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外台秘要方校注》读后钱超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高文铸教授校注之《外台秘要方》一书,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作者不仅填补了王焘《外台秘要方》校注、整理之空白,而且以巨大精力对王焘本人及《外台秘要方》的成书因素、编纂方法、版本源流、引用文献等多方...  相似文献   

2.
认为王焘"重灸轻针"思想的产生与其社会背景、个人经历有关,而非弃针,所著《外台秘要》保存了大量亡佚的针灸文献,应辩证认识王焘"重灸轻针"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眼科古籍资料中,有不少存疑问题,本文试图对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加以初步考证,以就正于同道。《天竺经论眼》《天竺经论眼》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现只能从唐·王焘著《外台秘要》(公元752年)中窥见其部分内容。该书是唐代齐州一位姓谢的道人(道号陇上)所撰,具体撰写年代大约是在《千金方》(约公元630年)至《外台秘要》之间。在《千金方》中巳吸收了一些天竺医学观点,其眼科部分却没有,《千金方》中眼科的理论性与专科程度都不及《天竺经论眼》,说明在《千金方》时期,天竺医学眼科在我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否定针法,历代曾有争议,至今尚未澄清。近来,在《王焘的针灸学说》一文(以下简称该文)中又有:“王氏之所以不采针经,是不可厚非的。”说法。那么请问,既言“针灸学说”而“不采针经”将何以构成“针灸学说”呢?不言针就够不上“针灸学说”的格。既然在该文作者看来,“不采针经,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推而言之,便是针道无用了;若针道无用,而作者又何以在《内经的针灸学成就》一文中写道:“《灵枢经》开宗明义第一篇还是强调了‘先立针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也指出:‘法往古者,先知针经’足见我国早期临床医学中针灸有着不寻常的地位。”(见针灸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5.
金针拨障术是祖国医学治疗圆翳内障的手术方法。圆翳内障即原发性白内障,属老年性常见多发病之一。早在唐朝前后的医书《龙树眼论》中已有记载,至公元610年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公元752年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亦  相似文献   

6.
略论王焘与《外台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王焘对《外台秘要》的撰编经过,认为《外台秘要》主 要成就和价值在于:引用了大批古代医学典籍;保存了相当一批已佚的古代医书;总结了反映了唐代以前临床各科的突出成就。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7.
<正> 《外台秘要》的作者王焘,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学术界对他的学术思想等研究比较多,而对其家世、里籍、生平却研究得较少。《中华医史杂志》1985年第1期刊出《唐代医家王焘的家世》一文(下简称《家世》),根据今陕西省郿县王家头村王家祠堂内保存的《王氏家谱图像》(下简称《家  相似文献   

8.
《外台秘要》乃集唐代以前历代医方大成的一部医学类书,由王焘编成于唐天宝十一年(725)。该书的主要特点为大量保存已佚古医籍,广泛包罗临床各科内容。其中不但蕴藏了我国古代丰富的治疗学思想,同时还夹杂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本草学记述。鉴于以往这方面研究的不足,笔者拟就《外台秘要的药名补释、形态描述及鉴别记载等本草学  相似文献   

9.
自杨氏创始“循经取穴”编纂体例和针刺原则以后,后世医家多沿其例,至今此法仍为医家采用。此书之出现,推动了明堂学术之发展。公元752年(天宝12年),王焘(约公元670~755年)《外台秘要》成,卷39据《甲乙经》大量引用《黄帝明堂经》原文,并称此经为明堂学之正经。而在王焘前,甄权(约公元540~643)曾修《明堂图》,孙思邈(公元581~682)《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屡引《明堂》之说,可见《明堂》之学在唐初的发展盛况。至王焘又将《明堂》列为专卷详加论述,尤可见明堂学影响之巨大。唐代明堂类著作,不限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谈到王焘及其《外台秘要》在医学上的贡献时,不由得想起了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1869—1936)的一个治验。章氏不仅是个思想家,而且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他对医学也很有研究。他的一位亲戚,50余岁,患肝胃痛多  相似文献   

