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异同。针对脂肪肝特点认为:病机是气滞、痰湿、瘀浊;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将脂肪肝分为痰湿困脾、肝郁气滞、瘀浊阻络三个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总结张剑勇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张剑勇教授认为痛风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互结为标。临床上采用分期分型治疗痛风,痛风急性期大多可辨为湿热蕴结证,辨治时应把握好清热、祛湿、宣通之药的配伍,以祛邪不伤正;痛风缓解期可分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脾虚湿阻、肝肾亏虚4型辨治,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注重调理脾、肝、肾功能。同时,强调应重视舌下络脉望诊的临床诊治意义,并提出活血应贯穿治疗全程,认为痛风与代谢综合征的亚组病症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尿病等关系密切;此外,张教授还十分重视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痛风。  相似文献   

3.
朱良春教授提出痛风多缘浊瘀内阻、脾肾失调。从浊瘀论探讨痛风炎症反应与浊瘀内阻、免疫反应与脾肾失调的内在联系,为痛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的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我国人群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最多见,肝纤维化的病因主要是湿热疫毒入侵,并与正气不足有关。病机关键为热毒瘀结,肝脾损伤,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应以凉血化阏解普基本方法,配合滋养肝脾,利湿化瘀等法,可初步分为以下6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即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淤证,热毒瘀结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认为热毒瘀结是肝纤维化的中心证型。  相似文献   

5.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探讨了戊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提出本病病机为湿热相交、瘀阻血脉;主要病理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型、肝脾轿瘀型;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痛风的中医证型,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查阅1994年 ̄2007年涉及到痛风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31篇,经研究发现,痛风的基本证型频数排列前6位依次为湿热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热内阻证、血瘀化热证。证候要素中频数排前6位的是湿、热、血瘀、肾、痰、脾。  相似文献   

7.
Graves眼病按照病情可分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目前中医学对其研究多集中在活动期,缺乏非活动期辨治思路。笔者将活动期按照五脏辨证思路分为:肝火上炎,上攻眼目证;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火旺,痰瘀互结证。非活动期按照八纲为纲的思路分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证;阳气亏虚,痰瘀阻滞证。治疗上根据相应病机分别治之。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辨治各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痛风的中医证型,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查阅1994年-2007年涉及到痛风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31篇,经研究发现,痛风的基本证型频数排列前6位依次为湿热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热内阻证、血瘀化热证。证候要素中频数排前6位的是湿、热、血瘀、肾、痰、脾。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共病现象,痰、郁、瘀、热互结的复合病机理论内涵。分别介绍了2型糖尿病与甲状腺结节的中医病机演变过程,并论述了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复合病机演变特征:病理因素以痰、瘀为核心,与郁、湿、燥、热等复合为患;病位主要在肝、肾,与心、脾、肺密切相关;病性以阴虚为本。并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复合病机演变规律:胰岛素抵抗与痰、湿、瘀的生成相关;糖脂代谢与痰、湿、瘀的形成与转化相关;慢性炎症的形成与虚实相因的复合病理状态相关。将还原论的生物医学及中医学的整体观相结合,以期为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邦才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重要因素是体质、饮食不节等;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浊瘀内积。以浊瘀为其病机关键,为病多实;病位在肝,涉及脾、胃;疏肝健脾、泄浊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在临床实践中还要注重调节情志,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则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理特点和证候兼杂规律。方法:收集49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中医病位和病性,探讨证候兼杂特点。结果:病位证素:主要在脾、肾和肝,分别占60.4%、58.2%和51.5%;病性证素:实证证素中痰、湿和瘀分别为77.1%、65.9%和61.3%;虚证证素阴虚、气虚分别为64.7%和60.0%;证的兼杂: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痰、湿和瘀病理证素的兼杂。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脾、肾和肝;病性属虚实夹杂;痰、湿、瘀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3.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50-2253
总结池晓玲教授辨治黄疸的经验。池晓玲教授认为黄疸的病机是在肝脾不调的基础上出现的湿瘀为患,辨证时可参合五运六气与五行体质。具体辨治可根据黄疸病情的演变情况,将黄疸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期;肝脾不调按层次分为肝郁、肝火、肝寒、肝瘀、肝阴血亏及脾运不及、脾气呆滞、脾气亏虚等不同;湿邪为患按层次可分为湿阻、湿滞、湿蕴等不同。其治法总以调和肝脾、祛湿退黄为法,根据其阶段、层次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疏肝、清肝、温肝、散肝、柔肝、运脾、醒脾、健脾及化湿、利湿、运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庞国明教授认为消渴病和郁证在病机上联系密切,认为两者的关系符合张景岳提出的"因病致郁""因郁致病"。消渴合并郁证病位不离乎肝,又不止于肝,心、肺、脾、肾均可涉及,且日久则常兼化火、瘀阻、痰凝,变证多端,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其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辨证多分为以下六种证型:肝郁血虚型、瘀血阻络型、痰热瘀结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型;临证多采用疏肝健脾、清热豁痰化瘀、健脾养心、滋肾养阴、健脾益肾佐以安神。文章从消渴合并郁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经验入手,结合验案浅谈庞国明教授辨治消渴合并郁证的临床经验,具有善辨病性、抓主证、立主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淫,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辨证以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证型常分为肝胃不和(郁热)、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型。治疗在辨证论治选方的基础上,有单、验方治疗,中成药及单味药治疗,以及针灸、穴位外敷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活动期RA湿热瘀阻型病因病机的分析,对活动期RA患者与湿热瘀阻型的关系,探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在治疗活动期RA的临床地位,以更有效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分期论治、预防调摄、治未病等方面总结和介绍邓运明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邓运明教授认为痛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失和为本,湿热痹阻为标,治疗痛风重视肝、脾、肾三脏的关系,并强调了治未病对于痛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阴虚型肝硬化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虚型肝硬化临床较多见,究其病因病机,多因湿热毒邪久恋失治,或苦寒清热,香燥理气,利水过用误治。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肾阴虚,阴虚瘀热,阴虚脾困型。治疗以养阴活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王松龄教授认为缺血性烟雾病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饮食失度伤及后天脾土,或劳损过度伤及先天肾精,故该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以脾肾为主,病久伤及心、肝,标实多以风、火、痰、瘀等为主,王松龄教授临床将缺血性烟雾病辨证分为: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脾胃虚弱、痰浊瘀滞证。自拟防治灵Ⅰ号方治疗肝风内动、瘀热阻络证,防治灵Ⅱ号方治疗脾肾虚弱、痰浊瘀滞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动期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77例活动期不同中医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IFN-γ和IL-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各组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期湿热内蓄型和气滞血瘀型IFN-γ水平显著高于脾胃虚弱型、脾肾阴虚型、肝瘀脾虚型、阴血亏虚型。IL-4水平呈反相改变。结论:UC患者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均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IFN-γ和IL-4水平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