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经手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手术人路、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均经手术摘除.行经结膜入路前路开眶术121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119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62例,视力稳定55例,视力丧失和减退4例(2例因大出血致视力丧失、2例因术中牵拉后瞳孔永久性散大而致视力减退).行经皮肤入路前路开眶术25例,均完整摘除肿瘤,术后患者视力改善14例,视力稳定11例.行外侧开眶术37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4例,肿瘤部分摘除3例;术后视力改善21例,视力稳定13例,视力丧失和减退3例(1例因术中损伤视神经致视力丧失、1例因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致视力骤降、1例因术中牵拉后瞳孔永久性散大而致视力减退).行内外侧联合开眶术5例,其中完整摘除肿瘤3例,肿瘤大部摘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例,视力稳定3例,视力减退1例(因术中牵拉后瞳孔永久性散大而致视力减退).内侧开眶术1例,完整摘除肿瘤,术后视力稳定.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地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近年来结膜微创术摘除眶深部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探讨其疗效。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的48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CT表现,麻醉,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效果。结果:42例行结膜微创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收到了良好效果。术中依据病情变换外侧开眶6例,都有效地摘除了肿瘤,保护了视功能。结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眶深部肌锥内肿瘤,在CT提示下采用结膜微创术可以有效地摘除肿瘤,术后效果较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只有极少数病例术中依据病情变换外侧开眶术。  相似文献   

3.
经结膜入路冷冻摘除眼眶肌圆锥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冷冻摘除肌圆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与手术并发症. 方法: 对术前诊断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41例患者,选择符合前路开眶条件的36例行结膜入路肌圆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冷冻摘除术.记录术中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36例肿瘤均顺利地经膜入路进行完整的冷冻摘除,术后35例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确诊为神经鞘瘤.每例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历时约20~25 min.术中、术后无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经结膜入路冷冻摘除肌圆锥内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摘除的手术疗效,并探讨其与影像学定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结膜入路摘除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选择标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眼球后水平或紧邻眼球.CT和MRI显示3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多呈类圆形且边界清楚.36例完整摘除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位于肌肉圆锥内,粘连程度轻,无粗大引流静脉;1例患者虽然完整摘除但术后视力丧失,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存在粗大引流静脉;另2例患者部分切除,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手术成功率92.3%;9例术前视力减退患者中有6例视力有提高;全部32例眼球突出患者均完全缓解.疗效改善者32例(82.1%),疗效不变者5例(12.8%),疗效恶化者2例(5.1%).结论:球后肌肉圆锥内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通过结膜入路成功摘除.但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紧邻眶尖、与眶周组织粘连紧密、或有粗大引流静脉,则需要选择其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我院眼科自1997年-2003年共行外侧开眶眶内肿瘤摘除术11例,其中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均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经颅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和总结经颅入路切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对13年中经颅入路切除的16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T、MRI扫描结果和肿瘤大小及其所在眶内的间隙不同,选用单侧额部开颅或经额、经眶上缘入路行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有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并发硬膜外血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13例获得随访,无复发。结论:CT和MRI可使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定性,经颅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是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合适的选择。肿瘤通常可全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眼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手术的眼眶肿瘤患者77例(79眼),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不同,采用前路开眶、外侧开眶及眶内容物剜除术,观察术中肿瘤的切除是否完整、术后并发症如瞳孔的改变、上睑下垂及眼球运动受限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8.
