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7年收治的14例肠系膜血管闭塞病人诊治情况。结果14例中肠系膜动脉栓塞9例(64.3%),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例(14.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21.4%)。9例肠系膜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采用手术治疗,3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手术1例,溶栓治疗2例。死亡4例(28.6%)。行肠系膜血管造影10例,均明确诊断(100%)。结论肠系膜血管闭塞早期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恰当治疗手段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 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意义及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急腹症病人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取栓加洛栓治疗. 结果 6例病人溶栓均获成功,血管再通.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未缓解行坏死肠管部分切除,2例病人洛栓时间较晚分别于术后29、35小时死亡. 结论 发病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DSA)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GTA),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病9小时内)血管内治疗可避免肠坏死的发生,提高本病治愈率(66.67%).  相似文献   

4.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 ̄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 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胡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7):601-60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5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AMVO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4例AMVO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9例(37.5%),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13例(54.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2例(8.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91.7%),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为肠系膜血管造影(100%)。9例MAE确诊7例,保守治疗3例,急诊手术6例。治愈5例,死亡4例;13例MVT确诊10例,保守治疗7例,介入治疗2例,手术4例,全部治愈;2例MAT均确诊,介入与手术治疗各1例,均治愈。结论肠坏死发生前早期诊断,积极行介入治疗与剖腹探查为主的外科治疗是提高AMV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患者,其中14例手术治疗,8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6例单纯肠坏死切除端端吻合术.存活7例,8例死亡,总病死率53%.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诊治的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惠者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7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1例.手术治疗8例,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院后治愈,共3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缺血性肠梗阻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且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急性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6例均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全部手术治疗,治愈5例,死亡1例。3例随访健在,1例随访3个月后死于其他疾病,1例失访。结论:增强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3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9例病人中7例早期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确诊。5例检测血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而考虑到本病,经应用抗凝,溶栓,扩血管等药物后12例病人中8例治愈,避免了手术,有效率达75%,4例无明显好转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最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碱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文波 《医学综述》2008,14(10):1597-159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术前确诊6例,其余经手术或尸检证实。2例危重患者未及手术死于中毒性休克和心肺功能衰竭,1例确诊后出院,院外死亡。其余20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7例,治愈13例。结论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腹痛、器质性和并发心房纤颤的心脏病、胃肠排空异常是该病的三联征,有助于早期诊断,选择性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意义。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间收治的11例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不能确诊3例,诊断错误4例。10例行手术治疗,治愈7例,死亡3例,保守治愈1例。结论早期诊断难度大,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本病的早期特点,结合血管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王顺华  石建华 《医学综述》2008,14(17):2713-2715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SMAE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中有关本病的报道进行分析。结果2例全部经手术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术前误诊为出血性小肠炎,术中均证实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生存至今,1例术后第2天死亡。结论本病早期诊断、及时采取介入取栓或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MI)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腹部MSCT资料,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其中15例单独平扫,8例平扫加增强。结果本组8例增强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4例,1例增强肠系膜血管未见明确栓塞,但手术证实小静脉血管多发血栓形成。13例经手术治疗,10例好转,3例术后2d内病情恶化死亡;1例病情危重无法接受治疗死亡;9例经溶栓、抗凝等保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 MSCT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可靠且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MI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院江  钱飞  张贵平  张勇 《吉林医学》2009,30(22):2768-276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术前确诊5例,其余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在全麻插管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7例,治愈8例。结论:剧烈腹痛而没有相应体征、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胃肠道排空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腹部CTA、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性动脉造影有重要诊断意义,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治疗本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合并手术治疗22例,该组病例总死亡率为28.6%(10/35),造成血运障碍的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死亡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6例,死亡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0例,死亡4例.CT、MRI以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72.2%(13/18)、77.8%(7/9)和90.9%(10/11).结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延误治疗则死亡率较高.CT和MRI检查对确诊有辅助意义,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的较特异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菲  李学竹  李胜奎 《吉林医学》2010,(34):6208-6209
目的:分析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CT血管成像影像学表现,探讨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CT血管成像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的CT血管成像影像资料和病理、临床结果。结果:20例老年性缺血性肠炎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CT血管成像,并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VR血管重建,全部显示肠系膜动脉分支管壁钙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变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3例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内见血栓形成。12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局部肠管呈暗红或暗黑色,黏膜广泛糜烂、坏死。组织病理切片示肠系膜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血管壁间质纤维化;8例经保守支持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腹痛要考虑缺血性肠炎的可能,应及时做CT腹部血管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亚非 《河北医学》2003,9(7):611-613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0-2003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小肠广泛坏死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11例手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取栓2例,部分小肠切除9例;5例痊愈,死亡8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62%。结论:及时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及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999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8例,7例有明显易感因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相符,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死亡2例,治愈6例。结论:对有明显易感因素者如出现腹痛程度与体征不成比较,应怀疑本病。肠系膜动脉及腹主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以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效果最佳,应切除足够的肠管及其系膜,术后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 CT 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不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4例经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观察肠系膜血管聚集、拉伸、牵拉、扭曲,小肠狭窄及扩张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MPR显示:肠道肿块18例,肠道浸润性狭窄6例,肠道炎性狭窄23例,肠套叠9例,漩涡征11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斑块9例,非钙化斑块6例。肠壁增厚35例,肠壁呈环形强化20例,肠壁内点状积气5例,肠系膜水肿8例,肠系膜静脉内积气1例,肠壁无强化5例。腹腔积液13例。(2)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旋转11例,肠系膜上动脉移位45例,肠系膜血管聚集15例,肠系膜血管分散18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4例。结论:利用128层螺旋CT扫描,联合血管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后重建技术,可以早期确定梗阻的具体部位、梗阻的原因;客观地分析判断病变肠管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