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HIV患者合并诺卡菌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 采集2013年8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 498例HIV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细菌培养,对培养生长的可疑菌落进行质谱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7株诺卡菌,5株来源于肺泡灌洗液标本,2株来源于痰液标本.经质谱鉴定,皮疽诺卡菌3株,新星诺卡菌1株,北京诺卡菌2株,盖尔森基兴诺卡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ulfamethoxazole trimethoprim,SMZTMP)、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敏感,4株对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仅1株对环丙沙星、克拉霉素敏感.单独应用SMZTMP治疗5例,以SMZ-TMP为基础联合美罗培南治疗1例,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1例,7例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 诺卡菌肺炎是诺卡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是诺卡菌肺炎的基础.诺卡菌培养阳性是确诊的唯一方法.药物治疗以SMZTMP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具有抗稻瘟病菌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以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菌株GUY11为靶标菌,对分离自南方红豆杉的56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稻瘟病菌活性筛选。结果共有16株菌株发酵液对GUY11孢子萌发的ID50在10以上,且对其附着胞形成的ID50在50以上,占总菌株数的28.6%;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和木霉属(Trichoderma sp.),分别是9株和2株;不同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结论红豆杉内生真菌对稻瘟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诺卡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菌属,革兰氏阳性分枝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腐烂蔬菜和水生环境,属于机会致病菌.诺卡菌通过吸入、随食物摄入、皮肤侵染途径侵入人体,引发诺卡菌病.人体感染主要部位是肺,通过血行播散可优先侵袭肺外的中枢神经系统.动物实验证实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皮中存在诺卡菌结合受体,中枢性诺卡菌感染的病死率高达55%[1-4].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诺卡菌全身多发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和治疗监护过程,以期为该类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6株海洋盐单胞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扩增36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将获得的全部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软件绘制进化树。利用MTT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leukocyte elastase,HLE)抑制剂筛选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对HLE的抑制率。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36株菌均与盐单胞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6%~99%)。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11株菌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0±1.2)%~(24.90±3.5)%;20株菌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70±1.1)%~(50.90±4.2)%。7株菌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1)%~(58.43±4.4)%;3株菌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5.68±3.7)%~(59.06±3.2)%;3株菌具有HL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2.71±1.81)%~(71.19±5.62)%。结论 36株海洋盐单胞菌属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抗氧化活性和HLE抑制活性,部分高活性菌株具有潜在的药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孕期维生素D缺乏对其子鼠骨发育相关基因BMP-2?Cbfa1?Dmp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8只,模型组以不含维生素D的大鼠饲料避光喂养,对照组以标准饲料正常光照喂养?两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鼠交配,分别取孕20天(E20 d)?生后1天(B1 d)和生后7天(B7 d) 子鼠左侧股骨?通过Real-TimePCR方法分别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胚胎和新生鼠长骨中BMP-2?Cbfa1?Dmp1基因在3个时间点表达的差异?结果:BMP-2 mRNA?Cbfa1 mRNA 及Dmp1 mRNA在E20 d?B1 d和B7 d的表达,模型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BMP-2?Cbfa1?Dmp1均为骨发育相关基因,孕鼠维生素D缺乏可下调子鼠长骨中BMP-2?Cbfa1?Dmp1的表达水平,从而可能影响子鼠骨骼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治愈1例足菌病患者,从该患者中分离出一种罕见的诺卡菌属标本。分离菌经生物化学特征和16S核糖体RN A基因测序证实为N.veterana,以前尚未见此菌引起足菌病的报道。各种抗生素治疗6年多和手术切除均未治愈。但静脉应用亚胺培南/西斯他丁、丁胺卡那霉素和口服克拉红霉素、米诺环素联合治疗该病例,证明非常有效。本文首次报道了临床上发生N.veterna所致的足菌病。veterana诺卡菌所致足菌病治愈1例@Kashima M.$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oyoko Hospital, St. Marianna University, 3- 435 Kosugi- cho, Kawasaki, Kanagawa 2…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和选育能使戊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菌株,并获得乙醇高产菌株.方法:以新鲜牛瘤胃液为筛选源,通过增殖培养基,筛选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种子培养基,经菌落形态观察,显微形态观察,发酵分离培养,筛选出6种菌株.结果:利用筛选出6种菌株的对戊糖发酵生产乙醇进行比较,产乙醇产量最高的为A1型菌和B2型菌,A1型菌落从牛瘤胃液产酒精活性最高,此菌乙醇产量为0.82%,B2型菌落产酒精活性其次,此菌乙醇产量为0.53%.结论:通过实验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出能使戊糖转化乙醇的6种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的定位分布,通过雌激素缺乏对BMP-4基因分布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雌激素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特别是骨小梁的愈合及骨小梁胶原纤维结构变化;通过电镜观察骨质疏松骨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进行雌激素缺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结果:(1)OVX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与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骨折后1~3?d周围血肿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检测为阳性信号,其它时间组为阴性反应.OVX组表达的强度明显大于S组(P<0.01).