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病情迁延,后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失常有关,而到后期则以脾肾两虚为基本病机。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从脾肾入手,应用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炎患者123例,疗效显著,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归纳李延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李延教授强调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的病因病机,标本兼治善于运用"宣肺""健脾""补肾"之法分期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66例,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证以脾肾阳虚最为多见,其次是肾气虚兼有肺脾两虚证,而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标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瘀证,而单纯属水湿者并不多见,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虚,而湿、热、瘀是最主要的标邪。结论: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临床分布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免疫放射测定法对53例辨证为脾肾阳虚和肺脾气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血、尿β_2M(β_2微球蛋白)的测定。结果表明:脾肾阳虚和肺脾气虚证患者的血,尿β_2M都发生了改变,脾肾阳虚组血,尿β_2M均高于正常组和肺脾气虚组(P<0.01);肺脾气虚组血β_2M高于正常组(P<0.05),尿β_2M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各型均可能存在血、尿β_2M的改变,证型不同其改变的程度也不同。因而认为,该指标可能成为本病中医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医辩证为水湿浸润型、脾虚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以宜肺健脾行水法,健脾化湿、滋养肝肾法治疗,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原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和隐匿性肾炎,是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过程复杂的常见病。为使辨证分类标准化,我院于1983年初制定了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辨证分类标准,经三年多临床运用,比较满意。简要介绍如下: 一、辨证分类标准以肾为主联系肺、脾、肝,从本虚为纲分肺肾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个主征候;以标实为目辨有外感、疮毒、水气、湿热、湿浊、瘀血六个兼证候。  相似文献   

7.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0例 ,取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诊断均符合 1997年 10月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其中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5岁~ 5 0岁 ;病程 1年~ 8年。尿检 :均有蛋白、血尿 ,12例有管型 ;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伴高血压 2 6例 ,慢性肾功能衰蝎、尿毒症 8例。中医分型 :根据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案。肺失宣降 ,脾运不健型 15例 ;脾肾阳虚 ,水湿泛滥型 9例 ;肝脾不足 ,精血亏虚型 3例 ;脾肾两亏 ,精气外泄型 5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医温补脾肾法与健脾益肾汤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9月—2019年9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温补脾肾法与健脾益肾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实验室相关指标数据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及SCr、24 h尿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温补脾肾法与健脾益肾汤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肾功能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中医辩证分型与红细胞免疫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87例慢性肾小球疾病病人按中医辩证分为四型: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0.
风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对慢性肾炎发病的认识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 慢性肾炎”。西医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湿邪,内则脾肾虚损,加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有关。中医学虽无肾炎病名的记载,但从古代医学文献有关论述来看,中医对肾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类似肾炎的“风水”“、肾风”“、水胀”“、石水”“、涌水”等记载。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奇病论》指出“:病生在肾”。《素问·经脉别论》也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外感、水湿、湿热、瘀血等邪实为标,两者贯穿其中。治疗分别从肺、脾、肾及三焦入手,清热利湿,补脾益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论治。水湿内停、湿热蕴结、瘀血留滞是其病发生、发展、迁延难愈的基本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大宁教授认为,虚、热、湿、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脾肾亏虚、肾虚血瘀兼湿热蕴结导致水湿内停、精微不固是其主要病机.临证思维缜密,见解独到,用药灵活,主张慢性肾小球肾炎当从脾肾论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注重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并在补益脾肾的基础上,兼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及固涩升提之法.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临床肾脏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大多数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亦可见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源性血尿在临床上,多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在临床上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两大类,且以镜下血尿较为多见。肾小球性血尿属中医学"尿血"范畴,古籍中有"溲血""溺血"之称,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乔成林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小球性血尿病机主要分为虚实两类,实证主要包括下焦湿热证和热入营血证;虚证包括脾肾不固证,阴虚内热证。文章对乔成林教授治疗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经验进行总结,系统阐述了其对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辨病辨证治疗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肾纤维化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纤维化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水平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祛风方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可改善肾纤维化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抑制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炎又被称为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疾病在临床中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主要是因为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原发在肾小球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这个疾病的特点为病程很长,治疗比较困难,疾病会呈进行性发展。在我国的中医典籍中,慢性肾炎病名一直都无从查找,依据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归属在中医学的"血尿、水肿"等疾病的范围内。经过临床长期的实践,中医在不断地积累中有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因此,中医在对慢性肾炎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中表现的优越性是很大的。慢性肾炎中医属肺、脾、肾三脏为病,病程迁延难愈,在该病的中医护理中提倡综合护理,从饮食、情志、起居、用药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方能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临床病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肾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肾活栓的36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资料。结果在各种病理分型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轻微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硬化性肾炎和新月体肾炎;主证分型肺肾气虚组与脾肾气虚证组两组间病理类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气阴两虚证组中较重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较大;瘀血及湿浊证组与湿热证组比较,其较重的病理类型比例较大;肺肾气虚证组与其他证型组相比,其发病年龄轻、病程短、血肌酐水平低;气阴两虚证组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较肺肾气虚证组和脾肾气虚证组低;肝肾阴虚证组血压较肺肾气虚证组和脾肾气虚证组的血压高;各主证间尿蛋白及尿隐血无显著差异;湿热证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较非湿热证组患者高;瘀血证组患者与非瘀血证组患者相比较,年龄高,病程长,肌酐高。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证侯,提示在治疗中应该注意把握的要点;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我们除了应该掌握其肾功能状态、病理类型等数据外,如能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就能更好地从整体水平上把握病情,使患者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康复。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治疗常强调温补脾肾,而临床却绝非单纯用温脾肾之阳可以解决的。既往研究多认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过程多为先伤气→伤阳→伤阴→阴阳两虚,而现有资料则提示有相当一部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发病过程为先伤阴→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且阴虚型呈现慢性肾炎普通型和高血压型、肾综Ⅰ型,气阴两虚亦以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综Ⅰ型多见,在病理类型方面,系膜增生性肾炎与中医的阴虚和气阴两虚密切相关。阴虚证中以肝肾阴虚为首,渐次是肺肾阴虚,肾阴虚和脾胃阴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患者常见中医证型的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活性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HDL亚组分 )含量及意义。方法选择CGN患者 95例 ,中医证型分为肺肾气虚 1 6例 ,脾肾阳虚 2 7例 ,肝肾阴虚 3 2例 ,气阴两虚 2 0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 ,采用改良Sperry自身底物法检测LCAT活性。结果CGN 4个不同中医证型中LCAT活性及HDL亚组分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且各证型之间LCAT活性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LCAT活性水平可作为CGN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辨证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频复发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血脂水平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检查确诊为频复发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脂水平及蛋白定量、尿NAG酶指标,并对该组患儿进行中医分型,分析中医证型与血脂、蛋白定量、尿NAG酶水平之间关系。结果脾肾阳虚组和肝肾阴虚组TC比肺脾气虚型高(P<0.05);脾虚湿困型组TG比肺脾气虚型高(P<0.05);脾肾阳虚组和肝肾阴虚组LDL-C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apoAI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和脾虚湿困组尿蛋白定量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脾肾阳虚组和脾虚湿困组NAG酶比肺脾气虚组高(P<0.01)。结论血脂变化与儿童MsPGN的复发密切相关,而根据中医的宏观辨证结合肾穿刺活检术,分析不同病理变化中医证型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有利于及时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