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任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43-44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肛肠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5月应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肠疾病患者112例,并与同期80例传统术式做对照。结果治疗组112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仅4例混合痔患者因肛门疼痛口服止痛药,未发生肛门及切口边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为5~25d,平均(10.4±2.0)d。对照组80例患者治愈74例,术后有10例混合痔患者因肛门疼痛口服止痛药,发生肛门水肿4例,创面愈合时间为8~30d,平均(16.4±4.2)d。治疗组口服止痛药比例及肛门水肿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肠疾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便秘、肛门水肿等症状,减轻肛门疼痛,创面愈合快,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钞晓荣  高红梅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89-1389
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是常见的并发症,是肛肠科临床医生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肛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多用于肛裂病人的治疗。近年来,我们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常规分段内扎外剥的同时,行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改善术后肛缘水肿、疼痛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嵌顿痔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式,对照组4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式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修复情况。结果 两种术式在术后肛门痉孪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剥内扎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嵌顿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欣 《中外医疗》2009,28(19):8-8
目的分析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对照组(手法扩肛),各60倒。结果治疗纽与对照组在止痛药次数,尿潴留.肛缘水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括约肌切断术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尿潴留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分段结扎并用治疗内痔的疗效。方法:80例内痔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分段结扎并用治疗。结果:治愈77例,好转3例,有效率100%。结论: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分段结扎并用,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少,肛门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外剥内扎术加内括约肌后方切断术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尿潴留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术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能预防和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避免肛门狭窄。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是所有患者混合痔都能采用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文章目的是通过比较归纳寻找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术中的最佳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直肠前膨出的大小,选择以经阴道修补术为主结合内括约肌全束切断术,辅以直肠黏膜下注射的综合性术式治疗42便顽固性便秘者。结果:治愈26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5例;尚可2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结论:对已明确诊断为直肠前膨出的顽固性便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安少雄  黄斌 《北京医学》2011,33(4):303-305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和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肛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96例肛裂患者,其中48例采用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组),48例采用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等级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2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第1次排便及术后1周疼痛评分、水肿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水肿及缩短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肛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产后妇女混合痔伴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9)年对34例混合痔合并有肛裂的产后妇女患者行内括约肌切开术联合PPH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行PPH加肛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开术患者术后疼痛比单纯传统复合手术明显缓解,痔核脱出、嵌顿、出血、便秘等症状均消失,术后肛缘平整,随访(3~12)个月,痔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结论:对于混合痔同时合并有肛裂的产后妇女,也可采用PPH联合肛门后正中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有利于扩大PPH适应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肛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肛裂切除术与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仅给予肛裂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VAS疼痛指数、服用止痛药曲马多的剂量、伤口愈合时间、肛门形态与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均未发生肛门失禁,在伤口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指数及服用止痛药的剂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对预防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0例无痔手术史的Ⅲ、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成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组(A组,96例)和单纯行PPH手术组(B组,10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触及痔动脉搏动数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术后最大疼痛强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A组中78例(81.13%)患者术后有明显的肛门坠胀感.2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恶心呕吐、尿潴留、肛周脓肿、肛门镜检查、排便困难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中常规缝扎痔动脉搏动部位并不能有效防止术后出血,且增加患者肛门坠胀疼痛,痔动脉缝扎只考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裂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术式的临床选择,寻求肛裂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将12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Ⅰ组和Ⅱ组,Ⅰ组用肛裂后位切扩术治疗,Ⅱ组用肛裂侧位切扩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后位切扩术组肛裂痊愈率为89.9%,显效率6.8%,有效率3.3%,总有效率100%;侧位切扩术痊愈率为77.1%,显效率1.6%,有效率11.5%,无效率9.8%,总有效率为90.2%。结论对于Ⅱ-Ⅲ期肛裂,尤其是合并皮下瘘管、肛乳头肥大等情况下首选后位切扩术;而侧位切扩术由于对肛管损伤小,痊愈时间短,故对于Ⅰ期肛裂患者可首选用侧位切扩术。在临床的选择应用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裂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符合慢性肛裂诊断的106例患者分为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和传统肛裂切除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者治疗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36%)(P<0.05)。结论: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改良术式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症状和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法,治疗组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跟踪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的发生情况;定期监测肛门测压相关指标。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的创面水肿程度、肛门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创面愈合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肛管最大收缩压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直肠初始阈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继发感染。结论:分段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单点浅切术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后肛门狭窄的风险,有效保护肛管直肠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外剥内扎方法和外剥内扎、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65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7例,创缘水肿2例,尿潴留3例,肛门狭窄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7例,创缘水肿13例,尿潴留10例,肛门狭窄13例,术后漏液、漏气13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减轻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及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漏液、漏气、肛门外观美观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 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 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留置一次性自制导管并于首次排便前灌肠对混合痔术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肛门放置京万红油纱条引流方法,试验组于术后肛门留置一次性自制导管,并于首次排便前灌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通畅程度、疼痛程度及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法能有效的防治术后首次排便困难,避免发生腹胀,有效缓解术后排便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