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关于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报导,但多属黄淮平原疟疾流行区的蚊种和虫种.至于对恶性疟原虫的易感性,国内尚缺乏实验研究报导.我们于1981~1982年对广西中华按蚊的易感性进行了实验观察,目的在于对我国中华按蚊种型及间日疟原虫虫株问题的研究,以及评价本蚊在我国南方地区传播疟疾的作用提供进一步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皖北中华按蚊传播疟疾密度阈值,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制提供合理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安徽北部中华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较高的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为调查点,于2005年8~9月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调查人群疟疾发病率、原虫率以及疟疾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平均间隔期,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密度阈值。结果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为0.1771,平均经产蚊比例为0.51,当地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为11.1877、临界叮人率为7.6340,实际叮人率是临界叮人率的1.47倍。结论安徽北部试点中华按蚊的实际叮人率需要降低47%以上,才能阻断当地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华按蚊对不同血型健康人嗜血习性的现场调查张爱军石健峰孙俊(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朱昌亮叶炳辉(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南京210029)关键词中华按蚊;嗜叮率中华按蚊属赫坎按蚊种团,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大部分地...  相似文献   

4.
中华按蚊是我国重要传疟媒介之一。1973年首次在豫东的民权县发现当地中华按蚊的子孢子感染,进一步证实了此种蚊种在当地疟疾传播中的重要性。豫东一般属旱地作物区,积水面积较小,中华按蚊的种群数量远比南方各省稻田区为少,但历年来疟疾流行却时有波动。为此,我们试图通过昆虫学的调查分析,评价当地中华按蚊的传疟作用,并望能为今后分析和预侧这类地区的疟疾流行趋势以及制订防治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兹将初步调查结果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媒介。虽然各地中华按蚊的外部形态有变异,并有地理变异,但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对该蚊生态习性的研究中,表明它们之间存有差异。为搞清我国中华按蚊是否为一个复合体,为制订因种制宜的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从1979年开始,选择代表我国疟区的黄淮平原区、江南水网区和东南丘陵区的三个不同地形区的郑州、上海、福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季节消长与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选择江苏省13个直辖市各1个乡(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通宵室外帐内人饵诱捕法,观察各监测点中华按蚊的季节消长和夜间活动规律。并按照监测点的地理位置,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江苏省13个疟疾媒介监测点共捕获2044只按蚊,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江苏省中华按蚊季节消长密度高峰为7月下半月,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69,P=0.19)。江苏省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出现在19:00至22:00间的3h,共捕获中华按蚊1388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所捕获中华按蚊数的的67.91%;中华按蚊在清晨时分又出现一个小高峰,5:00至6:00时间段共捕获中华按蚊184只,占全部12个时间段的9.00%。对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的中华按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1.88,P=0.000)。结论应做好傍晚和清晨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蚊虫叮咬,降低疟疾的传播机会。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为消除疟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进行中华按蚊实验室种群动力学的观察,加深了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对传播疟疾的动力学及媒介防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迄今未见有关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报道。本文是在观察中华按蚊幼虫期在自然界孳生地的存活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净增殖率及其他有关参数,分析构成数学模型的数据对各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结论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9.
生态灭蚊法在抗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1828)在我国是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蚊虫。经我国学者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及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班氏丝虫微丝蚴在其体内也可发育成熟,并在其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在理论上是消灭虫媒性传染病的重要方法或唯一方法。中华按蚊分布广、孳生条件要求不高、幼虫适应性强、孳生地面积广泛,种群数量很大。目前  相似文献   

