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著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和不断研究,逐步整理成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更容易正确理解《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阴阳五行、脏腑概念等篇章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熟。[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中药方剂学》课程,该课程学习为72学时,包含《中药学》和《方剂学》两门课程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5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为中药方剂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学习时间短,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中药方剂学教学存在着内容繁杂难记,涉及许多中医基础和临床知识等突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挫,以致学习态度消极,丧失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大学生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和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内容有很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刚进校的新生由于初次接触中医,所以对中医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另外,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较好地提高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中医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编写“2 1世纪课程教材”的构思计划 ,结合本人在长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改革构想 ,供同道参考。1 存在问题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内经》为理论渊源 ,融会历代著名医家的真知灼见和创新观点的一门课程。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 ,也是中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 ,几十年来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飞越发展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  相似文献   

6.
黄炜  张丽 《中外健康文摘》2007,4(3):159-160
培养具有学习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实质、继承中医、创新中医的基本能力所在。中医要发展,要创新,需要具有运用中医理论思考的头脑;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教”的所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学生怎样“学”会中医。笔者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多年,总结了几点教与学的方法。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门主干课程 ,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框架 ,因此 ,通过该课程教学塑造出的认知结构 ,就能为其后各科课程的学习提供自我组织、同化的能力。笔者毕业以来 ,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 ,现就本课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1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了医学、文学、天文、地理、历法等丰富的知识。由于中基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时期 ,时代久远 ,中医理论包含的丰富知识和哲理 ,奥妙无穷 ,再加上中医院校的学生大多…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中基》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以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秉持"激发学习兴趣、引导思维方式、拓宽知识层面、启迪研讨思路和初塑中医素质"的《中基》教学理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中基》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本课程,在针灸专业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腧穴学之前,学习的都是一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等),而学习了这门课题之后  相似文献   

10.
《针灸内科学》是中医学、针灸学领域的重要学科 ,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 ,在《针灸学》专业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何通过《针灸内科学》的学习 ,将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本课程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1 临床课必须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基础理论课是内科学的基石 ,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才能学好内科学。然而由于中医理论形成年代久远 ,语言艰涩 ,深奥难懂 ,而且学生又从未接触到临床 ,中医基础理论只靠死记硬背 …  相似文献   

11.
陈绍成 《重庆医学》2013,(24):2938-2941
《中医药学概论》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各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亦是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药方剂学、中药炮制学及中成药学[1],内容涉及面广,记忆的基本理论知识较多。在教学中,作者根据医药院校学生特点,一改沿袭多年在课堂上讲授大量抽象的中医药理论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根据模块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是高等中医专业教育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课程。近年来,在很多中医院校此课程的课时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派及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使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得到系统提高?这就需要对中医各家学说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尤其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其他各科的基础。但这门课程概念抽象,模糊难懂,枯燥难记,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如果能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强化由点到线及面的内容设计;明确学生承担的学习任务与责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分析、评价、创新能力等高级思维,在藏象单元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文化基础》作为创新课程,特色在于注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与中医药学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启蒙性、先导性、普及性,目的是加强培养中医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提高人文科学素质,深刻理解中医理论基础,树立中医药理论思维,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拓展知识领域,获取中医药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学内容包括绪论以及河图洛书、易学经纬、天文地理、干支历法、秦汉史料、儒释道教、职官制度等,尤其突出掌握和了解与中医药学相关的基本文化特征和基本知识,奠定专业学习基础。课程定位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本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本科、或本硕连读学生的限制性选修课。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对《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比较感兴趣,既唤起“文化自觉”,丰富了国学基础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对中医药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也为深入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一举多得,教与学皆颇有收益。  相似文献   

16.
《中药学》课程为中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以保持中医药传统特色为主导,体现了继承与发扬、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医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的特点。探索出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突出特色教学,促进学科的发展,展现中药的临床、文献及其前沿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上接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 ,下连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 ,是一门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桥梁学科 ,是中医药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新世纪中医药高级人才 ,研究、探索《中药学》的教学改革 ,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谈几点教学实践体会。1 联系中医理论 ,融会贯通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 ,二者是一脉相承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医学有寒、热、虚、实等辨证纲领 ,中药…  相似文献   

18.
《内经》课程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理论提高课,加强《内经》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质,所以该文依据笔者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从教学过程应贯穿体现《内经》的奠基地位、教学内容要明确强化《内经》自身特点、教学目的须重点培养《内经》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一些观点建议,希望对《内经》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一些新思路、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及药学其他学科的桥梁。探讨和总结中药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以及在不同专业中设置等问题。为改善中药学教学方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下,一门研究诊察与辨别疾病的学科。我校开展《中医诊断学四诊技能实训》教学工作,通过在讲授理论课程之后添加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训技能,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