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测汗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理之汗及药后正汗,阐明测病理汗在温病过程中有辨证论治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测药后汗对判断病情的向愈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析仲景方注中之预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方后每有注释,尤重药后反应,以测预后,判定疗效。归纳有“观汗出、查二便、审呕吐、问烦否、辨脉出、凭肌肤感觉、诊腰腹、察口津”等八法以判预后。  相似文献   

3.
论"汗"     
“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生理性的汗液;其二、指病理性出汗与无汗的病证;其三、指发汗的方法。“汗”历来是中医诊疗疾病很重要的着眼点:如问诊中,”一问寒热二问汗”;在治法中,“汗法”为八法之一;故很有必要对汀的生理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汗的病因、病理、证型及治疗;发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使为医者对汗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4.
系统整理<内经>有关汗法的内容.认为<内经>运用汗法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辩证发汗,主张发汗宜温,注意综合发汗,重视汗后护理.学习<内经>有关汗法内容,有助于深化对汗法的认识,也有助于临床汗法的推广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5.
李士懋教授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形成了以脉诊为重的辨治寒凝证辨证思路,提出寒凝证的脉象:痉脉,同时对寒凝证的治疗方法——微汗法的机理、使用方法以及测汗法均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这是对寒凝证辨治及微汗法理论的重要创见及补充。微汗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肾脏疾病、肺系疾病、肠胃病等属于寒凝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解肌和营法,《伤寒论》12条云:“太阳中风……热自发……汗自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指其人腠理疏松、感受风寒、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解则汗自止也。柯韵伯说:“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证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可见,外感风寒辨清有汗无汗,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仲景微汗法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汗法是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仲景微汗法原文的分析,指出微汗原则是解表剂药后将息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微汗法临床意义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汗”,五液之一,为体内津液代谢之产生。《素问·宣明五气》曰:“心为汗。”汗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在机体阴阳失调的情况下,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成为疾病的症状之一。“汗”又是一种治疗方法。《素问·热论》曰:“其未满三日者河汗而已。”汗法是八法之一。故“汗”者,既是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亦是治疗上常用的方法。《金匮要略》这部研究杂病的经典,对“汗”的论述可谓详、尽、精、活,即以“汗”为症状来辨别病证、预后凶吉,又以“汗”为治疗大法,灵活运用、不漏禁忌,更有以“汗”为第二致病因素,探致病由、严格汗…  相似文献   

9.
论“汗”     
“汗”有三种含义:其一、指生理性的汗液;其二、指病理性出汗与无汗的病证;其三、指发汗的方法。“汗”历来是中医诊疗疾病很重要的着眼点:如问诊中,“一问寒热二问汗”;在治法中,“汗法”为八法之一;故很有必要对汗的生理及其与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汗的病因、病理、证型及治疗;发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进行系统探讨,使为医者对汗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1汗液的生理汗液是五液之一,是体内津液经阳气蒸腾气化后从汗孔(玄府)排出之液体。《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0.
外疡“汗法”运用浅见镇江市中医院外科张克忠《内经》云:“汗之则疮已”,最早提出应用汗法治疗疮疡。汗法治疗疮疡,有表证者固然可用,无表证者亦可应用,不拘于有无表证。通过发汗,不仅能解除表证,且能振奋阳气,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使毒邪随汗外泄而解。《医宗金...  相似文献   

11.
从发汗解表而汗出、调和营卫而汗出、化气行水而汗出、和解少阳而汗出、清热行滞而汗出和祛风化湿而汗出六个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服药治疗后的汗出,认为其汗出可分为:发汗而汗出和未发汗而汗出两类。发汗而汗出者意在解表祛邪,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而外解,属汗法治疗的结果。而未发汗而汗出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生机理,但皆为正气康复,气血周流,升降出入协调,水津布化的结果,是为机体康复的佳象。  相似文献   

12.
略论利尿止汗法附属医院中医科安午凤关键词利尿,止汗汗证于临床中较为多见,历代医家治汗证之法多端,诸如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滋阴降火、收敛固脱止汗等,皆为诸医所共知。然利尿导津下行亦可止汗一法却鲜为人知,甚无人问津,实为临床治汗之大法一失。今特提出刮尿止...  相似文献   