10.
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是我国的优势蚊种,并且分别是传播班氏丝虫病和疟疾的主要媒介。为控制丝虫病、疟疾及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的流行,人们研制并使用了大量的杀虫剂。与此同时,蚊虫也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目前,蚊虫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各国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本文仅对我国学者对这两属蚊虫的抗药性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广东省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疟疾传播强度,为控制疟疾爆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按蚊密度调查等方法在广东省珠海市和惠州市进行媒介能量的调查和研究。结果广东省珠海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5.863,中华按蚊为0.663;广东省惠州市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为2.770,中华按蚊为0.249。结论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是中华按蚊的8~11倍,说明嗜人按蚊在广东的传疟作用较中华按蚊更为重要,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混合分布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灌溉农业,将冬水田全部改建为水旱轮作田后,对消除疟疾的效果。方法 调查冬水田减少直至消失与按蚊密度变化情况和疟疾发病数的关系。结果 冬水田面积由1960年的333.7hm^3,占稻田总面积的以64.26%减少至0,中华按蚊分别下降92.86%和82.14%,疟痰发病数连续15年为0,中华按蚊分别下降蛆.86%和82.14%,疟疾发病数连续15年为0。结论 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混合分布区消灭冬水田可消灭疟疾。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按蚊耐干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sis Wie-deman:1828)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在平原丘陵稻区,这种蚊虫的孳生地域广;种群数量大,因而在疾病的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为观察中华按蚊的活动规律,孳生习性及中华按蚊幼虫在稻田放水后对干旱的耐受能力,特作以下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华按蚊是广布我国的蚊种,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媒介。研究中华按蚊的生活周期,观察生命表特征,对制定合理的防制措施,有其理论意义。材料和方法以实验室第19代中华按蚊(福州株)为材料,在26±1℃、RH75~80%条件下观察。投卵于盛有脱氯自来水的面盆中,孵化后将幼虫移至瓷盆饲养,化蛹后吸入小酒杯,放入蚊笼,逐日记录孵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罗索线虫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四川罗索线虫新种,其自然宿主中华按蚊为当地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根据此线虫对中华按蚊的敏感性和致死率,该虫种的发现对蚊虫的防制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媒介按蚊生态与疟疾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生态习性。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与媒介的种类、栖息场所、吸血习性等有密切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嗜人按蚊人房密度为84.04%,中华按蚊密度为15,96%。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在嗜人按蚊存在的地区,疟疾发病较高。应根据媒介生态习性、分布特点及发病规律采取不同的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西曾经是我国的疟疾四大高发省份之一,2019年经国家考核消除疟疾。目前输入性疟疾成为广西疟疾的主要传染源,这种传染来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的改变,将导致消除疟疾后整个输入性疟疾的发生和流行过程发生巨大的改变。广西的主要传疟按蚊发生了改变,因此,很有必要对目前广西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的孳生环境及习性、各地的季节消长及其变动原因、传播疟疾媒介能量和作用等基础方面重新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本文综述了广西防控疟疾从1950年起对媒介按蚊分类、生态学、抗药性、防治经验等方面大量的成果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防控输入性疟疾中媒介按蚊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空白区域,探讨广西消除疟疾后的巩固阶段,对媒介按蚊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苏睢宁县全国疟疾监测点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疟疾流行规律和趋势,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睢宁县疟疾发病率较高的官山镇为疟疾监测点,调查居民疟疾发病情况、居民防蚊设施使用情况,并进行媒介按蚊及病原学监测。结果2005~2009年间监测点发现疟疾病例40例,5年共血检9921人,平均血检率为5.28%,检出疟原虫阳性38人,平均阳性率为0.39%,中华按蚊叮人率维持在9—14(只/人/夜)之间。结论加强传染源管理是控制疟疾传播的重要措施,中华按蚊密度较高是当地疟疾疫情出现反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解放以来,广西在疟疾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其流行病学和防治研究为重点,疟疾病原学和媒介按蚊的实验研究迟至1973年才开展,曾先后研究人疟猴模;在熊猴体内发现一种三日型疟原虫并研究其形态学和生活史;继又成功地养殖广西重要传疟媒介微小按蚊,使之在实验室自然繁殖;成功地养殖了广西的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对日月潭按  相似文献   

20.
探讨嗜人按蚊残存分布形成原因及其与疟疾的传播关系。方法:采用人、牛饵诱捕进行媒介调查,血片镜检疟原虫。结果:监测村生态环境适合嗜人按蚊孳生,该蚊占人房按蚊比例为8.11%(3/40),人饵叮人率为0.13只/人夜;中华按蚊趋吸人、牛血率分别为2.38%和97.62%,未发现监测县有疟疾病例。结论:残存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低,中华按蚊吸人血率也低,已不对本市疟疾流行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