结论:创伤激活BMP-4基因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快,从而BMP-4表达增多.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BMP-4)基因的定位分布,通过雌激素缺乏对BMP-4基因分布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雌激素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通过光镜观察骨折修复过程中骨痂组织学改变,特别是骨小梁的愈合及骨小梁胶原纤维结构变化;通过电镜观察骨质疏松骨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活性;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进行雌激素缺乏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4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结果(1)OVX组在骨痂形成、早期骨痂形态、骨痂密度及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与S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骨折后1~3?d周围血肿及肌肉中新出现的间充质细胞内BMP-4mRNA检测为阳性信号,其它时间组为阴性反应.OVX组表达的强度明显大于S组(P<0.01).结论创伤激活BMP-4基因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即局限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区的软组织内.雌激素缺乏时,骨转换加快,从而BMP-4表达增多.雌激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佳  金博  黄磊  孙立颖  肖楠 《重庆医学》2018,(19):2545-2548
目的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7-2017年分离的诺卡菌的感染途径、菌种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从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得到的10株诺卡菌,使用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进行菌种鉴定,进行16s RNA和rpoB测序.用etest试纸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0株诺卡菌,分别是4株盖尔森基兴诺卡,3株脓肿诺卡,2株巴西诺卡和1株皮疽诺卡.其中,4株分离自痰液,2株分离自肺泡灌洗液,肺脓肿脓液、皮肤疖肿、关节腔液和腹腔引流液各有1株.10株诺卡菌的药物敏感度最高的是利奈唑胺、复方磺胺甲嗯唑和阿米卡星,均在100%;庆大霉素和头孢曲松可以达到90%,亚胺培南只有40%;最低的是环丙沙星(0%)和克林霉素(10%).结论 分离的诺卡菌以盖尔森基兴诺卡和脓肿诺卡为主,肺部感染是主要感染方式;最敏感的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嗯唑、阿米卡星和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IPM)铜绿假单胞茵的产金属酶的检测方法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E-test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产金属酶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茵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40株耐IPM铜绿假单胞茵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茵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大多数表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茵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 目前从临床分离的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茵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研究转染对其增殖、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Ad-BMP-2转染兔BMSCs,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分析转染对BMSCs增殖的影响.酶标法检测ALP活性;免疫荧光检测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表达,分析转染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BMP-2基因在转染细胞内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较高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到培养液中有BMP-2蛋白阳性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S期细胞比例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ALP活性明显增高,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见胞浆内有大量显绿色荧光的阳性物质.结论: 在腺病毒载体介导下BMP-2基因成功导入BMSCs,细胞增殖未因转染而受影响,并可持续表达基因产物,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对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成骨诱导性及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取OPG-/-小鼠股骨,分离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至P1代时改用条件培养基,在15%FBS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3 μg、0.2 μg、0.1 μg、0.05 μg、0μg的BMP-2,并依次记为A、B、C、D和E组.细胞培养至1、3、5、7d,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钙试剂盒测定细胞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5b(TRACP5b)的表达,检测不同浓度BMP-2活性多肽体外诱导成骨的能力.结果 ALP活性和钙含量检测显示,A组和B组较其他组增加明显(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RACP5b检测显示,A、B、C组第3、5和7日TRACP5b表达均低于D、E组(P<0.05),但A和B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OPG-/-小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诱导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最佳诱导剂量为0.2 μg/ml.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志贺菌相关毒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兰州市分离志贺菌株的毒力基因型。方法常规分离志贺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et1A和s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en)、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侵袭相关位点基因(ial)和多重调控基因(virA)。结果兰州市志贺菌毒力基因virA、set1A阳性率为100%;ipaH阳性率为93.7%;ial、sen、set1B阳性率分别为56.2%、62.5%、25.0%,set1B仅在福氏志贺菌Ⅳ型中检出。结论兰州市志贺菌中携带的毒力基因存在差异,virA、set1A和ipaH较稳定,可作为靶基因用于兰州市志贺菌的检验,set1B可用于筛选福氏志贺菌Ⅳ型菌株。