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技术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Balthaza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1组17例、2组16例、3组18例、4组17例、5组16例。应用螺旋CT扫描获得灌注参数,使用ELISA及速率法检测生化指标。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AP患者BF、BV逐渐下降,1组、2组、3组、4组、5组患者的BF、BV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MTT、PS未见明显变化,1组、2组、3组、4组、5组患者的MTT、PS比较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1组、2组、3组、4组、5组患者S-Amy、CRP、U-Amy、HCT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发现,S-Amy、U-Amy、CRP与BF、BV、MTT、PS存在相关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HCT与BF、BV之间呈现负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MTT、PS无明显相关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AP的CT灌注参数BF、BV随病情发展而降低,S-Amy、U-Amy生化指标升高,重症AP时S-Amy、U-Amy下降。HCT与BF、BV之间为负相关,是反映胰腺微循环的重要指标,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55-857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AP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ELISA法检测D-二聚体(D-D)。对照组于行腹部CT检查时,A P患者于入院48h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腹部CT平扫,选定胰腺显示最为完整的层面作为灌注成像扫描层面行CT灌注扫描,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结果:AP患者S-Amy、U-Amy、CRP、D-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病情加重S-Amy、U-Amy有所下降,CRP、D-D逐渐升高;AP患者BF、B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SAP患者低于MAP患者,且随着CT分级的升高,BF、BV值逐渐降低,而MTT、PS值各分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P患者胰腺灌注呈低灌注状态,BF、BV与AP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可提示患者预后状况,联合血清S-Amy、U-Amy、CRP、D-D等生化指标检测,为AP的诊治及病情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肾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和Ki-67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7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本院同期体检患者20例作为健康组;对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级肾癌患者与健康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级肾癌患者中MVD、VEGE、Ki-67表达关系,以及其和MS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肾癌组中1级,2级患者BF、r BV、Pm、TTP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肾癌患者中BF、r BV、P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计数随肾癌级别上升逐渐上升(P<0.05),与MVD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Ki-67表达也随级别增加而高表达越多,为正相关(P<0.05);VEGF表达随级别增加而增加,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分析显示,MVD、Ki-67与CT灌注BF、r BV、Pm参数呈正相关(P<0.05);VEGE与肾癌患者BF为正相关(P>0.05);TTP与VEGE、Ki-67、MVD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和Ki-67的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肾癌患者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监测等提供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灌注参数与肺腺癌(LUA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LUAD患者78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收集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病变相对应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分析CT灌注参数与LUAD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转移组BF及PS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BV及PS预测LUAD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当各指标取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CT灌注参数中BF及PS与LUAD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对LUAD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评估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1例临床确诊为DN患者及26例正常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层螺旋CT双侧肾脏灌注扫描,对比两组肾皮质灌注参数与临床检验指标的关系,分析灌注扫描前后临床检验指标变化。结果DN组肾血流量(BF)、肾血容量(BV)、脏表面通透性(P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肾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F、BV、MTT、PS与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肌酐、空腹血糖存在相关性,BF、BV与肌酐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MSCT肾脏灌注指标与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评价DN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31例(轻症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2例(坏死组)。两组均行胰腺CT灌注成像扫描,统计对比两组CT灌注参数[血流速度(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3周后所有患者行常规增强CT扫描,统计CT灌注成像诊断坏死性胰腺炎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结果坏死组MTT、PS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组BF、BV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诊断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0.91%(20/22)、90.32%(28/31)、90.57%(48/53)。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早期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其诊断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灌注成像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者(A组,n=21)、微量白蛋白者(B组,n=24)、大量白蛋白组(C组,n=19),所有患者均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三组患者肾脏灌注参数水平[肾皮质ROI血容量(BV)、血流量(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肾脏灌注参数与不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Cr)],以是否出现蛋白尿作为状态变量绘制MSCT肾脏灌注参数ROC曲线。结果①三组BV、BF、PS、MT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V、P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BF高、MTT低(P<0.05);A组和B组均较C组BV、BF、PS水平高(P<0.05),A组和B组均较C组MTT水平低(P<0.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V、PS与FBG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BUN、Cr呈负相关(P<0.05);BF与FBG、BUN、Cr呈负相关(P<0.05);MTT与FBG、BUN、Cr呈正相关(P<0.05);③ROC曲线显示,MTT预测肾损伤效能最高,其次是BV和PS(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参数能反映DN患者肾损害,有利于为DN诊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体部灌注成像技术研究正常肾脏皮质灌注特征,并探讨各灌注参数与性别、年龄及血清肌酐(Scr)的相关性.方法 对71名无明显泌尿系统疾病的志愿者进行64层螺旋CT腹部平扫和灌注增强扫描,使用Body PCT灌注软件测量正常肾脏皮质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M),比较同一灌注参数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的差异,探讨灌注参数与年龄、PM与Scr的相关性. 结果3人灌注扫描失败,68人灌注扫描成功,共得到108人次的正常肾脏灌注参数,其中获得71人次CT灌注扫描前1周内的Scr值.