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儒道两家。二者侧重不同,旨趣迥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继承了道家的研究方向,并沿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道家———庄子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与深化;嵇康的音乐本体论是在对儒家的音乐表现情感的批判中,在魏晋玄学的哲学基础上构建而成的。他以“和”论乐。嵇康的“和”与道家的“道”、玄学家的“无”三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科医学》2010,(6):64-64
儒学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宗地位;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以《内经》为其代表作。儒学与中医学其同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丰厚土壤。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科学,《内经》表现的中国哲学的特征极为鲜明: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功态平衡、中庸和谐,《内经》深受儒学“中庸”哲理的影响,中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都蕴含了“和”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对心理器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学把精神意识看作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表现之一,神的活动既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体的结果,又是人体器官在运动中接受客观事物的产物。这就表明了中医学在形神关系上的唯物主义立场。关于担任心理活动的器官,中医学有心主神明、脑与精神、五脏藏神等诸种认识,兹简述于下。一、心主神明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中,都认为“心”是主管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即所谓“心主神明”。如《孟子·告子上》说:“心之官则思。”《管子·心术》说:“心也者,神之舍也。”《荀子·解蔽》说:“心者,形之君,神明之主也。”《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这些论述,都是把心当作产生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当代医学》2006,12(5):61-62
渊源于上古巫史文化的原始儒家本具民主精神,孟子更是直接提出系统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本”是中国哲学对民本思想的现代诠释。想不到的是.这种理念竟然在德国百胜中国公司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5.
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对《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君主”、“神明”、“明”等概念及相关文句进行考察与诠释,认为“君主”是道家价值标准的君主,是阴性的;“神”、“明”浑言之即是“道”,析言之分别是阴、阳之义;“明”也是道家之“明”,其义恰是光明的对立面———阴、暗。《内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只有在道家思想文化背景下《内经》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6.
研究《内经》应以训诂发端,舍此则无门径。何谓“训诂”?《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这就是“训”字之意;《说文》:“诂,训故言也”,段氏注:“故言者,旧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所谓“故言”,即前人传下来的语言。我们对前代的语言加以解释,这种学术工作就叫“训诂”。  相似文献   

7.
王果萍 《中外医疗》2009,28(26):97-97
张锡纯《衷中参西录》在脉理,药理、药物配伍方面浓厚的天人合一思想,给人们以启迪,从而提高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和临床施治能力,为临床医生开阔了思路,以达到“意会则明”,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取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全球化进程中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它表现为“世界的压缩,也表现为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意识的增强”。全球化进程不断改变着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人、教育和社会三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关系网络,它们的关系网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命题,《内经》一书在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从而形成了“天人相应”自然观。笔者将《内经》与《春秋繁露》两书中有关内容作一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基本涵义相同,与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两书在运用该观点时,对“天”和“人”的认识却有本质的区别。《内经》的“天人相应”观着重从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角度研究和论证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的关系,其“天”专指自然界;“人”则指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各种生理反应。而《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观着重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人事活动与“天”——神的关系,扩大了“天”的内容。因此,从哲学角度说两者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张謇构建的近代南通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社会保障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和儒家政治理想,加入了以促进社会改良和社会发展为目的近代内容。他以“仁爱”情怀和“牛马”精神身体力行,并借助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构建了近代南通社会保障体系,使之与实业、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成为南通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理论有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中华民族的"贵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其思想内涵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生生之道""生生之气""生生之具""生生之效"四个层面比较分析《黄帝内经》与儒道佛思想对生命哲学的认识,发现其思想内涵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与统一性。四者都提出要尊重天地规律与秩序地"循生生之道",以"气"为生命基础,"培生生之气",并且以平衡观作为方法论,运用"生生之具"最后达到"收生生之效",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追求。比较分析《黄帝内经》生命哲学与儒道佛思想共性,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以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养生方》中的“”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字互考,则可知先秦“”、“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十六字为核心,详细解读了《内经》修身养性的思想在养生防病中的应用。保“恬”以宽心胸,处“淡”利人利己,怀“虚”上敏下敦,体“无”以明真道,慎七情、除五毒以保“真气从之”,“精”与“神”共“内守”敢问“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14.
《养生方》中的“Suan”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Suan”字互考,则可知先秦“Suan”,“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15.
1 范仲淹的医学教育思想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类似宗教的热情,唤起了士大夫阶层对社会、对民众、对社稷的责任、义务和对儒家伦理的新觉醒,成为每个自许为儒家人的共同轨范,而他的医学教育思想正是他这种政治伦理观的反映。1.1 官办医学教育的思想正是这种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他官办医学教育的思想。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是宋代由盛转衰,在外宋与夏、辽的关系紧张,在内士兵哗变、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民间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的时期。为实现其“达则济世利民”…  相似文献   

16.
1 在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之间,国内思想界、学术界曾经流行一种狭隘、肤浅、绝对的时髦论调: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彻底否定,只有全盘西化,才能使这块古老大地重新获得生机。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代表着传统文化、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屈原,受到了“理所当然”的否定。一位青年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从孔子、孟子、屈原开始,就形成了自觉的奴性人格,所以《离骚》主人公与《祝福》的主人公表现出国人之悲剧的一致性:坐不隐奴隶地位的悲剧。于是他攻击屈原说: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18.
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后,结合我院“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满意健康卫士”主题实践活动,尤其在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纪念白求恩》时,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冲突,主任医师职责与确保人民健康的冲突,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的冲突,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子午流注这种节律活动是由“心”调节的,而中医理论中的“心”的功能不仅是指解剖学所指的心的功能,还应包括主宰人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现代时间医学看,机体的这种昼夜生理节律活动,下丘脑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作为主要起搏点,并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松果体等共同参与完成这─高级复杂的调整活动。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保健思想。发现了“古人”能“尽终其天年”,而“令人”则“半百而衰”。原因是前者知“道”后者“妄”为。《内经》对黄学和老学的思想是兼收并蓄,除了吸收老学的“不争”和“贵柔守静”的无为思想外,更继承了黄学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在养生保健中主张刚强进取的积极有为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捍卫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