11.
王焘职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王焘,医学造诣很高,编纂的大型方书《外台秘要》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王焘出身望族,自开元初入仕,终其一生都在中央和地方担任官职,并非职业医生。近年来,学者们在王焘生平资料的爬梳、生平事迹的考证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新出史料未及利用,史料的鉴赏和利用、考证的理念和方法仍值得探讨,一些结论仍有商榷之处。故本人不揣浅陋,对王焘生平重加考证,现仅以王焘职官考、职官表就教于方家。史料所限,无法撰写王焘年谱,但据其表,亦可聊知王焘生平之大略。王焘的医学事迹,限于篇幅,另文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宋校《金匮要略》《外台秘要》,以及《千金要方》宋校本、新雕本相关文献的考证,参考《医心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九痛丸的文字记载,结合该方的功效主治、方源年代、病因病机等,提出九痛丸为《千金要方》载方,九痛丸中的"狼牙"应为"狼毒",载为狼牙可能因后世辗转抄误所致.对重要方剂关键信息的确认,应当建立在对相关文献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切忌局限于个别文本而以偏概全;有必要汇集传世名著方剂文献的异文,建立异文动态语料库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学、中医学等知识,对异文材料展开共时性、历时性两个维度的考释,辨别正误,澄清模糊认识,补正各书文本的讹脱衍倒,最大程度增加其完整性与正确性,为临床实践及古方开发利用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考源 “华佗论治伤寒”篇,今孙思邈《千金方》卷九“伤寒例第一”和王焘《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一“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首”中均列有之。但是,这二书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是从哪里录出的,今作其考源如下。 1.《外台》中所列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而是录自《张文仲方》一书中的“天行”病中。 按《外台》引“华佗论治伤寒”篇中所用的药方,无一方是注“出华佗”,其篇下也没有注出某卷中,而有“此法宫泰数用甚效”一句。按宫泰是西晋人(注1),在汉人华佗、魏人吴普之后,不可能为《华佗药方》一书所引,所以《外台》中所引的“华佗论治伤寒”篇,不是录自吴普集《华佗药方》十卷中。  相似文献   

14.
《敬修堂医源经旨》为孤本医籍,明末余世用撰集,八卷,列入“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整理书目.因其为孤本,无对校依据,校勘主要采用他校方法.他校为校勘四法之一,校勘中无论有无对校本皆可应用,用于《敬修堂医源经旨》校勘,大致有误文、脱文、衍文、颠倒及异文五个方面.运用他校进行校勘,对纠正原书的讹、夺、衍、倒有重要意义,对显示其与征引文献的异文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明堂经》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明堂经》在宋以后即散佚不见。《汉书 .艺文志》无著录 ,然《隋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多有著录。最早援引《明堂经》者为晋 .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唐 .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及王焘《外台秘要》亦引用过 ,大部分内容尚保存于今存诸多古医籍中 ,其中有经脉及其发病 ,五脏重量及形象 ,六腑重量、长度及容量 ,五脏傍通诸项内容 ,脏腑经脉流注出入 ,腧穴 ,刺灸禁忌等。其成书年代似为东汉时期 ,其卷数据杨上善所见古《明堂经》应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甲乙》、《千金》、《千翼》、《外台》、《铜人图经》、《大成》和《铜人针灸经》等著作,对《太平圣惠方》中的经穴主治进行校勘,例举了其中21处错误。分析文字的误讹、脱漏、衍入、错简等情况,并提出了更正意见。  相似文献   

17.
尿石病,中医谓之“石淋”,是我省一种常见病。笔者于1977年至1980年,根据王焘《外台秘要》卷二十七诸淋条所载之广济疗淋方化裁,拟一方名“通淋排石汤”,在门诊对36例尿石病治疗观察,收到一定效果。现将观察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台秘要方》是唐朝中叶王焘所纂,全书共四十卷1104门,所论的内、妇、儿、外、眼科、五官科诸病的治疗中,多有灸疗,间或有针刺,该书卷三十九专论经络、腧穴,创绘十二经彩色腧穴图,以经统穴,将所载的665穴统归于十二经及奇经之中,突破了《甲乙经》649穴之数。还对灸疗筛选艾叶的实践经过予以记载。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吉林医学》2012,(31):6936
<正>公元7世纪,王焘手撰写的《外台秘要》一书内将"妊娠临月,忽闭眼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并仍有不醒者"名为子肿病。1983年我国于上海召开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协作会议,与会者一致同意将子痫改名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便与国际交流。目前,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最严重的阶段,是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4年中子痫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有关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焘生卒考     
唐代医家王焘的生卒年,文献失载,学者观点不同.王焘开元九年(721)任华原县尉、天宝十四年(756)十二月参与河间举义是可以确定的.756年之后,再未见有关王焘的记载.根据唐代的官吏制度"70致仕",可以断定756年时,王焘不超过70岁,再考虑721年王焘任华原县尉的年龄,基本可以推断王焘生于武则天垂拱三年(687)至武周长寿二年(693),卒年应是756年之后,具体不可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