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诊断价值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评估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 44例,按本室已标准化的方案行CT灌注成像获得病变的灌注参数(BF值),并行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三维成像(3D)技术全面了解病灶形态学特征.同时以术后2年为随访终点,对其中22例NSCLC进行随访,追踪术后2年内新发转移和复发的情况,运用Spearman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病灶形态学特征、灌注参数BF值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灌注参数BF值预测病灶恶性潜能的价值.结果:44例纳入的NSCLC灌注图像均比较满意.恶性病变中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征与血管聚集征出现率分别为84%、91%和100%;分化程度与空泡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49.P值为0.000),pTNM分期与毛刺征显著正相关(r值为0.652,P值为0.000),结节大小与衰减密度显著负相关(r值为-0.742,P值为0.000).BF值与分化程度、术后转移或复发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3、-0.419,P值为0.000、0.005.BF值与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负相关,r值为-0.310、-0.351,P值为0.046、0.0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F值是NSCLC术后发生转移或复发的显著影响因素(P=0.005),BF值越低,术后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危险性越高,用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总的正确率为86.4%.结论:灌注成像能从形态与功能两方面综合评价病灶,预测恶性潜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技术优化与标准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优化和标准化多层螺旋CT(MSCT)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并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 收集肺内单发结节患者16例行MSCT肺灌注成像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与文献回顾初步确定灌注扫描方案.再扩大样本按已优化与标准化的参数对65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进行MSCT肺灌注成像,分析影响灌注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用ROC曲线、诊断效能参数与优势比(OR值)来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用一致性分析来评价该方案的稳定性.结果 65例患者中47例灌注图像满意并有病理证实,9例未明确病理诊断,9例图像质量不能满足灌注测量及计算的要求,呼吸不配合是导致灌注失败的主要原因,灌注成像诊断肺部单发结节性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9%、83.3%、82%、4.620、0.280、0.840,一致性为0.894,对比常规平扫增强,灌注成像诊断效能显著提高(χ2=4.27,P=0.031, OR=4.33).结论 优化与标准化后的MSCT肺灌注成像技术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稳定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内恶性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形态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形态学对肺内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69例肺内恶性结节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病灶形态学特征,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病灶形态学特征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筛选出有意义的形态学征象后,与同期86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恶性结节形态学数据行χ2检验,比较两组形态学征象构成比的差别。结果恶性病变中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出现率分别为81.8%、85.5%和95.7%;分化程度与空泡征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31),P-TNM分期与毛刺征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652),结节大小与衰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714),P值均为0.000。空泡征、短毛刺、非实性结节、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在恶性结节中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恶性结节。结论多种后处理技术应用于MSCT中能全面了解病灶特征,空泡征、短毛刺、非实性结节、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与血管聚集征是提示恶性结节的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价值及机制.方法 应用MSCT对44例NSCLC行灌注成像,其中22例构建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趋势检验,探讨不同区域血流量(BF)、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NSCLC分化程度、2D-TMAP指标的关系.结果 趋势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总BF、总BV和总PEI随NSCLC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r分别为-0.613(P=0.000)、-0.309(P=0.042)和-0.350(P=0.020).总PEI与总微血管密度(MVD)呈正相关(r=0.441,P=0.046),周围区BF、总BF、总BV、总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鼠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强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NSCLC的分化程度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MVD、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7(P=0.034)、0.656(P=0.002)和0.430(P=0.048),而与总MVD无关.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MVD与VEGF、PCNA、ephrinB2和EphB4表达强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6(P=0.005)、0.430(P=0.048)、0.634(P=0.002)和0.634(P=0.002).结论 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NSCLC的分化程度,其机制在于通过检测微血管的管腔化程度来评价NSCLC的血流模式.  相似文献   
7.
8.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鉴别肺内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肺部单发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Philips Brilliancel6排螺旋CT对肿块行灌注扫描.用CT灌注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高及中分化组的灌注值(PV),最高增强值(PE)及血容量(BV)值明显高于低分化及未分化组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1,P<0.05).肺部病变PV、PE、BV值为炎性>恶性>良性,其中PV、PE值各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V值仅炎性病变与良性病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以150.05).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各灌注参数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对鉴别肺内恶性、良性及炎性病变及判别肺癌恶性程度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漠玲  刘进康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3):275-278
目的 探讨不典型周围型肺腺癌CT诊断。方法 对19例病理证实均为肺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常规CT平扫及增强描,部分较小病变区行2.0mm薄扫。结果 19例病变按CT征象不同分三型:肿块结节型7例,肺炎型6例,胸腔积液型6例。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具有不典型CT征象的肺腺癌较难做出正确诊断。应仔细分析图像并重视病灶特征性征象,缺乏特征性影像病变的患者应密切结合病人诊疗病史,如病情顽固或反复者应警惕存在肺癌并应及早行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影像诊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为研究肿瘤微循环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