男性正常肾脏皮质(n=56)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29.8±49.9)ml/(100 ml·min)、BV=(398.2±59.5)1 000∶1、PM=(213.5±54.0)0.5 ml/(100 ml·min);女性正常肾脏皮质(n=52)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30.0±56.1)ml/(100 ml·min)、BV=(358.1±49.7)1 000∶1、PM=(186.2±32.1)0.5 ml/(100 ml·min);全体正常肾脏皮质(n=108)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为:BF=(229.9±52.7)ml/(100 ml·min)、BV=(378.9±58.4)1 000∶1、PM=(200.4±46.7)0.5 ml/(100 ml·min).BF(F=0.367,P=0.547)、BV(F=3.088,P=2.762)和PM(F=3.308,P=0.074)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男、女性和全体受试者中,BF与年龄具有一元线性相关关系(r =-0.484,r =-0.429, r =-0.425;均P <0.01),BV(r=-0.152,r=-0.243,r=-0.043)和PM(r=0.053,r=0.123,r=0.172)与年龄无相关关系(均P >0.05).PM与Scr无相关关系(r=0.064,P>0.05). 结论采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肾皮质灌注参数的方法切实可行,肾脏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肾脏皮质的生理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灌注参数在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统计灌注参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多排螺旋CT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BV、BF、PS、MTT诊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100例肺癌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为25.00%(25/100);发生淋巴结转移组BF、PS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V、M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F、PS单项及联合应用评估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0.818、0.882,均>0.70。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BF、PS单项及联合应用评估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评价在甲状腺病变中应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甲状腺CT平扫定位检查以及灌注成像检查,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患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灌注达峰时间(TTP)等各项灌注参数平均值以及时间-密度曲线(TDC)波形差异。结果良性结节患者BF及BV灌注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良性结节患者PS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结节患者,但TTP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结节患者,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2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评价急性胰腺炎(AP)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65例病人行16排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y)、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AP的BF、BV平均值较正常胰腺明显减少(P〈0.05);MTT、PS略增加(P〉0.05)。结论:AP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为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64层螺旋CT灌注参数值与灌注图变化在肾积水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65例肾积水患者纳入观察组,由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检查,先行常规CT平扫,采取多层连续动态电影扫描模式对所选层面进行灌注扫描,之后行CT增强扫描。分析肾积水患者CT影像表现、灌注图,对比肾积水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肾皮质及肾髓质BF、PS、BV、PBV等CT灌注参数。结果肾积水患者CT影像主要表现为患侧后腹膜纤维化致患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扩张及肾功能减退。肾积水患者的肾皮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208.4±28.6)ml·100ml~(-1)·min~(-1)、(30.7±6.6)ml·100ml~(-1)·min~(-1)、(27.5±4.3)ml·100ml~(-1)、(46.6±5.0)ml·100ml~(-1),肾髓质BF、PS、BV、PBV等参数值分别为(102.7±18.2)ml·100ml~(-1)·min~(-1)、(51.7±7.2)ml·100ml~(-1)·min~(-1)、(18.5±4.0)ml·100ml~(-1)、(21.2±1.6)ml·100ml~(-1),均低于正常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空间与时间分辨率,可获得良好解剖图像与清晰三维图像,利用灌注图及灌注参数对患肾功能进行精确定量评价,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113-115+12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外周型小结节状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就诊的320例外周型小结节状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采用元相关分析的手段,探讨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强化峰值(PEI)、血容量(BV)、血流量(BF)和患者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320例研究对象中,201例有淋巴结转移,119例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强化峰值(PEI)、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119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87例出现复发转移,32例无复发转移,有复发转移组的强化峰值(PEI)、血流量(BF)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复发转移组的血容量(BV)和无复发转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预测外周型小结节状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情况,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P)CT灌注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就诊的AP患者120例(AP组)和同期医院就诊的非胰腺疾病患者40例(对照组)的病例资料,根据Balrhazar CT分级标准将AP组分为轻度胰腺炎(MAP)组71例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4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72h内行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并记录增强时间-密度曲线(TDC)形态及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测定白介素6(IL-6)、IL-8、IL-10、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结果:对照组胰腺TDC形态为速升速降型,MAP组为速升速降型或缓升缓降型,SAP组为缓升平坦型.SAP组BF、BV、PS值低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MAP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组MT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AP组IL-6、IL-8、IL-10、ET-1、vWF、TM明显高于MAP组和对照组,MAP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AP病情发展中起重要参与作用,CT灌注成像可通过观察微循环状况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2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BV、PS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F低于正常胰腺,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部良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各灌注参数的改变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4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组6例、恶性肿瘤(肺癌)组34例,均行肺血流的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模式计算相应病变区域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根据不同肿瘤的相关参数图来评价良恶性肿瘤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34例肺癌患者BF、BV和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中PS值>25[mL·(100g·min)-1]的敏感性为97.06%、特异性为83.33%,而MTT值与良性病变无显著差异。结论灌注参数BF、BV和PS可有效的评价肺部病变的血流状态,在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特点。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肿瘤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组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强化峰值(PV)和峰值时间(TTP)。结果:肿瘤组BF、BV、MTT和PS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相应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TTP与对照组肾皮质TTP差异无显著性,而PV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组BF低于对照组肾皮质、高于肾髓质;BV高于对照组肾皮质及肾髓质;MTT与PS高于对照组肾皮质、低于肾髓质;PV低于对照组肾皮质;TTP高于对照组肾皮质。结论:肾癌CT灌注参数BF、BV、MTT、PS、PV和TTP不同于正常肾皮、髓质,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