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102例教学用过的下肢标本上,对腘动脉及小腿动脉进行了观察: 1.成人腘动脉的平均长度为17.36±1.17cm。膝上内动脉和膝上外动脉分别起白有腘动脉中段上1/3和中段中1/3各有40.59%和46.53%。膝下内动脉和膝下外动脉起自下段上1/3各有32.35%和36.37%。膝中动脉起自膝上外动脉38.78%。 2.腘动脉均在腘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在其始部的下方2.4±8.1cm处分出腓动脉,后者有3.92±1.92%特别发育,并代替胫后动脉分布。 3.测量小腿动脉的管径及与主干所呈角度。  相似文献   

2.
在尸体解剖中,发现右侧前臂动脉合并手掌动脉变异1例。成年女陛尸体,无外伤。 右侧肱动脉于肱骨外上髁平面下26.92mm处,尺侧发出尺动脉、桡侧发出外径4.52mm、全长17.94mm的动脉短干。该短干末端分为桡动脉、骨间总动脉以及桡侧返动脉3支。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情况,鉴于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与临床关系密切,而双源性肝固有动脉分支伴胆囊动脉起点异常的资料不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动脉化治疗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莫凡 《医学争鸣》1994,15(3):238-240
作介绍肢体静脉动脉化治疗四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的历史、理论基础、手术类型方法、适应证及静脉动脉化后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正> 腹腔动脉发出骨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或者只发出其中两条,这两种类型占腹腔动脉分类的绝大多数.没有腹腔动脉本干而三条动脉各自独立发起者罕见。国内曾有二例报道。我们在解剖一例约一岁的男性童尸时,见到三条动脉独立发起,而且它们的起始部位和供应区域都与报道的两例有差异。详见附图。  相似文献   

6.
右侧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后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观察 198例成年尸体的右侧肋间后动脉与右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右侧支气管动脉起点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测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结果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共干类型有四种 ;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起点平对第 2~ 8胸椎 ,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在腋中线的外径平均为 0 .78m m± 0 .33m m(0 .0 5 8mm~ 1.8m m,n=137)。结论 在腋中线经右侧第三肋间后动脉于右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 解剖学资料 2010年4月7日,作者于大连医科大学解剖馆解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头颈部尸体时,发现一具成年男尸左侧舌下腺的血液供应来自面动脉主干发出的舌下动脉,该动脉发出分支供应下颌下腺,最终于舌下腺下缘中部由外侧转向内侧进入腺体.此为少见变异,对临床手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描述如下:面动脉于舌骨大角稍上方从颈外动脉前壁发出,起始处外径3.04 mm,距颈总动脉分叉处25.78 mm,经二腹肌深面入下颌下三角,经下颌下腺后下缘前行至下颌下腺中部,发出下颌下舌下动脉干(总干起始处外径2.06 mm),面动脉再向上于下颌下腺上缘、下颌体下缘发出颏下动脉,颏下动脉沿下颌舌骨肌浅面前行至颏部.  相似文献   

8.
解剖成人上肢标本34例,观察、测量肱骨滋养动脉39支。结果表明,肱骨滋养动脉多起于肱动脉,占79.41%;起于肱深动脉者占8.82%;其它起于尺侧上副动脉和桡侧副动脉。肱骨滋养动脉起始端外口径1.16毫米,入滋养孔处外口径0.67毫米。滋养动脉主干平均长度为22.5毫米。另外发现,滋养动脉长度和入骨位置均与其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8-56岁。结果 1例右侧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分别供血,1例右上Ⅲ型肺结核,右上支气管动脉与右3—4肋间动脉分别参与供血,3例支气管扩张,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后,大咯血立即停止。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是新的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12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Allen′s试验阳性病人 2 2例 ,使用 6F桡动脉鞘行PTCA、支架植入。结果 :成功 2 0例中发现病变 33处 ,对其中 2 9处进行了治疗 ,单纯PTCA 4处 ,2 5处病变植入支架 2 7枚。经统计学处理 ,提示术前狭窄 87 4 %± 7 9% ,术后无残余狭窄。平均桡动脉穿刺时间为 2 8± 1 6min ,一次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90 % ,术前和术后 2 4hAllen′s试验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并发症少。结论 :本研究提示 ,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安全可行 ,手术成功率高 ,血管并发症少 ,无需限制体位 ,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首选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3-6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2月到2 0 0 2年 10月住院、Allen’s试验阳性病人 3 0例 ,使用 6F桡动脉鞘行PTCA、支架植入。结果 :3 0例中发现病变 41处 ,对其中 3 4处进行了治疗 ,单纯PTCA4处 ,3 0处病变植入支架 3 5枚。经统计学处理 ,提示术前狭窄 87.4%± 7.9% ,术后无残余狭窄。平均桡动脉穿刺时间为 2 .8± 1.6分钟 ,一次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90 % ,术前和术后 2 4小时Allen’s试验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并发症少。结论 :本研究提示 ,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无需限制体位 ,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首选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1-62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我院 2 0 0 0年 5月到 2 0 0 2年 10月住院、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3 0 0例 ,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比较其使用导管数、X光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导管使用条数分别为 2 .3条和 1.3条 (P <0 .0 1) ;X光照射时间分别为 5 .3 2± 3 .5 8min和 4.64± 3 .2 5min(P <0 .0 5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6± 10 .5min和 15 .1± 10 .2min(P <0 .0 1)。成功率分别为 98.1%和 97.9%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13 .1%和 3 .5 7% (P <0 .0 1) (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 ,病人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节省费用 ,减少X光照射时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作者推荐使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4.
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椎动脉第2段受压,作者采用近年来国外倡用的椎动脉—颈动脉旁路术治疗3例。术前检查包括颈椎 X 线摄片、Doppler 血流流速测定、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等。手术显露椎动脉第3段及颈动脉,切取同侧大隐静脉5~8cm 桥式吻合,重新恢复椎动脉灌注,以纠正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讨论了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防止脑缺血的措施。作者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溶栓等内科综合措施治疗腊国动脉以下部位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对 15例该部位动脉急性栓塞患者采用穿刺患侧股动脉滴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剂 (rt PA)进行溶栓 ,结合抗凝、扩管等治疗。结果 :本组 12例血管再通 ,溶栓再通率 80 0 % ;尿激酶再通率 6 6 7% (4 6 ) ,rt PA 88 9% (8 9) (P >0 0 5 )。溶栓 72h未再通者继续溶栓仍未再通。本组未发生肢体坏疽及出血并发症 ,患肢运动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经股动脉溶栓治疗对腊国动脉以下部位的单支动脉急性栓塞效果良好 ,结合长期抗凝治疗能有效防止再栓塞  相似文献   

