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  郭晓敏  师蔚 《广西医学》2016,(9):1192-1196
目的 探讨脉络丛上皮细胞(CPECs)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及其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点.方法 取SD新生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分离CPECs并进行传代培养及纯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CPECs鉴定.将CPECs分为原代培养组(A组)、传1代培养组(B组)及传2代培养组(C组),并检测各组BDNF、NGF、CNTF和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荧光显微镜鉴定,所获细胞均为CPECs.BDNF、GDNF的mRNA及蛋白在A组、B组及C组均有表达,B组及C组的表达均较A组降低,C组的表达较B组低(P <0.05);NGF、CNTF的mRNA及蛋白在A组、B组及C组也均有表达,B组及C组的表达较A组增加,C组的表达较B组低(P<0.05).结论 改良体外纯化培养CPECs方法可行.CPECs体外具有分泌BDNF、NGF、CNTF和GDNF的能力,而且具有一定周期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ogo66蛋白复合物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用532-二极管激光制备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每只实验大鼠右眼为模型眼,左眼为对照眼.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分为两组,分别接种Nogo66蛋白复合物和卵清蛋白复合物(n=9),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计数,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GAP43、CD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BDNF、GDNF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接种Nogo66-FA复合物后,RGCs数量有所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外丛状层有大量GAP43和CD3表达,视网膜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大量表达BDNF和GNDF,视网膜BNDF、GDN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种Nogo66蛋白复合物后,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微环境改善,T细胞及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RGCs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TBI组)和TBI+单核细胞移植治疗组。建立自由落体TBI大鼠脑损伤模型,取骨髓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5×106/mL),经颈动脉注射移植(单核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每只注射1mL)。各组动物分别于TBI后第1、3、7、1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BI后7d取损伤处脑组织行RT-PCR检测BDNF mRNA表达,TBI后10d取损伤处脑组织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BDNF mRNA和蛋白的细胞定位,计数BDNF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明显减少TBI大鼠NSS评分,与TB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主要分布于皮质神经元,移植组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改善TBI大鼠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的影响。方法 :15只生后 2~ 3dWistar大鼠 ,视网膜采用胰酶消化法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每孔 1× 10 5个细胞 ) ,取培养 72h的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三种浓度CNTF组 (10ng/ml、2 0ng/ml、4 0ng/ml) ,培养 72h后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培养 72h的细胞 90 %以上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TUNEL法检测显示培养细胞有凋亡细胞存在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凋亡率为 (11.95± 4 .4 0 0 ) % ,10ng/ml、2 0ng/ml、4 0ng/mlCNTF组凋亡率分别为(7.883± 2 .14 6 ) % ,(6 .4 17± 3.317) % ,(8.0 33± 2 .0 2 3) % ,CNTF组凋亡率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其中2 0ng/mlCNTF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CNTF能降低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率 ,其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可能是通过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来起作用 ,而高浓度CNT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在1,3,7,14,21 d分别摘取眼球,运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CNTF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CL)有少量CNTF表达,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NTF的表达显著增加,建立模型后第3-7天表达量达到高峰,此时除GCL外,神经纤维层(NFL)、内核层(INL)亦发现CNTF表达,后表达减少。结论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NTF表达增加,可能是大鼠高眼压损伤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CNTF的增加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睫状上皮营养因子(CNTF)对过氧化氢所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对处于生长对数期的RGC-5予以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不同时间后,根据细胞存活率选择适当的浓度及时间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予以CNTF进行干预。成功构建携带CNT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后,将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RGC-5共培养。并且由于BMSC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RT-PCR检测共培养3d和7d后CNTF和BDNF、GDNF的含量。最后在两种细胞共培养7d后予以过氧化氢损伤,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随着过氧化氢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随之降低。当过氧化氢浓度为125μmol/L时,达到凋亡高峰,选择该浓度造模。RGC-5与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的BMSC共培养后,RT-PCR检测发现CNTF和BDNF在培养7d后表达量增多,有统计学意义,而GDNF培养7d后表达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当共培养7d后,过氧化氢损伤后检测发现RGC-5存活率增加。结论:CNTF对过氧化氢损伤的RGC-5有保护作用,并且推测在该过程中BDNF同样也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BMSCs组、GDNF/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共3组,并于建模后第3d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BMSCs、GDNF/BMSCs以及生理盐水;各组又根据细胞移植后再喂养时间的不同(1周、2周)分为2个亚组,每亚组8只大鼠。采用RT-PCR法观察BDNF和受体TrkB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BMSCs组相比,BDNF及受体TrkB mRNA的表达上调。在1周和2周时间点,GDNF/BMSCs组与BMSCs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GDNF基因修饰的BMSCs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能增强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利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包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入包裹BDNF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第一组中对视神经作单次损伤,第二组中两次损伤视神经.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缺血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BDNF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肺损伤组,每组23只,其中5只用于神经行为评价和肺水肿测定,用HE染色观察肺病理学炎症反应;每组8只动物用于RT-PCR检测肺组织BDNF mRNA含量变化;5只用ELISA检测肺组织BDNF蛋白含量变化;5只动物取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DNF在肺的分布。 结果 脑缺血后3 d大鼠神经功能明显受损,肺组织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BDNF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高(P<0.05),BDNF蛋白水平亦高于假手术组(P<0.05)。BDNF免疫阳性产物定位于肺上皮和平滑肌细胞。结论 脑缺血大鼠有明显肺水肿,肺组织BDNF表达上调,提示BDNF与脑缺血肺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神经行为学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和自由落体脑外伤组(TBI组),每组13只。TBI后1、3、8、13d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术后7d处死大鼠,取损伤处脑组织行RT-PCR检测BDNFmRNA表达;术后13d处死大鼠,取损伤处脑组织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BDNF表达。结果 TBI后大鼠神经行为明显受损,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但随时间延长NSS评分有所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BDNF mRNA表达水平TBI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BDNF蛋白和mRNA主要分布在皮质神经元,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细胞内BDNF的光密度值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 TBI后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备用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其在眼科方面的作用也在深入研究。