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不同于西医也不同于中医,是取西医和中医之精华所形成的新学科,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药和西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陈宝贵教授是张锡纯中西医汇通流派第三代传承人,文章主要从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中西医结合诊疗不足等角度阐释中西医结合形成的必然性,同时也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临床带教模式。方法;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病种示教,牢固掌握辨证施治,同时与西医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能应用中,西医的双重知识对疾病进行诊疗。结果:实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论:中西医结合的 中医临床带教模式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的最初目的是把中西医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医药学。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为保障劳动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众多重大科研成果。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并在临床诊疗和科研中得以广泛应用。中西医各有长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仅西医要学中医,中医也需要学习西医。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是在长期的理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而逐渐形成的“辨证论治、病证结合”诊疗模式。通过西医以疾病为主的模式化诊疗和中医以个体为主的个性化诊疗相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将中医与西医简单相加。如何将两者结合发挥出最大优势从而造福社会,走出中西医结合的瓶颈是现阶段应思考的问题。高永翔教授认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过程应该遵循:1)中医、西医取长补短。2)发挥中西医协同效应。3)中西药合用的减毒增效。4)中西药合用的君臣佐使。5)考虑患者的依从性。6)关注国家、患者的经济负担。最后,高永翔教授表示,应全力支持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发展,大力扶持中西医结合科室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初岩  邱洪波 《黑龙江医学》2004,28(5):380-381
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诊疗工作可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诊断采用西医病名、中医证型形式。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取中西医特长拟定治疗方案 ,并从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 ;西医补液 ,中医补气 ;西医升压 ,中医稳压 ;西药脱水 ,中药开窍 ;中西合用 ,治疗高热等 5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设想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诊疗工作可分为诊断治疗两部分。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诊断采用西医病名,中医证型形式,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取中西医特长拟定治疗方案,并从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补液,中医补气;西医升压,中医稳压;西药脱水,中药开窍;中西合用,治疗高热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张大宁教授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相关观点和经验。首先,中医与西医"术业有专攻",理解并认同中医的文化属性是制约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因素。其次,临床疗效是中、西医比拼的焦点,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落脚点。最后,张教授提出的三维坐标诊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张大宁教授对中西医结合的思考,根植于文化差异,落脚于临床疗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二者在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技术等方面各有长短。发展中国特色医学应该摒弃"西医为主,中医保健"以及"中医西医化"的模式,从国家、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生等各个层面努力,借助中国传统医学的平台,将中医的诊疗思维与现代医学相关的检查和治疗方法相融合,深入发掘传统中药的科学内涵,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广大中医、西医医务人员对风湿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并促进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2006年6月27日至7月2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联合了举办”全国中医、中西医风湿病诊治研提高班”。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中医院作为我市的一所以中医为主体、中西医协同发展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建院五十余年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继承、创新的办院宗旨,坚持中医办院方向和注重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的优势,继承和运用祖国传统和现代诊疗技术手段,狠抓内涵建设,打造全新特色服务精品,使我院的中医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使医院中医药特色更为突出,服务功能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吴咸中院士表示:未来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应定位于高层次发展,病证结合是尤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吴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关键在于明确诊断,重点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医...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间差异较大,更需要中西医结合协同诊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绝经激素治疗(MHT)为主要手段,起效迅速,对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刘万里教授主张诊疗胃食管反流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思维。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采取分期疗法,发作期以快速愈合炎症、缓解控制症状为治疗目标,此阶段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缓解期主要是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中药为主、西药为辅。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刘万里教授强调优化诊疗方案的重要性,找到中医干预胃食管反流病的切入点,发挥中医药“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等特色优势,可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伟大医疗体系,几千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医学各界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郝希山院士表示,中医与西医的结合应现代疾病复杂多样、难以治愈的背景潮流而生,是大势所趋。但是,中西医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计算机自动揭示大量医学文献中蕴含的中西医疾病名称对应关系,为中西医知识体系融合和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构建中西医病名词典和抽取规则,利用自编程序对医学文献进行分词、特征词匹配,抽取病名对应关系,并通过人工审核和效果评估,循环迭代优化算法,选取糖尿病相关文献并进行验证。结果:获取到552个与糖尿病相关的中西医疾病名称对应关系,准确率(P)为88.75%,召回率(R)为76.67%,F值为82.27%。结论:验证了改进模式匹配的中西医疾病名称关联映射算法的有效性,可为中西医疾病名称关联对应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