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新安医家家族链涌现了大量的新安医家,促进了新安医学专科特色形成,有效地继承和发展了新安医学理论与临床。认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新安医家家族链形成的特殊原因主要是与新安的宗法制和文化发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安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可大致分为以汪机为主的创立时期及以孙一奎为主的传承发展时期。其诞生于明清时医滥用苦寒滋腻之品的时代背景下,创始人汪机因徽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临证多脾胃虚损的临床实际,通过融合朱丹溪、李东垣之说及道学、理学、佛学等哲学思想,并借助白术等道地药材的优势,提出固本培元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思路。此后,在师徒相授和宗族世医传承的保证下,以汪机众多弟子门生为主体的众多新安医家传承其学,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固本培元的学术内涵,从而使得新安固本培元派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以新安医家生平事迹及其相关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内在动力、传承方式、行医准则、经世致用四个方面,对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儒家孝文化对新安医学的影响体现在:为新安医学提供优质的儒医资源、铸就父子相传与师徒相授的医学传承方式、培养新安医家“仁”“义”兼修的行医准则、推动新安医家发挥程朱理学的“经世致用”精神。基于对儒家孝文化精神内涵与外延的深刻把握,新安医家孝而行医、精研医理、延续医术、修仁行义、关注民生、尽忠报国,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目标。[结论]新安医学中所体现的儒文化特质与人文精神,对于当代医学生与医务工作者的医疗实践活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泛调研新安槐塘程氏宗族谱牒家承、地面宗族古迹遗存以及地方志中的有关记载,结合新安槐塘程姓医家的医著,搜集与其家族医学传承有关的资料,再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般性的规律,并结合典型医家,阐述新安槐塘程姓医家的内在联系及传承关系。揭示槐塘程氏家族医学传承对医学传播、普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明清新安世医在明朝嘉靖年间形成学有所传、业有所精、各科齐全的世医群体,总体人数不少于300人,占明清新安医家总数的1/3。明清新安世医特征鲜明,呈现医而好儒、医儒兼通的文化气质和理论有渊源、临床有真授的专业素养。明清新安世医的形成是明初世医制度、明中叶徽州宗族医疗保障及明清徽州社会尊医贵儒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孙一奎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一奎是明清时期“新安”地区杰出医家之一。为了解其学说全貌,笔者通读了孙氏现行传世医著,查阅了有关史书、志书,现将其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作如下介绍、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玲珑医鉴》与濒临失传医著《寿世医鉴》同属晚清时期武陵地区中医药学著作,分别由秦子文和王文选两位著名医家著成。笔者在研究武陵地区中医药文化传承及特色诊疗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两书有多条目录标题及内容相同或相似。由此笔者对《玲珑医鉴》和《寿世医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 :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帖”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 ,传承至今 ,计 45 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 ,传有“末药”等名方 ,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本研究利用新安养生的文化与优势,通过系统整理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挖掘整理新安医学养生方法文献,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著名医家与医著甚多,且各具特色。广泛深入地研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系统而全面地整理新安医家的医学著作,对继承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刊从今年起,开辟“新安医学研究”专栏,欢迎广大作者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有重视养生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新安医家颇重视养生。新安医家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养护元气的思想结合起来,撰写了许多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留给后人。通过系统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众多论文、著作与医案等文献,挖掘整理明清时期新安医学养生方法,彰显新安医学养生理念,发扬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中医养生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徽州地域,文教发达,儒风独茂,医家辈出。新安儒士对医学领域的涉足,确保了传统世家医学不仅在临床辨证思维以及医学文化理论研究方面都蕴含了儒文化思想;同时,在医德及个人修为上也更高一筹,亦儒亦医。故文章从"新安王氏医学"以及古徽州地区医学世家已有的医学文化、德行修为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域文化和世家流传对于新安王氏家族特色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强调医学家族在医风、医德、医技上的传承以及其在现今教育领域的深层影响,从而肯定新安王氏家族在新安医学史学及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通过本研究丰富完善王氏家族医学文化理论体系,以期发扬传承王氏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3.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徽州歙县定潭“张一贴”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贴”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传承至今,计45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传有“末药”等名方,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安徽中医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新安医学的传承、研究和开发,逐渐形成“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方剂学教学应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任务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将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以及新安医学的现代研究进展等融入其中。具体方法为总论概述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理论的贡献,各论突出新安医家学术思想和制方特点,联系新安医家有关论述和用药经验剖析药物。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学是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医家辈出,医著宏富;学术创新,影响深远;名医世家,经久不衰;学术交流,引领时尚;海外传播,广受关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继承与创新、学派纷呈与和谐融通、家族传承与学术传承、以儒通医与融合道佛、"地理新安"与"医学新安"、中医科学与微学文化这6个"有机统一与结合"方面.  相似文献   

16.
医说张杲     
自宋代至清末,徽州共有名医858人,编撰医籍852部,其中皖南新安(今安徽歙县)就有名医304人、医籍378部。从宋神宗元丰年间至宋末,有名医14人,有2人写了3部医学著作。歙县张扩,从学于湖北蕲水庞安时,随后又到四川向王朴学习脉诀,于是医名大振。张扩之学传其弟张挥,又传其子张师孟。张挥再传于其子张彦仁,继传于其孙张杲,传承世医达110余年,成为新安名医世家。张门世祖三代为医,其中医学成就达巅峰者,莫过于张杲。  相似文献   

17.
明清吴中与新安医家的学术交流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中医派与新安医学是明清江南的两大地域性医学学派,涌现出不少医学名家。两地医家在学术方面相互交流、彼此交融,他们仿士人结社创办医学团体,明代新安名医徐春甫组织了"一体堂宅仁医会",清未俞世球创办了"槎溪会课",成为两地医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以新安医家汪机为代表的石山学派与吴中医家之间在学术上相互学习传承。  相似文献   

18.
《证因方论集要》是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的著作,该书秉持“证各有因,因各有方,方各有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新安医学是指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的徽州区域综合性医学。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伴随着徽学的兴旺发达而有过辉煌的历史。新安医学不仅有庞大的医家群体,宏富的医学著述,其一些学说学派更曾主导着全国中医学术发展的主潮流。总结新安医学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三方面:文化的交融性、学术的传承性、流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对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和现代数据库挖掘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从新安医学在衢州地区传承的源流以及雷氏医学对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徽州、衢州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明清时期,新安医家和衢州医家的传承和交流十分密切,促进了两地医学的互动融合。新安医学在学术思想上崇尚中医四大经典,对诸子百家学说也研究颇深,雷氏医学在此基础上勇于发展创新,将瘟疫与温病进行区分,并创造全新的时病辨治体系。新安医学以辨脏腑经络为纲,辨阴阳、病程、病位及病性为目,雷氏医学辨治以脏腑辨证为主,并有机结合审因论治、分层论治、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等多种辨治方法。新安医学临证遣方常经方、时方并蓄,并自创新方、新法,注意酌盈济虚,雷氏医学也强调有法才有方有药,更加明确提倡用法而不用方,“以法代方”。新安医学用药精简轻灵、主次分明,雷氏医学其用药也具有“轻、灵、精、专”的特点。新安医学调摄养生注重固本培元、治调结合,雷氏医学更注重调理脾胃,防治并重,认为不能仅靠治疗,平时在三因制宜的指导下进行养护更为重要。[结论]雷氏医学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新安医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提出独特见解,丰富了中医理论,值得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