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变化,探讨其对APL患者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APL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APL患者治疗前(初诊组)、完全缓解组(CR组)血清β2-MG、血浆D-D、FDP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1)APL初诊组血清β2-MG、血浆D-D、及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血清β2-MG、血浆D-D、FD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PL初诊组血浆D-D与FDP水平呈正相关(r=0.793,P0.05)。结论血清β2-MG、血浆D-D及FDP联合检测对APL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尹有美  沈桂堂  窦宇明  李阳  康大庆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54-1254,1328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预警和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将重症乙型肝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ml/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的血浆D-D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浆D-D的变化及转归。结果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D阳性率71.1%,血浆D-D水平(3.09±1.01)mg/L。血必净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D-D水平降低;第7天治疗组D-D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D-D较对照组降低进一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病死率(15.0%)与对照组(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乙型肝炎患者D-D阳性率高,D-D水平升高与肝炎病情加重有关,凝血反应可能参与了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血浆D-D的表达,改善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动态监测D-D对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有预警作用,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其降解产物(FDP)在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62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作为肺栓塞组,根据肺栓塞高危与否分为高危组10例,中危组35例,低危组17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0例和无效组22例,同时选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D-D.Fib和FDP水平。结果 肺栓塞组血清中D-D.FDP水平较对照组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93,P<0.05)。治疗前,肺栓塞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血清中D-D.FDP水平较低危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4.93,P<0.05)。经过治疗,3个亚组血清中D-D.FD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64.2.97.3.56.3.82.2.95,P<0.05)。经过治疗,无效组和有效组血清中D-D.FD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53.3.73.3.06,P<0.05)。结论 肺栓塞患者血清中D-D.Fib和FDP水平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有关,经治疗后血清中D-D和FDP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将D-D.Fib和FDP三者联合对判断肺栓塞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以及在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血浆(D-D)水平的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2)对恢复期病人进行血浆(D-D)水平的检测,根据恢复期血浆(D-D)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升高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急性期下降者与恢复期病人血浆较急性期升高者的预后进行比较,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病人(D-D)水平的检测可做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朝金  潘小芹  王逊 《当代医师》2013,(10):1375-1376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和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骨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就诊的骨折患者53例(骨折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23例(DVT组)及同期正常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浆FDP和DD水平,并就不同骨折部位的血浆FDP和DD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骨折组及DVT组患者血浆中FDP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FDP水平明显低于DVT组(P〈0.05)。(2)骨折患者血浆FDP总阳性率为45.28%,DD总阳性率为54.72%。不同骨折部位患者FD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D在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浆FDP及DD水平可密切关注体内凝血及纤溶的状况,对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检查在判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合并DIC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维甲酸或合并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动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合并DIC。其中15例患者均在35天内获得完全缓解。PT、Fbg、D-D和FDP均明显异常,与临床出血症状、DIC相关;aPTT、TT和AT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动态观察血浆Fbg、D-D和FDP有助于判断DIC存在与严重程度,Fbg水平对指导血制品输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足月正常孕妇58例,妊高征患者62例,选择健康体健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东亚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浆D-D和FDP检测。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血浆D-D和FD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和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溶指标D-D和FDP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D-D与FDP联合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15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bg和D-D含量。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发未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bg、D-D含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口腔颌面部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Fbg及D-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仍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Fbg、D-D含量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秀娥  王禺  王双云 《西部医学》2012,24(9):1794-179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ACL900全自动血凝仪,通过胶体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血浆D-D和FDP含量及阳性检出率,AMI组比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比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D和FDP的含量可作为AMI的诊断指标及UAP和SAP的鉴别诊断指标,D-D和FDP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D-D)与老年脑梗死(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CI患者为CI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BNP、D-D、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CI组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35);并根据随访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83)和预后良好组(n=35),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时血浆BNP、D-D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CI组吸烟比例、血浆BNP、D-D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NP、D-D与CI密切相关(P<0.05);血浆BNP、D-D水平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BNP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24%、85.29%,血浆D-D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90%、70.59%(均P<0.001)。