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男性自杀率和男女自杀比与年龄变化的曲线拟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的探索男性自杀率和男女自杀比随年龄而变化的动态规律。方法用Manoel发表的WHO男和女各年龄组自杀率的资料 ,进行曲线拟合。结果男性自杀率随年龄而变化呈指数曲线规律 ,曲线方程为ln( 4 3 .3 5 -Y) =4.2 876-0 .0 5 5 2X ,R2 =0 .9978,男女自杀率比值随年龄而变化呈抛物线规律 ,曲线方程为Y =1.3 76 0 .12 46X -0 .0 0 14 8X2 ,R2 =0 .973 0。结论 ( 1)社会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 ,可用数学方法精确测算 ;( 2 )从年龄方向上看 ,男女自杀比在中年时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居民自杀死亡统计资料,对湖北省2007年居民自杀率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居民自杀死亡状况。方法:分别抽取了湖北省6个地区居民自杀死亡资料,以自杀率、死因构成比、城乡自杀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年湖北省部分抽样地区共有931例自杀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83例,女性448例,男女比为1.08∶1。自杀率为25.41/10万,男性为25.87/10万,女性为24.92/10万;在60-65岁年龄组,自杀死亡率上升明显,为61.25/10万,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城市自杀率为9.32/10万,农村自杀率为36.46/10万。结论:在老年人群中,自杀所占的死亡比例是较高的。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自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1997~1999年居民自杀死亡的综合因素。方法通过对3年内在公安局所登记的区域内自杀死亡居民资料,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自杀方式,以及与自杀相关因素的特点。结果杨浦区居民3年间平均自杀率为8.6/10万, 25~34岁青年组(12.1/10万)及65岁以上老年组(20.3/10万),为高自杀年龄段,但需引起重视的是16岁以下的自杀率(2.8/10万)呈上升趋势,男女自杀率比例为1.25:1,男性自杀方式以自缢、跳楼等激烈性方法为多,女性以非激烈性方法为多(χ2=4.87,P<0.05)。因疾病原因自杀者在<55岁年龄中以精神疾病为主,>55岁年龄中以躯体疾病为多(χ2=12.17,P<0.01)。结论城市青少年和青壮年年龄段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自杀率大于女性,提示必须重视社会干预,减少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998-2007年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男女自杀率和自杀方法的变化。方法对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1988-1997年、1998-2007年总自杀率及自杀方法(自缢、开枪、从高处坠下、毒气、服毒、溺水和用锐利器械)的变化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1988-1997年比较,1998-2007年的10年间,男性开枪、毒气、服毒和溺水的发生率下降,女性开枪、毒气、从高处坠下和溺水的发生率下降,但是男、女自缢率上升。1988-1997年与1998-2007年比较,澳大利亚各州、各地区自杀率和自杀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可用的致命方法减少,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自杀率呈下降趋势。应注重采取措施限制致命性自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现代电休克治疗(MECT)对重度抑郁自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未用抗抑郁药的重度抑郁自杀患者,经2周、6次MECT,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项评定疗效.结果 重度抑郁自杀患者MECT急性治疗2周后的HAM-D自杀项评分[(0.25±0.72)分]、HAM-D总分[(6.20±3.81)分]与治疗前评分[分别为(2.95±0.95)分,(31.25±5.25)分]的差异有显著性.HAM-D自杀项减分率(Y)与HAM-D总分减分率(X)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587,P <0.01),其直线回归方程:Y=-66.707+1.894X (P <0.01).结论 MECT对重度抑郁患者的自杀有效,而且自杀水平可能随着抑郁的好转而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BAP和NTX,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结果:BAP和NTX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的变化均以三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最佳,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013~0.029(P<0.05).2个生化指标的水平在20~29岁年龄段最高,随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0~59岁段达最低值.60岁之后骨吸收指标轻度增加,而骨形成指标则保持相对稳定.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吸烟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AP与各部位BMD呈负相关,而NTX与腰椎及髋部总体BMD呈负相关.结论:BAP和NTX是反映中国男性随年龄变化的骨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指标,监测这两个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OP).  相似文献   

7.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0.001), 股骨近端 BMD=236.0-1.99×年龄(r=-0.5967, P<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 腰椎BMD=269.5-2.77×年龄(r=-.7085,P<0.001) ,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 (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 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健康成人随年龄变化的主要生理机能的数值为依据 (X1~10),经电予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忻,分别建立男女性别的生物学年龄估计的最优方程如下:男性:Y=47.66+O.453(舒张压)-1.60(呼吸差)-1.20(关节活动度)-6.80(跟骨脱钙度)女性:Y=s1.44十0.266(收缩压)-2.13(呼吸差)-2.23(关节活动度)-5.78(跟骨脱钙度)  相似文献   

9.
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WHO估计 ,全球每年有 10 0万人以上的人自杀身亡 ,中国在 2 0万以上[1] 。我国的自杀率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较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略低。1 自杀的人群分布特点1.1 年龄分布自杀行为与年龄高度正相关 ,然非直线关系 ,14岁以下者自杀罕见 ,但有报道 ,最小者 10岁 ,绝大多数自杀死亡者在 15岁以上 ,占 98.91% ,15~ 34岁为第一自杀高峰年龄组 ,占 4 0 .17% ,6 0岁以上为第二自杀高峰 ,占 2 9.72 %。我国自杀死亡年龄分布呈“马鞍”现象 ,2 0~ 2 9岁自杀曲线上升极快 ,30岁以后缓慢下降 ,中年期相对稳定 ,5 0岁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x2检验、t检验和直线相关进行分析.结果 18.8%的学生有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学生;男女分布、年级差异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无显著性;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r=-0.53,P<0.01)、情感表达(r=-0.42,P<0.01)、知识性(r=-0.48,P<0.01)、娱乐性(r=-0.33,P<0.01)和组织性(r=-0.50,P<0.01)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r=0.57,P<0.01)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加强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Youth suicide: the physician's role in suicide preven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 J Blumenthal 《JAMA》1990,264(24):3194-3196
  相似文献   

20.
D A Sargent 《JAMA》1987,257(21):2955-29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