16.
The macro-micro-anatomy of the lingual artery of 25 adult cadavers wasstudied.The origin of the artery is rather concentrated and the greater cornu of thehyoid bone can be used as the indicator.The entrance of the artery into the hyoglossusmuscle is almost constantly along the posterior border of the muscle,where the artery issuperficially located and easily to be exposed,and has a const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vein and hypoglossal nerve.Thus the lingual artery can be used as the artery of a recipientarea in case of tongue reconstruction.The deep lingual artery has two types ofbranches;the short ones mainly supply the muscles of tongue while the long ones mainlysupply the mucosa by forming a submucosal network.In the muscles of tongue,minutearterioles run tortuously along the muscular fibers with abundant anastomoses betweeneach other,but no anastomosis is found to cross over the rnidline of the tongue.Be-neath the mucosa,there is an arterial network spreading all over the whole tongue notlimited to one side.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rterial architecture to the structure and thefunctions of the tongu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探讨其影像学征象及其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共5例经手术明确诊断的ALCAPA的临床及胸片、彩色超声心动图、CT等影像资料。结果:5例心血管造影及1例冠脉CT造影均明确诊断ALCAPA,其中3例左冠主干及其分支均起源于肺动脉,诊断完全型ALcAPA,2例仅左冠分支起源于肺动脉,诊断部分型ALCAPA;所有病例经手术征实。结论:心血管造影目前仍是诊断ALCAPA的金标准,且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CT造影,具有检查时间短,无创伤性,分辨率高,可以后处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取桡动脉的技术. 方法回顾总结494例取桡动脉的经验,介绍取桡动脉的技术和体会. 结果在使用取桡动脉的技术中,所有病人无前臂感觉和活动的障碍,无前臂缺血的并发症.结论当术前评价证实手部桡动脉供血区域有合适的侧支循环时,桡动脉是最好的桥血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取桡动脉的技术。方法 回顾总结494例取桡动脉的经验,介绍取桡动脉的技术和体会。结果 在使用取桡动脉的技术中,所有病人无前臂感觉和活动的障碍,无前臂缺血的并发症。结论 当术前评价证实手部桡动脉供血区域有合适的侧支循环时,桡动脉是最好的桥血管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起源于前降支的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7年12月在笔者医院手术的起源于前降支的冠状动脉瘘18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结果。结果 1998年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起源于前降支的冠状动脉瘘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1.0±24.8岁(10天~71岁);单纯冠状动脉瘘10例,合并其他心脏疾病8例;冠状动脉瘘引流至主肺动脉11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1例,左心室1例;15例患者有1个瘘口,3例有2个瘘口,瘘口直径4.8±3.0mm(1~12mm)。手术方式包括心内修补5例,经冠状动脉切口修补3例,心表结扎或缝扎9例,经心内及冠脉切口修补1例。体外循环下手术13例,其中2例在并行循环下手术,非体外循环手术5例。ICU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天和10h,术后住院时间10.2±5.6天。1例发生残余瘘(5.6%),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起自前降支的冠状动脉瘘绝大多数均引流至右心系统,形成左向右分流。由于分流量多较小,较少引起心肌缺血。外科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