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先勇  向成玉  苑冀蓉 《四川医学》2003,24(11):1111-1112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H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IL 12、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思考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IL-6、IL-8、sTNFR水平。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组血清IL-6、IL-8、sTNF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慢性活动性肝炎除IL-6外(P>0.05),其余各指标均低于重型肝炎组(P<0.01)。结论:测定乙肝患者血清IL-6、IL-8、sTNFR水平对判断须后、监控病情及考核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美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28-1628,169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66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6例,慢性肝炎患者38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6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的水平.结果:重症乙肝患者IL-18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P<0.001).慢性乙肝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与无症状携带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症状携带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8水平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672,P<0.05).结论:IL-18参与乙型肝炎免疫致病过程,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变化,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健康对照30例和各型乙型肝炎患者167例,包括急性乙型肝炎22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4例,慢性乙肝(中~重度)46例,肝炎后肝硬化28例,慢性重型肝炎17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血清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慢重肝、肝硬化、急性乙肝和慢活肝增高最为显著.Child'sC级乙肝后肝硬化显著高于Child'sB、A级者(P<0.05),慢重肝存活病例显著低于死亡病例(P<0.01).结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升高,其水平的高低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故对乙肝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检测CHB患者血液中ALT、AST、IL-18、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及HBeAg定量、HBVDNA等,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CHB患者中,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ALT、AST均较抗HBe阳性组、HBeAg阳性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ALT异常率63.6%、IL-18异常率86.4%,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抗HBe阳性组比较,ALT、AST均明显增高(P<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V DNA拷贝量、HBeAg定量(S/CO值)明显较高(P<0.01,P<0.001);IL-18水平明显较低(P<0.01);HBeAg水平与IL-1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536、P<0.01),HBeAg阴性组,HBeAg与IL-18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27、P>0.05).结论 CHB患者中,HBeAg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疾病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IL-18参与了HB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肝脏损伤过程,且血清IL-18水平与肝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IL-6及IL-8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60例),比较3组间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间的IL-32、IL-6和IL-8水平.结果 肝炎组和肝衰竭组的IL-32、IL-8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肝衰竭组的IL-32、IL-8及IL-6均高于肝炎组(均P<0.05);且病情越严重,IL-32、IL-8及IL-6值越高(均P< 0.05).结论 IL-32、IL-8及IL-6细胞因子的水平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情加以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印健  吴长健 《黑龙江医学》2006,30(12):890-89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8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及健康人(P<0.05~0.01)。Lipo-PGE1治疗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TNF-α、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死亡率也明显低于一般综合治疗组(P<0.05)。Lipo-PGE1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与血清TNF-α、IL-8水平下降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TNF-α、IL-8水平可以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损伤的程度及判断预后,Lipo-PGE1注射液能改善慢性重型肝炎免疫状态,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水平,是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BV复制应用聚合酶链;IL-18水平应用ELISA等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HBV—DNA、IL-18水平进行了平行测定,比较HBV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IL-18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的IL-18含量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含量〉10)IL-18含量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之间IL-18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8活性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18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在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外周血中HBV—DNA、IL-18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7例重型乙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5水平,并同期检测患者肝功能、PT和HBV DNA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5(5.9±2.0 pg/mL)相比,慢性肝炎组(9.7±2.7)pg/mL和重型肝炎组(18.3±7.3)均差异有显著性,尤其以重型肝炎患者升高为甚(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5与TBIL呈正相关(r=0.591,P<0.01).此外,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HBV-DNA低载量组与中高载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L-15可能参与宿主的抗病毒应答及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冯冰  龙尧  罗清逢 《广东医学》2007,28(2):232-23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ELISA法及RT-PCR法检测93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20例,慢性肝炎52例,重型肝炎21例)和18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的水平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18 mRNA,IL-18BP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IL-18,IL-18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重型肝炎组最高,正常对照组最低,重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IL-18BPa水平和IL-18BPa mRNA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正常对照组,无症状携带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重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L-18与IL-18BP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IL-18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IL-18BP与IL-18的相对水平可能与转归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Anti-HCV、Anti-HDV、Anti-HEV-IgM,以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用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IL-16的含量;用酶免疫法(EIA)测定HBsAg、Anti-HBs、HBeAg、Anti-HBe;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血清IL-16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6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L-16参与了乙型肝炎,尤其是急性期的发病过程。