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大鼠早期骨微结构改变及其BMP-2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的骨密度、骨微结构改变及骨组织中BMP-2基因的表达.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普通饲料对照组)、B组(高脂饲料 链脲佐菌素组)和C组(普通饲料 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组).饲养12周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骨密度、光镜、扫描电镜、骨形态计量学的观察以及BMP-2基因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与A组相比,B组骨微结构无明显变化(P>0.05),但BMP-2基因表达增高(P<0.05),C组骨微结构明显改变(P<0.05),BMP-2基因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骨微结构及BMP-2基因表达情况改变不完全一致,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大鼠单纯胫骨骨折模型,分别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评价并探讨CGRP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及其对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方法 制作单纯胫骨骨折模型,将SD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CGRP及CGRP受体拮抗剂.术后1、2周和4周时取材,进行骨折部骨痂测量,HE染色观察骨折局部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腹腔内注射CGRP1周时,各组均可见到少许骨痂,组间未见明显差别;术后2周时,各组外观有差别,CGRP组大鼠胫骨骨折部呈膨大样,大鼠骨痂量多于盐水对照组和拮抗剂组;术后4周CGRP组骨折部膨大明显缩小,骨皮质连续性好,各组外形已接近正常胫骨形态及大小.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GRP组胫骨骨折大鼠在骨折断端附近BMP-2的表达信号强于对照组和拮抗剂组.用药1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从对照组的(18.52±10.08)增加为(36.80±11.18),增加了近2.2倍,拮抗剂组则减少为(14.50±8.80);用药2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从对照组的(20.26±6.78)增加为(52.18±10.42),拮抗剂组减少为(11.21±8.40),变化幅度最大;用药4周时,BMP-2免疫活性细胞的增加从对照组的(21.25±8.65)增加为(31.41±9.18),拮抗剂组则减少为(18.32±10.28).结论 CGRP可能具有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的作用,CGRP可以诱导骨组织中BMP-2的表达,推测CGRP的成骨作用与BMP-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构建SAOS-2细胞cDNA文库,寻找与BMP-2相关作用蛋白.方法 从骨肉瘤细胞系SAOS-2中提取总RNA,进而分离poly(A) RNA,用poly(A) RNA进行反转录并以SMARTⅢTM和CDSⅢoligo(dT)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两端具有同源臂的PCR片段,以此同源臂为基础在酵母中实现同源重组.通过文库片段,线形化的pGADT7-Rec和诱饵质粒pGBKT7/HA-BMP-2共转化酵母AH109菌株在文库构建的同时进行与BMP-2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或先将文库片段,线形化的pGADT7-Rec转化AH109,再利用AH109和Y187两种酵母菌株的接合生殖进行筛选.最后用Far-Western blotting法进一步从体外论证BMP-2相互作用蛋白.结果 构建了具有基因多样性和库容量足够大的骨肉瘤cDNA文库,双链cDNA片段的长度大小范围为250~5000 bp.共转化的效率为4.3×105,重组效率为1.9×106,筛选的克隆数为4.3×105.接合法筛选时的接合效率为32%,筛选的克隆数为1.0×106.筛选到四个与BMP-2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结论 此文库的多样性和库容量均符合筛选需求.可用于骨肉瘤相关基因的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流行菌株的细胞毒性,筛选强毒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技术鉴定菌株的毒力基因E-hlyA、stx2、stxl,Giemsa染色观察细菌的黏附情况,通过测定感染后Vero细胞的乳酸脱氢酶释放情况了解细菌的Vero细胞毒性强弱.结果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含有的毒力基因不同,均具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和Vero细胞毒性,其中国际菌株933W/O,中国流行菌株882364、01H112和日本菌株Cua9的Vero细胞毒性较强.结论 筛选出的流行菌株强毒株,可用于进一步的细菌感染模型构建和毒力基因致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进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分析.方法:用PCR方法对细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并在GenBank上进行相似性搜索.将全部亚硫酸杆菌的16S rDNA序列运用Clustal X1.8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用MEGA4.1绘制进化树.利用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 P-2b、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和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作为指示菌检测菌株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HL-60、HepG2细胞作为细胞毒活性指示细胞株检测菌株发酵液的细胞毒活性.采用ABTS和DPPH抗氧化模型检测菌株发酵液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44株菌均与亚硫酸杆菌属有很高的相似性(97%~100%).所有菌株发酵液对指示菌未显示出抗菌活性.菌株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9株菌的发酵液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8%~42.8%,18株菌的发酵液对HL-60细胞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6.9%~43.6%.12株菌的发酵液对ABTS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4.49%~23.08%,8株菌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有清除能力,清除率为1.23%~30.76%.结论:44株中国东海来源的亚硫酸杆菌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菌.方法 采集贵州地道药用植物大黄、刺梨、杜仲、白芍和刺五加等5种组织材料,经表面消毒、无菌匀浆后,用改良的GYM培养基和TWYE培养基进行分离,利用耐药大肠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及白色链球菌等测试菌和稻瘟霉模型对分离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筛选,并通过HPLC对活性菌株发酵产物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植物内生菌180株,其中46株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25.6%,58株菌有不同程度的抗稻瘟霉活性,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2.2%.结论 5种药用植物中内生菌种类极其丰富,且有活性的菌株所占比例较高,HPLC检测有新的紫外吸收峰,值得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研究.可见贵州药用植物具有丰富的活性内生菌资源,有巨大的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