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是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心血管医师的关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了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他汀类药物与新发糖尿病有关,但是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不一。对于存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应用他汀类药物发生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但是其心血管事件上的获益大于其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控制良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他汀类药物是降脂治疗的基石,但仍有降脂效果未达标的情况发生,并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是新型降脂药物。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可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目前Evolocumab和Alirocumab两种PCSK9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周嘉强 《浙江医学》2021,43(21):2275-2278,2288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很常见,主要表现为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小而密LDL-C水平升高。血脂异常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LDL-C是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指标。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血脂异常的管理现状、权威指南推荐的血脂管理目标值以及治疗手段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P作为炎性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评价中备受关注,其基因多态性可影响血浆CRP水平,部分基因多态性同时和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相关。CRP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全过程,相关机制研究也在逐渐深入。CRP水平升高已成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ACS的患者,CRP水平升高与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对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即使是CRP水平升高的患者不伴有LDL-c水平升高也能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量研究[1]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以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情绪障碍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密切相关[2].作者对AMI并发抑郁症的患者进行早期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其对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及对AMI综合疗效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班牙马德里的Morales JM等人撰写的论文介绍了新型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肾移植后动脉高血压的影响。动脉高血压在肾移植后很普遍,并且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有报道指出,动脉高血压是导致移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环孢霉素和免疫抑制剂可能是产生移植后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因老年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征,且常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常引起肝功能、肾功能、骨骼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该文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安全性的评价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基于目前的研究,老年患者常规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仍应充分评估老年患者降脂治疗的风险效益比,根据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级以及个体特点来确定降脂治疗的目标值,实施个体化治疗,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采取联合降脂策略以进一步改善糖尿病伴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的临床整体预后是目前心血管和糖尿病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优化联合降脂与降低糖尿病高危患者剩留血管风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典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表现甘油三酯(TG)升高明显、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其高TG水平与冠脉病变风险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病因治疗及治疗性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糖尿病伴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基础治疗。指南推荐他汀治疗是糖尿病调脂治疗的基石,但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剩余事件风险。贝特类药物对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均具有积极疗效,不同贝特具有不同的调脂外的获益。他汀+贝特联合可以全面有效的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谱,较单一他汀更明显降低LDL-C、TG、VLDL,同时更多的升高HDL-C,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而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有循证证据的安全性良好、剂量合适的他汀与贝特类联合,鉴于他汀治疗可导致剂量相关性血糖升高,苯扎贝特在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减轻体重方面的额外获益优于非诺贝特,因此理论上苯扎贝特联合他汀可能具有全面调脂、逆转他汀相关性血糖升高、预防和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协同作用。在临床真实世界中还需要进一步比较不同的联合调脂方案对改善糖尿病的糖脂代谢异常及降低剩余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赖家春  柯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6):997-1000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近300种危险因素,目前治疗主要手段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及解剖结构的重建。尽管通过上述方法进行防治,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反复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近年来研究发现,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与心血管病及其各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等)相关,故通过对Klotho基因及表达产物的研究,可能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找到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临床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其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确凿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另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羁绊。此外,为使胆固醇达标,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相关不良事件(特别是肝酶升高、肌病以及对糖代谢的影响)的风险与他汀类药物剂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更有效降低胆固醇提供了新手段。为促进并规范此类药物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组织国内争家制定和更新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发布后存国内引起,泛关注,为增进广大临床医生对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来发表的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此类药物单独应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制与疗效。本次对这一共以文件修定,旨在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尿酸是由C、H、O、N等元素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其水平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但血清尿酸在心血管疾病中起何种作用仍存在争议。相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而言,目前国内外学者倾向于将血清尿酸水平纳入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中。此外,由于降尿酸药物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所以血清尿酸水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对心血管疾病的指导意义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ALERT研究     
虽然自从加世纪50年代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以来,终末期肾病(ESRD)的预后明显改善,但该人群的期望寿命仍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由于常合并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相当的人于移植前已存在心血管疾病,另外也由于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患的心血管危险性进一步增加,恶性肿瘤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谭永杰 《新疆医学》2009,39(4):57-5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两者常合并存在,互为因果而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患者预后恶化。因此,在临床中对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求强化血糖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本身的因素以及治疗药物与降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作为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决定着CKD患者的预后。尽管目前临床医师已经对CKD患者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检查,并已经使用药物对心脏功能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但CKD患者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仍有很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CK不仅仅是一个临床问题,肾脏替代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和肾脏学科医师强烈推荐,评估肾脏功能应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诊断的一部分,同时肾脏病患者也应早期完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检查。传统的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KD患者早期心血管事件风险似乎并不十分准确及全面,一些非传统性的因素,例如炎性介质及电解质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肾移植病人的短期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长期生存率的进一步提高仍是移植界的一大课题。在影响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各种免疫和非免疫因素中,心血管疾病(CVD)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据统计,1994~1996年间在美国接受肾移植的受者中,因心血管致死者占所有带功死亡者的40.1%。如何更好地控制肾移植后CVD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知道在普通人群中高脂血症是C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肾移植人群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  相似文献   

16.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验证[1]。我们选取我院8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刘葳  李继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50-154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暴发状态。一级预防是最好的方法 ,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开始于幼儿期,相关数据证明,积极治疗应始于早期并持续多年。指南推荐在医生处方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用于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是不可替代的、有临床依据的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主要"武器"。近年来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磷脂酶A抑制剂等新的药物被不断发现、研究,同时,烟酸这样的老药,随着新模式的出现和不同角度研究的聚焦,也会受到新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轻度肾功能不全不仅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健康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和独立预测因素,重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研究,可以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本文就轻度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6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血管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心血管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均改善,且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方面,实验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心血管药物,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而血脂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1]。有研究指出,降低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发生率[2]。目前,他汀类药物为临床治疗脂代谢异常患者的常用药物,但经长期服用后,易诱发肌溶解、肝功能异常等不良症状,不被患者所接受[3]。故探求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控制患者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