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高山病(急性高海拔病)易感人群预测对于预防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保持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急性高山病易感人群的内分泌系统变化规律,筛选出有预测价值的内分泌指标,我们于1988年5月在新疆喀喇昆仑山海拔5170米的某边防哨所,对60名初入高原参加国防施工的新战士  相似文献   

2.
胡宗海  胡娟  高建丽  曾平 《四川医学》2006,27(5):446-447
目的探讨应激肽在筛检高原病易感者及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高原世居健康者及高原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40例健康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7.3±16.5)mg/L,高原病病人(包括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病人)治疗前、后应激肽含量分别为(98.8±20.3)mg/L(、79.5±17.2)mg/L,高原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应激肽含量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在高原病易感者人群的体液中发现低氧应激肽含量升高,经治疗后又下降至正常水平,为判断高原病病人的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原康胶囊对大部队急进高原急性高原病预防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人们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病,是严重影响急进高原者劳动能力及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原因.高原康胶囊是我院研制的一种专用于防治AHAD的药物,为了探讨其在大部队急进高原后AHAD 预防中的作用,我们通过试验对2 150名快速进入高原的新兵AHAD发病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高原缺氧环境,急性高原病(AHAD)严重影响着快速进入高原人群的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对于部队,AHAD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为了解AHAD的发病机制,为AHAD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我们通过实验对大批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血浆ANP、CGRP、ET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高压氧在高原地区施工中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方法在每个高海拔地区施工单位的主要施工地段修建1座高压氧舱,发现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高压氧现场救治,病情重的,实施高压氧现场救治或结合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好转、缓解、稳定后逐级下送。结果高海拔地区施工中,高压氧现场救治急性高原病1 518例,1 121例急性轻型高原病治愈率是100.0%,220例高原肺水肿治愈率是92.7%,好转率是7.3%,有效率是100.0%,177例高原脑水肿治愈率是12.4%,好转率是87.6%,有效率是100.0%。结论在高海拔地区施工中,高压氧现场救治是治疗急性轻型高原病、高原肺水肿很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也能为治疗高原脑水肿,争取时间下送创造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原缺氧是急性高原病患者产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始动因子,如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到许多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为了寻找一种较好的治疗急性高原病的方法,我们通过实验对急进高原幼猪应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及氨茶碱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教育、预防等,克服恐惧心理,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减少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生几率。方法:对初到高原的150名政府机关人员进行了急性高原病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了解急性高原病症状,减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结论:利用医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正确认识急性高原病,预防和降低急性重症高原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高原病是因机体快速进入高原而导致的高原特有急症,极大的影响了进驻高原人员的身体健康。既往我国在急性高原病的药物防治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较少,用药缺乏证据支持。本文针对近些年来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急性高原病防治药物,就其研究结果与药物效果的对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原病(AcuteMountainSicknees,A M S)是暴露于高原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根据病情程度和预后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称为急性轻症高原病(AcuteMildAltitudeDisease,AMAD),重型包括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相似文献   

10.
高原地区地震后的医学救援需要大量高原医学知识丰富的医务人员,具有鲜明的高原医学特色。作为玉树地震医学救援高原病救治专家组的队员,全程参与了抗震救灾部队高原病的防治工作和对辖区内各医疗队高原病救治的技术指导。在整个医学救援的过程中发现了高原全科医生的稀缺性,如何培养高原全科医生成为了高原地区灾害医学救援和军事斗争卫勤保障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初步探讨高原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原环境现场教学模式在急性高原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在院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分为常规教学组(20人)和现场教学组(20人)。常规教学组学生接受单纯课堂授课方式教学,现场教学组学员在接受理论授课后继续进驻高原,接受高原现场模式教学。课程完成后比较两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实习质量评分和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并在学员和教员中开展问卷反馈和课后讨论,评价高原现场教学模式。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 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1.72±4.34) vs. (86.10±5.15)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实习质量评分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89.64±5.21) vs. (83.51±2.38)分],现场教学组学员的急性高原病救治操作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94.05(89.54,94.87) vs. 87.01(84.33,90.8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原环境下的现场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急性高原病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原缺氧,所以在高原缺氧的治疗中,纠正氧供需失衡非常重要.氨茶碱在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中虽然已是常规用药,但其对急性缺氧患者的氧动力学的影响少见报道.为了了解氨茶碱对急性缺氧患者氧动力学的影响,我们对幼猪空运高原1周后应用氨茶碱氧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高原病的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高山病与心血管病研究室采用漂浮导管法和美国心排出量仪测定高原病患者及高原健康人血液动力学资料117例。其中,高原健康人27例,急性高原反应7例,慢性高原31例,急性高原肺水肿52例。结果显示,高原健康人肺动脉压及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14.
姜兴勋  杨宇  李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35-1936
<正>高原肺水肿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初次进入高原或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或再入高原者,多发生于海拔4 000m以上。我院于2010年8月-2010年12  相似文献   

15.
高原脑水肿是指人们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昏迷、共济失调,甚至死亡的危重症高原病,我院长期驻地于海拔约3500米高原旅游区,常年接收大量海内外游客急性高原病的患者,高原脑水肿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我科常见的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了解我区某部官兵赴玉树抗震救灾期间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及初步习服高原所需时间。方法以参加抗震救灾的1 009名男性官兵为研究对象。观察期限为30 d,调查官兵头晕头痛、疲乏、心悸、失眠、气短胸闷、胃肠反应、高血压和肺水肿等患有情况。结果T1期头痛头晕、疲乏、心悸、失眠、气短胸闷、胃肠反应、眼花耳鸣和手足发麻、高血压的患有率高于T2和T3期(P〈0.05),而且T2期头痛头晕、疲乏、心悸、日光性皮炎的患有率高于T3期(P〈0.05)。肺水肿仅在T1期发生,T2和T3期无肺水肿发生,脑水肿观察期内均未发生。结论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官兵急性高原病发病期限基本确定为赴高原后1~7 d;本次调查对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高原病以及提高部队高原作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吴天一院士主编,汇集我国高原医学专家李素芝、欧珠罗布、边慧萍等合著的《高原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一书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作为世界高原大国和具有最大的高原人类群体,高原病的防治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为此,该书共分12章,正确的诊断是有效防治的前提,故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对急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中华医学(CASS)、环境症状问答计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军事医学综合演习是军医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每年紧贴信息化条件下高原、山地及边境作战,通过组织学员到低压舱亲身体验高原环境、了解高原对人体的主要影响,并结合实战模拟高原作战时急性高原病的救治流程进行演习。学员的军事素质、实战技能以及实践动手能力、高原病学知识都得到了提高,为学员在高原地区任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冯英凯  杨庆华  张俊才  马勇  李丽  王琰  王引虎  田亚平 《重庆医学》2011,40(16):1561-1562,1565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官兵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的认知程度,为制定标准化宣教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拟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地区的350名平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对象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认知普遍较差,相关知识非常缺乏,不同民族及文化程度官兵的认知程度无显著差异.随着其拟驻扎的海拔高度增加,被调查对象的认...  相似文献   

20.
刘阳  黄岚 《医学综述》2014,(6):963-966
经医学研究确认,海拔超过3000 m的地区称为高原,且低氧和低温是威胁进入高原人群健康最大的"天敌",易诱发高原病。动脉血压为反映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且检测方便。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原环境下人体动脉血压变化研究较多,无论急进还是久居高原人群,动脉血压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者会导致高原高血压发生。该文将平原人暴露于高原后动脉血压变化进行综述,为今后高原病发生、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