吴利永  张奇  张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91-3893
目的比较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与结膜入路下睑袋修复术治疗泪沟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泪沟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A组接受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B组接受结膜入路下睑袋修复术,比较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满意度[95.00%(38/40)]高于B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B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泪沟畸形患者采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治疗的效果较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最多见的眶内原发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占眼眶肿瘤的14.5%~21.3%[1].按解剖部位,分为肌锥外及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二类.临床上常常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大小选取合适的手术进路,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最常用的手术进路是结膜入路.常规结膜入路往往切开穹窿结膜,但对于瘤体大于1.5 cm时则不适合[2],我们将该方式加以改良,治疗1例球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姜纯  陈华  李虹霓  黄梓才  周忠夏 《广东医学》2005,26(9):1261-1262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开眶术治疗眶肌锥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8例肌锥内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外侧开眶“T”形皮肤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术后眼球全部复位,眼球运动正常,视力无明显损害。结论改良外侧开眶术有不破坏外眦角结构,不切断外眦韧带,不损伤结膜,暴露好,复位缝合方便的优点,可提高肌锥内肿瘤摘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miR-30a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病变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入选88例ACS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42例)和ACS组(46例)。用IVUS检测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RI),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血浆miR-30a的含量。研究ACS组斑块负荷、RI和血浆miR-30a的变化。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斑块负荷、血浆miR-30a和RI的关系。  结果  与SA组比较,ACS组患者斑块负荷增加[(62.82±4.40)%比(68.32±4.59)%];RI增加(0.90±0.03)比(1.15±0.05);血浆miR-30a升高[(8.10±1.09)2-ΔΔct*104比(11.66±1.19)2-ΔΔct*104](P < 0.05)。RI和斑块负荷(r = 0.482,P = 0.000)、血浆miR-30a水平(r = 0.817,P = 0.000)呈正相关。  结论  ACS患者早期已发生冠状动脉正性重构,血浆miR-30a可以作为ACS早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血酶活化标记物-纤维蛋白单体(FM)在外科术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3例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出血量。记录手术前(T0)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当日(T1)纤维蛋白原(Fib)和术后24 h(T2)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等指标。根据FM检测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统计描述患者临床资料;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的因素;双变量相关性分析FM与Fib及DD的关系;方差分析不同疾病组FM的差异。  结果  (1)共纳入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93例,平均年龄(59±13)岁,男性49例,女性44例。其中61例是恶性肿瘤患者(66%),32例是非肿瘤患者(34%);(2)纤维蛋白单体(FM)正常水平组(≤5 μg/mL)9例(9.7%),FM(4.32±1.07) μg/mL;低水平组(6~54 μg/mL)39例(41.9%),FM(20.67±13.25) μg/mL;中水平组(55~103 μg/mL)11例(11.8%),FM(73.96±13.38) μg/mL;高水平组(≥104 μg/mL)34例(36.6%),FM(172.30±26.78)μg/L,方差分析(ANOVA)显示正常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达600~1000 mL和胃肠道手术会影响FM的浓度(P < 0.05)。vWF、AT-Ⅲ、肝脏恶性肿瘤、肾脏恶性肿瘤、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年龄、性别均对纤维蛋白单体(FM)浓度无明显影响(P > 0.05);(3)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FM与T0、T1时间Fib无相关性,但是与T2时间Fib呈负相关(r = -0.258,P < 0.05),T2时间DD与FM呈正相关(r = 0.536,P < 0.001);(4)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76.4 μg/mL)浓度明显高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25.7 μgmL),DunnettT3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纤维蛋白单体(FM)反应凝血酶的激活,与DD二聚体成正相关性,术后监测纤维蛋白单体(FM)有助于判断血栓事件。外科术后凝血酶大量活化(即FM升高)与纤维蛋白原(Fib)呈负相关性,即凝血酶大量活化会水解纤维蛋白原(Fib)导致纤维蛋白原降低,外科术后应关注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免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及IL-6的水平,探讨其在CTEPH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TEPH患者5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右心功能正常组(观察组1)、右心功能不全组(观察组2)。选取同期就诊符合条件的无肺动脉高压人群共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及NT-proBNP的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  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血清中TNF-α、IL-6、NT-proBNP浓度依次升高,TNF-α的浓度分别为(13.54±6.37)pg/mL、(25.20±11.87)pg/mL、(40.75±1.74)pg/mL,IL-6的浓度分别为(6.04±2.89)pg/mL、(8.56±4.25)pg/mL、(4.95±5.24)pg/mL,NT-proBNP的浓度分别为(265.07±132.47)pg/mL、(719.52±345.23)pg/mL、(1250.00±421.22)pg/mL,各组间TNF-α、IL-6、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SP亦依次升高,分别为(32.07±6.15)mmHg、(57.04±11.26)mmHg、(73.22±11.79) mmHg,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分析显示TNF-α、IL-6的水平与NT-proBNP、PASP呈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CTEPH高压患者中存在炎症因子TNF-α、IL-6的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可反应右心功能、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代谢相关指标、血细胞分析、肾功能、乙肝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筛查得到的指标全部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1)A组 