检测IL-16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血清IL-2、IFN—γ、IL—4与ALT、IgG、C3关系,了解乙肝患者肝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64份血清用ABC-ELISA法测定IM、IL—4、IFN—γ,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C3,用酶法测定ALT。结果:(1)血清ALT、IgG水平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中水平逐次增高,C3水平却依此降低;(2)慢性重型肝炎ALT与IM、IFN-γ有正相关性、与IL-4无显著相关性,IgG与IL-4无显著相关性,C3与IL-2、IFN—γ负相关;慢性肝炎ALT与IL-4、IL-2、IFN—γ均无显著相关性,IgG与IL-4呈正相关、而与IL-2、IFN-γ无相关性;(3)动态观察无症状病毒携带者6月,测定以上5个指标3次,3次结果5个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以Th1类细胞因子占优势,慢性肝炎以Th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进一步证实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Th1的免疫应答的强度有关,IgG和C3随着病情进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6、IL-8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各型肝炎患者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以重型肝炎最明显。IL-6和IL-8水平与血清胆红素含量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在急性肝炎的急性期、慢性肝炎的活动期、重型肝炎的肝坏死期,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与恢复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HBV-DNA阳性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P<0.01)。结论说明IL-6和IL-8在介导肝组织内炎症反应及肝细胞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IL-6和IL-8高水平的存在,可促进肝炎的慢性化和纤维化,加重肝炎的病程。IL-6和IL-8水平与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是否为加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损害的因素.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巨细胞病毒IgM,对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20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1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重叠巨细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进行观测比较.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与急性甲型肝炎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胆汁瘀积症状及病毒血症与后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道症状无差异(P>0.05).肝功能比较:巨细胞病毒肝炎与息性甲型肝炎梗阻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实质损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及肝实质损害指标与慢性重型乙肝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以急性瘀胆型肝炎表现为主,预后良好;巨细胞病毒重叠感染不能加重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肝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测定107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4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肝炎各组间血清IL-18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19.49,P<0.001);低病毒量组血清IL-18浓度高于高病毒量组(P<0.05)。血清IL-18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LT、TBiL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2与IL-10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 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2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 1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 ;分离 15例慢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 10例健康献血员PBMC ,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收取培养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和PBMC培养上清IL 2与IL 10水平。结果 急性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 (P <0 .0 5 )、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P <0 .0 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PBMC培养上清IL 2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血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1) ,PBMC培养上清IL 2与ALT呈正相关 (P <0 .0 5 )。血清IL 10与PBMC培养上清IL 10与ALT无相关性 ,血清IL 2与IL 10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IL 2上调与乙型肝炎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IL 2的分泌低下可能造成细胞免疫力低下 ,与HBV的持续感染有关。IL 10可能作为IL 2的拮抗因子随IL 2分泌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张放卿  陈国和 《广西医学》2006,28(5):651-65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8、PAF的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各50例及30例对照组血清TNF-α、TNF-6、IL-8、PAF,比较观察3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MAP组无1例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其TNF-α、IL-6、IL-8、PA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P组发生并发症8例和死亡3例,其TNF-α、IL-6、IL-8、PAF与对照组和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AP组3例死亡者的上述指标与生存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IL-8、PAF水平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检测SAP患者血清上述指标以及参照APACHE-Ⅱ评分,对于SAP的病情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310例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10例乙型肝炎病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检测患者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做比较,分析各指标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 各组乙型肝炎患者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AST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炎肝硬化组间ALT、AS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乙型肝炎患者的HA、Ⅳ-C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且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HA、Ⅳ-C指标平均值较急性肝炎明显升高(P<0.01).HA、Ⅳ-C与ALT、AST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有利于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IL-18及TH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肿瘤分期以及与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109例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8、Th1( IL-2、TNF-α) 及Th2(IL-4、IL-10)水平. 30例正常人外周血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肺癌组IL-18、Th1( IL-2、TNF-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Th2(IL-4、IL-10)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小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IL-18水平比鳞状细胞癌及肺腺癌水平明显降低(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加重,其外周血IL-18及Th1细胞因子(IL-2、TNF-α)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外周血IL-18及TH细胞因子水平能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可能做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IL-10、IL-2及IF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08~2012-08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乙戊重叠20例,单纯乙肝组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比较各组血清lL-10、IL-2及IFN-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单纯乙肝组和重叠戊肝组的IL—10、IL-2及IFN-7水平在发作期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IL—10下降,IL-2及IFN-y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IL—10、IL-2及IFN-1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IL—10、IL-2及IFN—Y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