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秀君 《大家健康》2013,(7):177-178
营养支持已经成为现代重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症医学的发展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途径,对这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研究在ICU中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内64例通过胃管鼻饲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重症危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制作的肉汤、牛奶等的方式进行营养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科学的营养摄入量计算,采用成分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人体测量指标、白蛋白指标明显升高,营养情况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治疗中,进行定量的成分肠内营养制剂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危重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n=54)和肠外营养支持组(n=54),两组患者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后2周比较Hb、PA、TF、TP、ALB等营养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营养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TP、ALB及PA均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组(P<0.05);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开展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期间418例肠外营养液的使用情况,包括患者所患疾病、日费用、治疗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8例患者中,男287例,女131例,年龄3~86岁,其中60岁以上者276例,占66%。病例涉及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外科、普胸外科,结直肠内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应用PN患者所患疾病覆盖了大多数适应证。患者所应用的PN液费用在350元以下有321例,占76.80%,只有42例患者日费用超过400元,占10.04%。治疗时间14d以内的258例,占61.72%,〉14d者160例,占38.28%。结论我院肠外营养液使用所涉患者疾病谱广、科室多、费用较合理,但部分病例治疗时间长,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危重症病房的9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因患者转院及其他原因终止研究的共有6例,实际完成研究的患者共89例,早期肠内营养组44例,肠外营养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5.5%)高于肠外营养组(9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营养干预后的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的改善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持其肠道功能,促进患者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在疗效上的差别.方法 将浙江绍兴第二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实施胃癌根治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支持方法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7±1.67)d,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为(3.34±1.42)d,拔除胃管时间为(1.12±0.98)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2.67±0.93)d,拔除尿管时间为(4.65±1.75)d,白蛋白值为(39.7±3.7)g/L,前白蛋白值为(228±19)mg/L,血红蛋白值为(125.21±29.15)g/L,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大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相较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有效、经济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是烧伤患者综合治疗的必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面积特重烧伤患者的成功抢救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应用营养支持配合临床抢救,治疗2例特重烧伤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02-160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TPN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EN组)40例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同时,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刚恢复后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并过渡到肠内营养,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况、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营养状况方面,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不少,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显著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对ICU患者营养支持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68例ICU患者以NST建立时为界,建立前为A组,建立后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B组有规范营养监测、采用全胃肠内营养(TEN)方式、肠外营养采用“全合一”方式的比例较A组显著提高(P〈0.01,P〈0.05),而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方式、不恰当静脉营养支持的比例显著下降(P〈0.05,P〈0.01);B组白蛋白的输注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30g/L的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在ICU死亡的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NST使综合ICU营养支持的规范化程度提高,显著降低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应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患者无法维持机体营养需求的问题非常普遍。厌食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发生于15 %~ 2 5 %的初诊患者和几乎所有广泛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1] 。厌食导致营养摄入减少 ,触发营养不良和进行性肌肉消耗 ,身体组成改变。恶病质(cachexia)在肿瘤患者也很常见 ,它是一种临床消耗综合征 ,表现为软弱、显著的和进行性的体重减轻及脂肪和肌肉消耗。据统计[2 ] ,有一半的肿瘤患者出现恶病质 ,其中 2 / 3发生于疾病终末期 ,2 0 %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营养不良和恶病质对肿瘤治疗和患者预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可能导致手术…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患者50例营养支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口服营养支持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100例艾滋病患者根据其经济能力分为营养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根据BMI(体重指数)评价患者营养不良程度。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相同,观察组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每天4~5餐的饮食中摄入热量7.5~9.2kJ和适量的营养素。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含量,体重和皮褶厚度增加(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仅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后体重增加明显,增加患者对治病的信心,有助于机会性感染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的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运芹 《当代医学》2011,17(19):77-78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营养支持方式的合理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间神经外科收治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的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胃肠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出现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后14d和21d研究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维护患者胃肠黏膜结构,可减缓患者体重丢失,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征 《中外医疗》2014,(11):93+95-93,95
目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ICU时间、住院费用、营养指标改变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LB明显高于对照组,GLU与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大幅缩短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廖伟明 《吉林医学》2013,34(18):3625-3626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营养支持的应用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营养支持治疗肠梗阻患者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5 d,治疗结束后未有人出现营养状况恶化。结论:非手术治疗方案是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营养支持对于控制症状及缩短患者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技术,探讨营养支持技术的合理实施。方法对52例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52例接受营养支持者中48例均达正氮平衡,6例GPT+TBIL略有升高,但到PN+EN及EN期,GTP及TBIL又降至正常。结论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是目前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三大技术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为机体提供适当的营养素,对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与结构的完整性、防止代谢紊乱、调控内环境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或避免MOD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可加快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营养不良在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很常见,尤其是年老和长期住院患者更易发生,发生率在15%-50%。它与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及死亡率密切相关。多种研究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8-34%,营养不良可影响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预后,主要表现为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临床营养支持的实施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海平 《广东医学》2001,22(5):372-373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 ,因历史上以外科医生为先驱 ,故又称之为外科营养。营养支持在外科领域被誉为是继无菌术、抗生素、麻醉之后的第四个里程碑 ,其应用领域也从外科扩展到内科、肿瘤科、神经科、烧伤、ICU、儿科、妇产科等临床专科 ,成为现代治疗学不可缺少的新方法、新技术。1 开展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营养支持不仅仅是支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保持氮平衡 ,减少机体瘦肉体的耗损 ,维持机体的蛋白质量 ,更重要的是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的代谢、结构和功能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生理功能的调控 ,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早期采用营养支持的效果情况.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20%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1.0~1.5 g/(kg·d),非蛋白热能25~30 kcal/(kg·d),其余热量由糖提供,糖和脂肪比例为6:4;对照组单纯采用糖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改变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尿素氮及血糖水平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脂双解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早期创伤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糖,肝肾毒性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是围术期重要的两种提供营养的方式,那么二者的应用、应用的时间有着如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分析来阐述相关研究结论。方法比较分析近期文献中术后采取PN及EN的两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对于手术患者,尤其是术前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早期在应用EN预防感染方面明显优于PN,CD3^+、CD4^+及CD4^+/CD8^+,这些免疫学指标均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并且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论EN组较PN组患者在手术后各类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