本文就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retinal photoreceptor cells,RPCs)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RECs)等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ANA)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促神经再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自体移植组,桥接2,4,8,12周组,每组6只,分别观测患侧L4脊髓及胫前肌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ANA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2周患侧脊髓内BDNF表达增高,4周时达高峰,持续到8周,然后逐渐降低,12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而患侧胫前肌最初4周内逐渐降低,然后逐渐升高,12周时达到正常水平,与自体移植组相比无差异。BDNF mRNA的表达基本与蛋白表达一致。结论AN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也许可替代自体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距离缺损,此作用可能与上调脊髓BDNF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T3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T3组.应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后6 h给予腹腔注射甲状腺激素10 μg/100 g,生理盐水为安慰剂.再灌注24 h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梗死体积变化,以及缺血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MCAO+生理盐水组比较,MCAO+T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减轻,脑梗死体积减小,NGF、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NGF、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面神经损伤后,大鼠面运动神经元(facial motoneuron,FNM)存活情况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代谢改变。方法:制造大鼠右面神经损伤模型,应用Cresyl Violet染色、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计数FMN细胞,检测BDNF mRNA及其蛋白在FMN的表达,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双侧FMN数目之比及其反应产物的阳性细胞数比和灰度值百分比。结果:BDNF mRNA及其蛋白阳性细胞分布于正常面神经核各亚核,除神经元细胞外其周围胶质细胞也染色,面神经损伤后1d,损伤侧面神经核BDNF mRNA及其蛋白阳性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数量及染色强度均快速增高;面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组FMN细胞存活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FMN可能存在BDNF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面神经损伤后这种作用迅速增强;面神经外周损伤后,未发现损伤导致的面运动神经元数目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兔眼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 BDNF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免疫反应物质在兔眼视网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BDNF在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retinal ganglioncell,RGC)、内核层细胞、外核层细胞均有表达。结论 :RGC不仅是 BDNF的靶细胞 ,其自身也表达 BDNF。旁分泌、自分泌方式产生的 BDNF也参与了 RGC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地黄饮子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BDN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黄饮子对大鼠持续性脑缺血后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技术显示地黄饮子在缺血后对海马区BDNF的影响.结果在大鼠脑缺血区有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缺血组和给药组海马区神经元随缺血时间的延长,存活细胞数目均逐渐减少,而给药组存活的神经细胞数目较缺血组多.结论地黄饮子可通过促进BDNF表达,抑制细胞死亡,促进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PSD的机制。方法从6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入正常组,其余造模。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阻塞法复合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法建立大鼠P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针刺组针刺百会(GV20)、风府(GV16)、神门(HT7)、太冲(LR3),每日1次,氟西汀组每日1次灌胃(2 mg/kg),均连续治疗3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皮质、杏仁核BDNF、GFAP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海马、皮质、杏仁核BDNF、GFAP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内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皮质、杏仁核的BDNF、GFAP蛋白及BDNF、GFAP 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皮质、杏仁核中BDNF、GFAP蛋白及BDNF、GFAP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PSD大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提高大鼠海马、皮质和杏仁核BDNF、GFAP的表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ATP的释放,进而改善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5只大鼠留取10只为假手术组,35只建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建模成功3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空载组10只、BDNF组11只。空载组、BDNF组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含有pGenesiI-1-NC、pGenesiI-1-BDNF脂质体质粒复合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天后观察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及蛋白表达、p-AKT/AKT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空载组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变性神经元;BDNF组神经元损伤轻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空载组、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空载组比较,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升高(P<0.05)。结论 上调BDNF表达可减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度芳 《医学综述》2015,(3):385-387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等异常表达可造成心脏支配神经的营养和功能障碍,也是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病理机制之一。NGF或CNTF的表达异常可造成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功能异常,并与糖尿病时心脏自主神经重构有关。而GAP-43表达增加表明心脏神经损伤后出现再生。研究糖尿病时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防治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为开发治疗糖尿病心脏神经病变的药物或技术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循经按摩对脑卒中大鼠模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循经按摩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72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循经按摩组、假手术组,每个组又按照时间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3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循经按摩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24 h开始干预。采用Long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大鼠脑组织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DNF 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循经按摩组大鼠各时间点Long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循经按摩组大鼠各个时间点Longa评分均降低(P<0.05)。光学显微镜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循经按摩组皮质层损伤部位神经细胞水肿的变性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减轻,海马层神经细胞排列逐渐规律,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列逐渐紧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循经按摩组大鼠脑组织细胞肿胀、自噬和凋亡明显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个时间点大鼠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循经按摩组各个时间点大鼠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 循经按摩可以上调BDNF表达水平,减少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变性、凋亡,达到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