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脑利钠肽 (BNP)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心脏激素 ,临床测定血浆BNP水平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最近研究表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 ,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 ,且能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短期、中期及长期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脏事件 ,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DCP -AES分析仪对 70例躁狂相患者和 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进行了 1 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1 )治疗前躁狂相患者与对照者的锰、铬、镉、镁、铝、钴、锂含量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2 )躁狂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锌、钴、锂、镉、铬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3)痊愈、近痊愈者与好转者的血清镉、铬、锂含量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躁狂相患者治疗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较明显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行冠状动脉(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1例行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且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214例术后1年内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17例术后服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术后1年ISR的发生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组男性患者比例(88.2% vs 76.6%, P<0.001)及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比例(35.3% vs 0.9%, P<0.001)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其他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术后1年,冠脉造影结果显示: 西洛他唑组与阿司匹林组ISR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 vs 12.1%, P=0.06);西洛他唑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与阿司匹林组无统计学差异(5.9% vs 6.1%, P=0.974);两组其他冠脉病变进展需行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比例亦无明显差异(17.6% vs 15.4%, P=0.734)。结论 对于行冠脉药物涂层支架术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与传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ISR效果相当。对于消化道出血高风险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人群,可考虑使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死亡率为未并发肾病者的30倍,而一旦发生DN,临床上则缺乏有效的方法制止其发展[1].故DN的早期诊断对其防治与预后都极为重要.本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6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micro ALB-umin,M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hulin,IgG),α1-微球蛋白(d,-microglobulin,α1-M)的联合检测,旨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作者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已确诊的住院病人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病例组 :住院各型精神病患者共 6 0 4人 ,其中男性 36 1人 ,平均年龄 (36 .89± 14 .4 9)岁 ,病程 (10 .36± 9.4 2 )年 ;女性 2 4 3人 ,平均年龄 (36 .70± 13.30 )岁 ,病程 (10 .79±9.35 )年。对照组 :山东省血液中心献血员 30 0例 ,其中城、乡各15 0例 ,男、女各 15 0例。1.2 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 ,分离血清 ,利用弓形虫间接凝集法 (IHA)和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慢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高.初发房颤24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平均心室率.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心室率增加可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产生明显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头晕、疲乏等,在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则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病死率[1,2].已有证据表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或控制心室率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并降低病死率[3].  相似文献   
9.
刘葳  李继敏 《上海医药》2014,(14):32-34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逐年增多,有较高的致死及致残率。目前临床医生对无临床症状的动脉硬化人群关注不够。识别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可予以早期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和致死率,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述目前动脉硬化的早期无创性检测方法(如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对照组,25例)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25例)抗凝。分别于PCI术前、用药后5 min、术后即刻、停药后30 min、停药后2 h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用药前、用药结束后6、24、72 h,静脉采血,检测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用药后5 min及术后即刻比伐卢定组AC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PCI术前和停药后30 min两组患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P=0.732),停药后2 h比伐卢定组ACT显著低于对照组[(208.27±34.84)s比(241.48±41.34)s,P=0.01]。术后凝血功能4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之间均无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P=1.00),大出血事件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起效更快,效果更强,而且半衰期更短,提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肝素钠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