13.
自《内经》记叙有关汗法的理论以来,历代医家虽有所发挥,但是都认为汗法是解除表证的。对汗法理论有所造诣、在汗法运用上独具一格的张子和,也说:“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儒门事亲·卷二·汗吐下三法尽治病诠》)就是近代的有关方剂和治则的专著,对于汗法的认识,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药后观汗,是指医者不仅在辨证时要辨汗,而且在用药后,特别是用了发汗剂后要观察病者有汗、无汗和汗多、汗少或发汗后有何变证,这是使用发汗法后,所必须注意的。 发汗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病邪随汗而解,只能适可而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则伤律耗气,不及则病邪余留。张仲景对此很为重视,在《伤寒论》中有许多论述,如桂枝汤方后就有详细的记述,不仅详谈了桂枝汤的煎服法,禁忌,还说明了桂枝汤服后,若其人微微汗出,是药到病所,  相似文献   

15.
论中医汗法     
汗法为中医八法之首,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外感表证以及诸多内伤杂病皆可应用汗法治疗。历代医家素来重视汗法,有"善治者治皮毛"之谓。通过对汗法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以及主要作用机制的阐发,拓展汗法的治疗范围,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汗法在八法中首居其一。仲景著《伤寒论》,遵内经之旨,言及汗法者五十余条,详述汗法之适应证。对于汗法不拘泥于单纯表证,对经误治后表不解兼有它证者或表里同病研治须表解者,用以汗法。汗乃人体津液所化,仲景运用汗法,不但辨证准确,立法精当,用药谨严,并强调汗法应掌握发汗尺度,使精不伤,邪尽去;注意服药及饮食将息;注意汗法禁忌;不犯伤阳耗阴之弊。于此,每获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仅就《伤寒论》中运用汗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汗法列于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首,如用之得当,对于各种表证确可收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之效。但用之不当,则将有加重病情,变证百出之患。我在门诊中所见之误汗证甚多,论其病因,或为病家自服表药不当,或为医者运用汗法不熟。论其病理,则有应汗而汗之不当者,或不应汗而误发其汗者。应汗而汗之不当者,约有以下五种情况:1.不分风寒风热而混施表药;2.对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有余,汗出得法,邪去正安.仲景运用汗法辨证灵活,施用广泛,对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汗法后调理等都论述详细,强调太阳病当汗出而解,发汗时间当适中,汗出中病即止.认为阳气是汗液生成和疏泄以及调控发汗的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当鼓舞阳气,祛邪以汗.同时强调误汗或过汗都可损阳伤正,据其脏腑生理特性不同,当有伤卫阳、心阳、脾阳、肾阳等之分,且从机体生理以及病机演变中论述伤阳之根源,其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可谓汗法伤阳之宗始.其汗法具体应用原则至今为临床所应用和尊崇.  相似文献   

19.
浅谈《温疫论》中的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又可的《瘟疫论》是我国的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书中不仅首次提出了疫病的病因为外感异气,还提出了邪伏膜原,明确了病位。吴氏在治疗疫病中认为“从内解者,用攻下之法,从外解者,或发斑,或战汗、狂汗、自汗、盗汗”,虽然吴氏对下法尤为推崇,但是对汗法也非常重视。汗法是治疗的八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汗法的系统论述,宋代汗法出现了寒凉轻宣剂,元末医家王履更直接地提出了对温病与热病“治以辛凉苦寒”。历代汗法的发展对吴氏用汗法治疗温疫病提供了借鉴。1发汗机理的阐释吴又可在“内壅不汗”篇指出:“盖发汗之理,自内以达表。今…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医治疗八法的调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简称。八法中贯穿着调理中焦的意识,就是认为八法的功效凭籍脾胃功能而后成。兹分述如下。 1 汗法 汗法用于邪气在表的病证,其中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益气助阳发汗,养血滋阴发汗等。无论何种发汗法,祛邪之汗是以营卫的充盈通利为基础,而营卫的充盈有赖于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功能。所以,应用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