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洁锋  廖光付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18-1519
目的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特征,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住院的痰样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4种抗结核药物(INH、SM、EMB、RFP)的耐药性测定,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586株结核分枝杆菌总的耐药率为30.1%,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6.0%和56.1%;耐多药率为12.0%,其中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3.1%和28.6%;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分别为INH(22.5%)、RFP(17.0%)、SM(11.1%)和EMB(6.2%);耐1种、2种、3种和4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10.6%、3.8%、1.2%、0.5%和18.0%、19.2%、13.7%、5.2%,无论是获得性耐药率、耐多药率、耐1种、耐2种、耐3种和耐4种药均显著高于初始耐药率(P〈0.005)。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获得性耐药率尚处于较高水平,获得性耐药更趋向于对多种药物耐药,尤其是获得性MDR-TB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2.
魏建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30-931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初始和获得性耐药水平。方法选取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住院及门诊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406例,并应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及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总耐药率60.8%,其中初始耐药率40.7%,获得性耐药率83.3%;总耐多药率29.6%,其中初始总耐多药率13.6%,获得性总耐多药率47.4%;耐多药率高峰在25-44岁青壮年。结论我院肺结核病人耐药率高于我国南方城市的水平,特别是耐多药高峰在青壮年,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痰及体液等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分枝杆菌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试验对251份培养阳性标本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INH、RFP、EMB、SM)的耐药性测定。结果总耐药率为60.96%(153),初治耐药率为45.10%(69),初治耐多药率为30.07%(46),复治耐药率为85.71%(84),复治耐多药率为56.12%(55)。耐药顺序为RFP﹥INH﹥SM﹥EMB,耐药率分别为49.80%、47.41%、25.10%、18.73%。结论本地结核菌耐药情况严重,因此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化疗方案,彻底治疗结核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湛江地区2006~2009年住院肺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及耐多药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7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结核患者的痰液,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法实验,最终获取培养阳性标本,对全部培养阳性标本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测定.结果 共培养出528例结核杆菌菌株,耐药株为168例,总耐药率为31.8%,初始耐药率18.5%,获得性耐药率为58.5%,耐多药(MDR)率为23.2%.结论 湛江地区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病疫情严重,特别是初始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故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淮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培养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药敏结果和患者信息,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50?250 mg/L)?异烟肼(INH,1?10 mg/L)?链霉素(SM,10?100 mg/L)?乙胺丁醇(EMB,5?50 mg/L)和吡嗪酰胺(PZA,25?100 mg/L)的耐药性测定?并与2005年6月~2008年5月本院细菌室分离出的273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结果比较?结果:2009年1月~2011年9月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总耐药率50.6%(84株),耐多药率18.1%(30株),5种药物耐药情况为PZA﹥RFP﹥SM﹥INH﹥EMB,耐药率分别是40.9%?22.9%?20.5%?15.7%?9.6%;初始耐药率45.5%,耐多药率9.1%;获得性耐药率54.0%,耐多药率24.0%?与本地2005年6月~2008年5月比较,INH?EMB?SM的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地结核菌单药耐药率逐渐降低,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化疗方案,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刘莹  刘蓉  李志媛 《吉林医学》2012,33(18):3900
目的: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初始耐药情况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抗结核治疗。方法:应用BACTEC MGIT960进行痰的快速结核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SM(链霉素)、INH(异烟肼)、RFP(利福平)、EMB(乙胺丁醇)及PZA(吡嗪酰胺)的耐药性测定。结果:385株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的初始耐药率为41.8%,初始耐多药(MDR-TB)率为9.1%,初始耐药率按顺序依次为INH 28.6%、SM 26.8%、RFP 10.6%、EMB 7.8%、PZA 2.3%,初始耐1、2、3、4和5种药分别为22.9%、11.2%、4.7%、2.3%、0.8%。结论:通过对初始耐药情况分析提醒临床医生关注初始耐药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规范抗结核治疗。初始耐多药(MDR-TB)率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760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结核分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情况,为预防工作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绝对浓度法对结核分枝杆菌作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阿米卡星(AN)、力克肺疾(DP)和丙硫异烟胺(TH1321/T)等7种药物的耐受性试验。结果:760株结核分枝杆菌的总耐药率为19.3%,初始耐药率为16.4%,获得性耐药率为42.4%;总耐多药率为3.8%,初始耐多药率为2.4%,获得性耐多药率为14.1%。初治组和复治组差异有显著性。初治患者的SM耐药率最高,复治患者的RFP耐药率最高。结论:本地的各项耐药指标在广东省内和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福建省龙岩市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现状,为评价、指导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09年龙岩市耐药监测点登记的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及资料,通过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及对四种抗结核药物(INH、RFP、SM、EMB)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160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5.0%,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24.09%,30.43%;耐多药率为9.38%,其中初始耐多药率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9.49%,8.70%。