vs B组:男性占比(76.67% vs 87.62%)、HBeAg阳性占比(49.17% vs 53.91%)、CHOL[(4.89±0.95)mmol/L vs(4.23±1.17)mmol/L]、HDL-C[1.10(0.94~1.28)mmol/L vs 0.90(0.53~1.18)mmol/L]、LDL-C[3.03(2.52~3.60)mmol/L vs 2.70(2.05~3.19)mmol/L]、PLT[(202.47±60.79)×109/L vs(173.37±60.89)×109/L]、BUN[4.51(3.83~5.41)mmol/L vs 3.92(3.37~5.02)mmol/L]、UA[369.00(314.00~421.00)μmol/L vs 338.50(292.00~397.25)μmol/L]、Ln(HBV-DNA)[12.79(7.82~17.31)IU/mL vs 15.44(12.64~17.76)IU/mL]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LT[OR(95%CI) = 0.993(0.987~0.999)]、BUN[OR(95%CI) = 0.726(0.565~0.932)]、UA[OR(95%CI) = 0.994(0.990~0.998)]、HDL-C[OR(95%CI) = 0.175(0.060~0.510)]每下降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7%、27.4%、0.6%、82.5%;Ln(HBV-DNA)[OR(95%CI) = 1.138(1.045~1.239)]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增加13.8%,均P < 0.05。  结论  HBV-DNA、HDL-C、BUN、UA、PLT是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宁市婴幼儿及儿童血清脂溶性维生素水平,为安宁市儿童合理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选取昆钢医院儿童体检中心925名婴幼儿及儿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检测血清中脂溶性维生素;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进行脂溶性维生素营养水平分析。  结果  925例婴幼儿及儿童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平均水平及不足和缺乏率分别为:(284±3.84)ng/mL,61.08%(565/925);(34.27±0.46)ng/mL,1.73%(16/925);(8.47±0.16)μg/mL,12.11%(112/925);(0.46±0.03)ng/mL,19.68%(182/925)。不同年龄段(3岁以下,4~6岁,7~12岁)之间及不同季节之间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安宁市婴幼儿及儿童维生素A严重缺乏,需要密切关注,合理补充。由于天然的日照优势,维生素D营养水平较好,因避免盲目过度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将3~12岁屈光性弱视患者63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照组予传统精细目力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d,共随访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Titmus近立体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Worth四点灯,对比2种训练方法在改善儿童弱视患者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6月后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值更大(P < 0.001)。对轻、中度儿童弱视、3~6岁及7~12岁儿童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患者,观察组BCVA提高值均较对照组大(P < 0.05);(2)观察组Titmus近立体视及眼间抑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治疗后pVEP P100波振幅(15′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 < 0.001)。(4)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的LogMAR视力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呈正相关,与双眼屈光参差量呈负相关。  结论   (1)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在提高弱视儿童单眼视力及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精细目力训练。(2)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年龄具有相关性;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患者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双眼屈光参差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给予早产儿父母运动指导后对婴儿运动发育的影响。  方法  纳入153名研究对象,分为早产指导组(47例)、早产对照组(50例)和足月对照组(56例)。给予早产指导组婴儿父母3个月的婴儿运动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对照组婴儿对父母进行常规养育指导。婴儿1岁时进行发育评估。  结果  1岁时发育评估比较,早产指导组婴儿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育商均显著高于早产对照组婴儿[大运动,早产指导组(91.9±9.4),早产对照组(86.6±9.6);精细动作,早产指导组(87.9±9.3),早产对照组(83.9±10.0);P均 < 0.05],与足月对照组婴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为家长提供婴儿运动相关知识及运动功能的指导培训,由家长在家庭中实施对婴儿的早期运动干预是可行的,对早产儿1岁时的运动发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使用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simplified 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denture,SBPD)修复牙列缺失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收集深圳大学总医院牙列缺失拟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全口义齿(conventional complete denture,CCD)修复方法(n = 13)和SBPD修复方法(n = 13)制作全口义齿,于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填写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在咀嚼功能、舒适性及固位功能方面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显著高于CCD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P < 0.05)。  结论  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多普勒参数在早期妊娠不确定丢失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64例早期妊娠胚胎存活力不确定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其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参数,以随访后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将不可存活宫内妊娠者纳入研究组,可存活宫内妊娠者纳入对照组。  结果  不可存活妊娠组mUAPI(2.16±0.50)、mUARI(0.82±0.07),低于可存活妊娠组mUAPI(2.93±0.48)、mUARI(0.8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可存活妊娠组黄体血流PI(0.85±0.13)、RI(0.56±0.06)、高于对照组黄体血流PI(0.75±0.13)、黄体血流RI(0.5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子宫动脉及黄体血流搏动指数对早期存活力不确定妊娠临床咨询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碘-125粒子放疗胃癌过程中微小RNA(miR)-193b-5p的作用.方法 以胃癌细胞系BGC-823作为对象,建立碘-125粒子体外照射模型,采用小分子RNA测序技术检测miRNA的表达谱.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碘-125辐照组和非辐照组细胞中miR-193b-5p的表达水平,使用hsa-miR-193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