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Jack vertebral dilator-kyphoplasty,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56例单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33例患者行DKP手术治疗,23例患者行BK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测量手术前后病椎高度和Cobb角的改变?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DKP组随访7~16个月,平均10.7个月;BKP组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 < 0.05),DKP组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方面优于BKP组(P < 0.05)?DKP组出现1例椎体旁骨水泥少量渗漏(3.0%);BKP组出现5例渗漏(21.7%),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和BKP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DKP在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矫正后凸Cobb角上效果更显著,且骨水泥的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胡小吾  张宁  殷国勇  凡进 《海南医学》2014,(8):1120-1123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lO月至2012年12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共179例(190椎),根据术中使用的扩张器分为BKP组(球囊扩张器)和DKP组(Jack扩张器),其中BKP组90例(96椎)、DKP组89例(94椎)。各组再按Easetllla分类方法分为凹陷组、楔形组和扁平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W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re)评分情况,测伤椎前、中部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楔形组注入骨水泥的量DKP组为(5.7±0.5)ml,与BKP组的(4.02±1.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P组和DKP组两组之间的楔形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P对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在恢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恢复方面均优于BKP。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KP组25例和BKP组2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后凸角(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P<0.01);末次随访时DKP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KP组,Cobb角低于BKP组(P<0.05)。2组病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而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KP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BKP组(P<0.05)。结论:DKP和BKP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疗效相近,DKP在矫正后凸Cobb角和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优于BKP。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后继发椎体高度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2月至2006年5月应用骨水泥成形术对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5椎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密度值、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伤椎前中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末次随访和术后早期的后凸Cobb角差值作为后凸角继发增大值;做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后凸角、骨密度值及术后椎体中线高度与术后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存在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程度重、骨水泥成形术后椎体中线高度恢复欠佳及后凸Cobb角过大是后期后凸Cobb角继发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7例,俯卧位下经皮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经3mo~22mo的随访,所有患者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高、Cobb角明显减小。未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早期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Sky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榷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确诊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7例,俯卧位下经皮Sky骨扩张系统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经3mo~22mo的随访,所有患者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椎体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高、Cobb角明显减小.未出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及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早期Sky骨扩张器系统行椎体成形术,既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Kyphon球囊和SKY扩张器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1例80个椎体.其中球囊组41例52个椎体,SKY组20例28个椎体。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拍摄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Cobb角等指标。结善:注射量:平均每椎2.5—6.5ml,球囊组4.5ml,SKY组4.0ml。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都有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在术后2—72h内,平均12h。术后两组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恢复为1.7—2.9mm,恢复率为29.4%-8.8%;伤椎高度、后凸角及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恢复(P〈0.01),但恢复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骨水泥未见松动。结论:球囊扩张与SKY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缓解疼痛,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球囊组灌注剂充填量稍多,但两组复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后突成形术对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23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Kummell病老年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13例,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椎体高度、Cobb角、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23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和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和ODI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两组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后突成形组疼痛及功能改善优于椎体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未得到有效恢复,后突成形术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仍得到有效维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后突成形术都是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后突成形术能更好地维持病椎高度和Cobb角,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SKY骨扩张器和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SKY组11例患者11椎,T11~L3;球囊组18例患者25椎,T5~L4,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SKY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4±1.3)分降至术后(2.6±1.1)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7.35%±6.45%)矫正至术后的(10.83%±5.30%),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6.26 ml(3.0~9 ml)。球囊组: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6±1.7)分降至术后的(2.7±1.3)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71%±9.45%)矫正至术后的(11.38%±6.87%),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5.3 ml(3.0~11 ml)。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8个月,未发现有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SKY组发生并发症2例,球囊组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比较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灌注量来看基本相似,提示SKY骨扩张系统与球囊扩张系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手术采用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和对照组(手术采用传统椎体后凸成形术),各30例。所有病人均获随访4~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ODI及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前缘高度以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在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2组病人间VAS、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病人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2组病人在同一时间点的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obb角平均矫正值为(6.8±3.5)°,对照组为(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伤椎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22.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避免了骨水泥渗漏,可应用于椎体后壁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杨军  黄建伟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08,37(11):1154-11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40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18~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随访中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改变;36例Franke1分级获得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把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的前提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采集国人新鲜颈椎标本4具,应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颈椎生理曲度后的颈椎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场与位移场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人体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4种不同生理运动工况下应力平均增加41%,位移增加18%,小关节的平均应力增加23%,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分别下降17%和28%。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引起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少并出现再分配,同时下颈椎的小关节、钩突关节、椎间盘应力集中,出现扭转失稳状态,形成颈椎不稳,加速颈椎退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1951~1982年末收治颈椎及颈髓损伤449例。主要根据受伤姿势、症状、体征、X线片诊断,如体征存在X线片改变不显著也不能忽视颈椎损伤。非手术治疗组236例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32.6%,前方减压植骨固定手术组126例恢复好转率72.2%。全部病例死亡率占25.7%。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诊断和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闫彩霞 《中外医疗》2016,(30):168-170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24±1.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6±1.35)分,ADL评分为(18.84±4.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0±3.39)分(P<0.05)。结论在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更好更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疼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均分为2组(n=32)。观察组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均可佩带腰围进行离床活动,椎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均无不适主诉,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经X线病椎复查高度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功能改善状况及疼痛改善状况等各项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使椎体得到进一步稳定,大大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并研究椎动脉沟环。 [方法 ]在动脉注入红色乳胶的 1 6例头颈标本上 ,解剖观测32条椎动脉的 2、3段。 [结果 ]发现两例椎动脉第 3段穿寰椎椎动脉沟环。 [结论 ]椎动脉穿行于椎动脉沟环并不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营养状况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的患者143例。测量BMI、上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白蛋白、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分析营养状况对再骨折的影响。结果143例中,47例有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BMI、上臂围、白蛋白、血红蛋白、MNA-SF评分较无新发骨折组更低(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0.93,P=0.01),MNA-SF评分(OR=0.65,P=0.003)与再骨折的发生显著相关。ROC预测曲线显示白蛋白和MNA-SF预测再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分别是62.4%和73.0%,特异度分别是72.1%和67.2%。结论PKP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再骨折发生率较高。白蛋白和MNA-SF评分与PKP术后再骨折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于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椎板和小关节突截骨术, n=35)与实验组(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n=35),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治疗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Cobb角、残余尿量、强烈尿意、初始尿意的膀胱容量分别为(3.28±0.45)d、(76.52±9.12)min、(17.91±2.24)mL、(2.01±0.82)分、(36.15±4.27)mL及6.15±0.69)°、(63.75±7.23)mL、(456.6±51.8)mL、(241.5±28.6)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优良率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椎间隙高度(12.65±2.83)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纠正后凸畸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需椎管内减压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18~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随访中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改变;38例脊髓损伤患者36例Frankel分级获得不同程度提高,2例神经功能无改善者均为FrankelA级且人院时间晚.结论:在把握手术时机与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析66例,胸椎8例,腰椎58例。其中2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术。结果:被压缩的椎体前缘高度,术后均恢复到90%以上,椎管扩大,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AF内固定系统配合椎板减压是治疗胸腰椎骨析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