PMAA)逐步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的硅胶微粒(PMAA/SiO2);以抗蚜威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对接枝到硅胶表面的PMAA进行分子印迹,制备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甲基丙烯酸MIP-PMAA/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 pH、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对抗蚜威具有特异的结合选择性,相对于参比物残杀威,印迹前 PMAA/SiO2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为 1.52,而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提高到 12.2.另外该印迹材料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和具有温度、pH敏感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PNIPAM-MAA)微凝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微凝胶浊度变化,表征微凝胶的温度及pH敏感性,描述了NaCl浓度和pH对微凝胶体积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微凝胶的临界聚沉浓度及临界絮凝温度,表征了微凝胶的稳定性,讨论了影响微凝胶的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靶向输送针对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小亚基M2(RRM2)的siRNA (RRM2-siRNA)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PNIPAM/PEI)纳米凝胶,通过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效应,以期构建新型靶向纳米凝胶递送基因系统.方法 采用自由基接枝共聚合(radical graft copolymerization)反应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NIPAM/PEI聚阳离子温度敏感型纳米凝胶,评价其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根据电荷相互作用原理,并通过偶联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抗体,形成包裹RRM2-siRNA的靶向性PNIPAM/PEI-siRNA纳米凝胶复合体.利用凝胶电泳确定PNIPAM/PEI-siRNA纳米凝胶复合体包裹siRNA效果,通过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人胃癌细胞NCI-N87对该纳米凝胶复合体的摄取情况,利用qPCR法检测该纳米凝胶递送siRNA后靶基因RRM2的表达情况,用Transwell法检测该纳米凝胶复合体对NCI-N87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温度敏感型PNIPAM/PEI纳米凝胶,颗粒均匀,粒径为359.8 nm,zeta电位为21.4 mV.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备出靶向凝胶包裹RRM2-siRNA的纳米凝胶复合体,确定最佳包裹比例为N/P=60 (N/P:聚阳离子纳米凝胶中氨基与质粒DNA中磷酸基的摩尔比).不同温度下(37℃、42℃)细胞内吞实验证实,该纳米凝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温度响应性,且可以下调靶基因RR铊的表达,抑制NCI-N87细胞的迁移.结论 成功制备抗体靶向的PNIPAM/PEI聚阳离子温度敏感型纳米凝胶,其可以结合并投递siRNA进入靶细胞,该纳米复合体可以作为新型抗肿瘤基因治疗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无机粘土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温度、pH双重敏感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粘土半互穿网络纳米复合水凝胶(CMC/PNIPA/Clay semi-IPN),并通过红外和透射电镜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在酸性(pH=1.2)和20℃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和不同pH缓冲液对该凝胶溶胀度的影响,测定了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水凝胶中的粘土被剥离成单片层,且均匀分散在凝胶网络中,起交联剂的作用,而CMC以线性大分子的形态存在;CMC/PNIPA/Clay具有良好的温度、pH双重敏感特性;凝胶的断裂伸长率>1 000%。  相似文献   

9.
用明胶(Gel)和N 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制备了Gel/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水凝胶的温度、pH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对水凝胶pH敏感性的影响取决于水凝胶的组成。明胶含量高的水凝胶,其pH敏感性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当0.500.90时,pH值几乎不影响水凝胶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半连续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Z均流体力学直径约70 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乳胶。以PMMA纳米乳胶为种子,采用疏水引发剂引发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PMMA 聚丙烯腈(PAN)核壳结构复合乳胶。采用动态光散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了各种乳胶粒的组成、尺寸、结构和微观形态。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PMMA-PAN复合乳胶粒的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 PAN复合乳胶粒为核壳结构,其壳层厚度可通过改变单体用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硅胶微粒表面偶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MAA),制备了PMAA/SiO2接枝微粒。 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了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兼具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同时,具有优良的脱附性能,脱附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12.
