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榆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刘智勇  董玉红  何凤娥 《四川医学》2010,31(10):1486-1488
目的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81例次为机采组,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患者86例次为手工组,分别在输注前和输注后24h作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有无输血反应发生,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血小板回升率(PPR)、输注无效率、输血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CCI、PPR、止血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和输注无效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工血小板临床疗效接近机采血小板,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并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同时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原因、基础疾病等方面有无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入组的76例血液病患者共输注血小板悬液276例次,其中有效血小板输注共163例次,有输注率为59.1%;无效输注113例次,无效输注率为40.9%。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4.11±6.88)×10^9/L和(34.69±12.46)×10^9/L,血小板输注后较输注前计数显著上升,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03,P〈0.05);多次输注患者无效输注率显著高于单次输注患者(P〈0.05)且输注次数越多输注效果越差(P〈0.05),相关性检验发现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rspearson=-0.68,P〈0.05);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且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43,P〈0.05),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有效率最高,为87.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注有效率最低,为48.8%。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悬液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性输注,减少重复输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低热状态下输注血小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3例CAA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少白细胞)的疗效情况,以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PLT)、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天数、输注时患者是否处在低热状态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在63例174次输注机采血小板(少白细胞)中,有效输注为110例次,总有效率为63.22%。其中,低热状态组100例次,有效输注51例次,有效率51.00%;不发热组74例次,有效输注为59例次,有效率为79.73%,两组比较,x^2=15.10,P〈0.05。不发热组输注有效率高于低热状态组;血小板有效输注与机采血小板的储存天数、输注前PLT分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低热状态下输注血小板降低输注疗效,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7例恶性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次数、是否合并感染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6次者有效率为90.7%,输注〉6次者为70.8%(P〈0.05);感染组有效率为75.9%,非感染组为94.7%(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次数及感染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对36例血小板〈50×109/L的肿瘤化疗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后观察0.5~4天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情况。结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由输注前的平均16.05×109/L上升到输注后的69.3×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中,17例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输注血小板能有效地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输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数以达到迅速止血作用。方法:选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手术大输血病人进行血小板输注一个治疗量,1次/d对输注前后病人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结果:输注后1h左右出血止住,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有效率为78.6%,手术大输血有效率为100%。本组18例输注前后血小板含量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血小板输注是有效提高血小板数,迅速达到止血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对策。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输血科320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2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PTR发生率随着输注血小板次数增多而增加(P〈0.05)。血液科患者PTR的发生率最高,达到40%,与其他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临床上应尽可能避免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浅论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临床应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分析进一步证明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临床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患者检测输注前,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的血小板值,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且进行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结果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48.8±16.6)×10^9g/L,显著高于输注前(17.6±8.2)×109,(P〈0.01)。1小时,24小时CCI有效率分别为79.3%、44.9%。临床显效32例(55.2%),有效19例(32.8%),不良3例(5.1%)无效4例(6.9%)。临床总有效率88%,输注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应用于临床具有输注血小板指征的各类患者,尤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止血的急症患者。临床证明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将160例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输注新鲜血小板,n=82)和对照组(输注冰冻血小板,n=78)。比较输注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校正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1h的出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CCI值和PP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鲜血小板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作用优于冰冻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