任何一种抗结核病药物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R(15.63%),E(13.75%),H(12.50%),S(12.50%);耐一种,耐两种,耐三种和耐四种药物的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9.49%,5.84%,5.11%,3.56%和8.75%,6.25%,6.88%,3.13%。15~44岁组、45~59岁组、60岁及以上初始耐药率分别为27.45%,21.74%,22.50%。男女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龙岩市近期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加强对系统化管理及规范化治疗的督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苏北农村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和特点,为结核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比例法药敏试验测定苏北两县2001年结核病人的初始分离株对异胭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和链霉素(STR)的敏感性。结果152株临床分离株的总耐药率为32.9%,初始耐药率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28.6%和48.5%;耐多药率为17.1%,初始和获得性耐多药率分别为16.0%和21.2%。同时耐INH和STR是最常见的耐两药或多药类型,其次是耐INH和RIF。四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INH(26.3%)、STR(24.3%)、RIF(18.4%)、EMB(10.5%)。RIF耐药株中,92.9%的同时耐INH。结论当地农村结核病耐药水平较高,耐药性的发生趋向于对多种药物同时耐药,RIF耐药可作为耐多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46株结核分支杆菌初始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1 998年— 2 0 0 0年间我实验室培养阳性结核分支杆菌初始耐药性 ;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的间接法进行 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 ;结果 :耐SM、INH、RFP、EMB率分别为 3 6.9%、2 6.1 %、2 3 .9%、2 1 .7% ;总耐药率为 58.7% ;耐 1药、2药、3药、4药的耐药率为 2 6.1 %、1 7.4%、1 3 .0 %、2 .2 % ;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情况严重 ,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1.
在药品和兽药流通的执法监督过程中,会遇到药品经营企业销售兽药和兽药经营企业销售药品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药品经营权和兽药经营权的取得及其经营范围,探讨了违规销售药品或兽药的处罚权的归属,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药品安全的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复方碘溶液稀释液在玻璃瓶及塑料瓶内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有效期在玻璃瓶内为21天,塑料瓶内为1.6天。为该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及门诊发药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随着对癫痫机理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抗癫痫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调节钠通道,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或阻滞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活性。新抗癫痫药与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相比,有许多优点:抗发作谱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线性药代动力学,不或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诱导肝代谢酶,与其它抗癫痫药无或很少相互间作用。 新抗癫痫药对难治性癫痫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对目前治疗非常困难的癫痫如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一种小儿癫痫性脑病)也有一定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新抗癫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噻加宾(tiagabine),托吡酯(topir-amate),氨己烯酸(vigabatrin),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及拉莫三嗪(lamotrigine)。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源性异常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处于生命活动调控的末端,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等,受内外因素作用后的最终结果。代谢组学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对生物体异常代谢变化的小分子物质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对数据分析处理,获得毒物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信息。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方法,综述中枢神经抑制类、中枢神经兴奋类、致幻类三大常见毒品滥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为法医毒物分析与鉴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病例报告 ]探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出现的 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征 .[讨论 ]双黄连不良反应多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出现 ,用药时应密切观察 .该药的水针剂和粉针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8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样为多占50%,其次荨麻疹型占26.25%.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0%,解热镇痛药占15%.癫痫药物占12.5%。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其次为头孢茵素类)。  相似文献   

18.
本原件由355种注射药物相互作用的资料编成。中、英文药名用选择法和缺省选择法输入,两者也可混合输入。在可操作性上采用多窗口、多层次的信息转换和控制。用户界面友好。数据库保持了4份原始资料数据真迹。由于同样两种药物在不同的原始资料中,因实验条件差异等因素,其相互作用常有重复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出现,程序有分析处理功能,并可打印出安全用药监视报告供作依据。数据库可修改或增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1例中, <18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 分别为26例(16.1%)和63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 55.3%);中成药发生ADR最多(37例, 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 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 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 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文献,分析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结果: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方面,从而引起药物效应增加或降低。结论: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疗效存在影响,发现其作用规律,将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