Ⅰ型胶原-糖胺聚糖模板的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胶原-糖胺聚糖模板,并检测其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相关种子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Yannas法以大鼠尾作为原料提取I型胶原,加入糖胺聚糖后首当其冲干成为I型胶原-糖胺聚糖模板,体外加入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协同刺激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养2周后,行组织学及电镜检测。结果:培养2周后所制备的胶原-糖胺聚糖模板显微及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毒害作用。结论:本实验方法所制备的胶原-糖胺聚糖模板适合用作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的种子细胞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方法 设计引物并利用PCR技术迅速扩增gRNA 的DNA模板片段,然后通过体外转录纯化得到gRNA;最后通过体外反应迅速对gRNA和Cas9酶切效率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结果 体外合成的gRNA特异性强,活性高,在靶点上成功切开DNA双链。结论 成功建立gRNA快速合成及检测的方法,为后续转染或显微注射筛选有活性gRNA节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编码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克隆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 ,以研究其在诊断和作为候选疫苗分子的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 ,以日本血吸虫雌性成虫cDNA第一链为模板 ,用PCR法扩增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 (SchistosomajaponicumeggshellproteinSjEP)基因编码序列 ,并克隆入pGEM T质粒载体。结果 PCR法扩增出大小为 62 4bp的单一条带 ,将其克隆入载体获重组质粒 pGEM T SjEP ,经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结论 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的编码基因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制备了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以单分散SiO2无机纳米粒子为模板,以设计结构的烯二炔化合物为功能化前驱体,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并经原位引发Bergman环化反应形成聚芳烃交联网状结构,刻蚀除去无机模板后得到了均一形貌的富碳纳米胶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仿生条件(37 ℃,1 atm, pH 6.0)下,以有机大分子明胶为模板,探究不同反应时长对合成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FA)晶体形态变化及排列的影响。方法 在仿生条件下构建形貌类釉质样结构的仿生材料-FA晶体,利用扫描电镜( 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和X 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不同时间合成的晶体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最终合成所得晶体确定为FA晶体,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形态由不规则球形颗粒状逐渐转变为有序排列的规则六棱柱样棒状晶体。结论 在仿生条件下,以明胶为模板构建的类釉质样FA表面形貌与自然釉质更相似、结构更稳定,以期用于牙体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和鉴定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SjTPI)编码基因,为寻找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联合应用打基础.方法设计合成引物,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用RT-PCR法从中扩增出SjTPI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用双酶切、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法从成虫总RNA中扩增出大小为759 bp SjTPI基因编码序列,重组质粒pGEM-SjTPI经双酶切、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RT-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具有一个长度为75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核苷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分别为99%和88%).结论该实验成功地克隆了SjTPI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薄皮复合移植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皮“生物模板”移植人体后的动态组织学变化。 方法采用真皮“生物模板”(异体无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的方法,修复深度烧伤病人切痂后创面,并以单纯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作对照,分别于术后1、2、3、4、6、8周,3、6、12个月取组织活检标本84例次;采用HE、Masson’s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动态组织学观察。 结果真皮“生物模板”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后,修复细胞和血管循真皮模板胶原束间隙长入,新生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有序,真皮修复后其结构接近正常真皮组织;而单纯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后,真皮内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结论真皮“生物模板”可以诱导包括成纤维细胞等修复细胞长入模板,合成新生的胶原和血管,创面修复后形成具有和正常真皮结构相似的“新生真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依达拉奉(Edaravone)为模板分子,合成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吸附特性。结果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依达拉奉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 DRz)对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性切割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有HBV S基因或C基因的重组质粒,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相应HBV S基因RNA及C基因RNA.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基因的DRz-hbvs-1和针对C基因的DRz-hbvc-1,观察其对靶RNA的体外切割作用.结果:DRz-hbvs-1及DRz-hbvc-1能对各自相应的靶RNA进行有效的特异性切割;无DRz对照组及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切割.结论:10-23 DRz能特异性切割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