结论 BNP、D-D在老年CI患者血浆中呈异常表达,并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血浆D-D、FD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动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D-D和FDP指标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肝病组的D-D和FDP均有显著性的差异,其阳性率依次为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尤其以重肝、肝硬化和肝癌更为显著。结论:检测血浆FDP和D-D水平,对肝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早期发现隐匿型DIC、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CE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6例为病例组,同期在院体检健康者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EA、FDP、CRP、D-D水平,根据96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73例)与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血清CEA、FDP、CRP、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EA、FDP、CRP、D-D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EA、FDP、CRP、D-D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CEA、FDP、CRP、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CEA、FDP、CRP、D-D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FDP、CRP、D-D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FDP、CRP、D-D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FDP、CRP、D-D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外周血中呈高水平,血清CEA、FDP、CRP、D-D联合检测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a)[Lp(a)]和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比值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4例健康人的Lp(a)和D-D、FDP水平,并计算出D-D/FDP比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Lp(a)和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Lp(a)和D-D/FDP比值明显升高,但Lp(a)与D-D/FDP比值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血浆D二聚体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 h及第3天,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发病早期可能存在暂时性的、纤溶活性增高的倾向.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创伤性断指患者术前凝血状态的变化,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方法检测新鲜断指患者(Ⅰ组)术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血浆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和D二聚体(D-D)含量;以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组(Ⅱ组),同时测定新鲜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Ⅲ组)术前的D-D含量。结果Ⅰ组PT(INR)和TT明显长于Ⅱ组(P〈0.05),Fbg明显低于Ⅲ组(P〈0.01),而aPTT、D-D、FDP和AT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Ⅰ组D-D含量明显低于Ⅲ组D-D水平(P〈0.01)。结论创伤性断指患者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以外源性凝血功能增强为显著,D-D对末梢血栓的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16.
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DIC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D-D、FDP、3P的变化并分析与并发DIC有无相关性。方法检测250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其中72例并发DIC)的PT、APTT、D-D、FDP、3P试验,并分析比较这些试验结果的表达水平及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并发DIC的相关性。结果各种实验室指标的阳性率不同,D-D试验的表达水平较高,PT与APTT、FDP与3P、3P与D-D的阳性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其余各指标两两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选择恰当的实验指标组合可降低DIC的漏诊率和增加实验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FIB、FDP、D-D在早期判定患儿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D二聚体(D -D)在早期判定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HSP患儿行FIB、FDP、D-D水平检测,并作相关对照分析.结果 HSP组FIB、FDP、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紫癜性肾炎组(HSPN)较普通型紫癜组FIB、FDP、D-D水平更高,FIB、FDP、D-D水平越高者,易早期出现肾损害,预后亦越差.结论 HSP患儿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继发性纤溶异常参与肾损害.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联合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3(AT-3)、D-二聚体(D-D)水平监测在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重症创伤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为观察组,纳入重症创伤不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伤后1周存活率、伤后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FDP、AT-3、D-D及治疗前30 min和治疗后24 h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治疗前30 min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AT-3、D-D水平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PT、TT、APTT、FDP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伤后1周存活率和6个月生活质量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凝血四项联合FDP、AT-3、D-D水平监测可全面反映重症创伤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病情,对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敬  赵平  谢吉良  汤国彬   《四川医学》2022,43(7):685-689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并行EVL 7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周内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D、FDP、血小板水平、肝硬化类型、肝功能分级等差异。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出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术前D-D和FDP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D(OR=4.411,P=0.007)、FDP(OR=0.670,P=0.042)和急诊手术(OR=0.148,P=0.021)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D-D、术前FDP、术前D-D+术前FDP的AUC分别为0.866、0.754、0.907,术前D-D的最佳截断值为2.82,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88.7%;术前FDP的最佳截断值为7.86,灵敏度为52.6%,特异度为92.5%;术前D-D+术前FDP的最佳截断值为0.115,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73.6%。结论 术前血浆D-D、FDP对EVL术后早期再出血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