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对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作者从近年来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制备的动物选择、模型评价、模型类型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建立可靠稳定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疾病预防和治疗起重要作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力衰竭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但目前对于ISO诱导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损伤机制报道比较杂乱,现认为ISO主要是通过干扰线粒体能量代谢、诱导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诱导心肌损伤。该文就ISO诱导心力衰竭的病理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为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心力衰竭,迫切需要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综述了化学类药物制剂致心衰的动物模型,物理手段建立的心衰动物模型,中医药防治心衰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评价,以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心力衰竭,迫切需要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文献,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应用,同时比较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川 《医学综述》2011,17(8):1154-1157
心力衰竭为慢性进行性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病症。现主要介绍用于心力衰竭研究的疾病动物模型,包括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法、阿霉素法、冠状动脉结扎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心室快速起搏法。另外,介绍结合中医理论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主要有心气虚症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气虚血瘀症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阳虚衰症心力衰竭动物模型、阳虚水停症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宾  李力 《医学综述》2011,17(11):1601-1604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造模方法对研究心力衰竭的领域有所差异,并且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实验设备、技术、经费、时间等问题。为能更好地研究心力衰竭,现对近年来常用心力衰竭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基因技术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建立可靠稳定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对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疾病预防和治疗起重要作用.然而右心室衰竭模型的建立、维持和长期观察均有一定困难,但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近年来右心衰竭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动物选择及造模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综合征,建立合适的慢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的关键。小型猪因其在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方面更接近人类,故建立小型猪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较成熟的小型猪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制备方法主要有心肌梗死型、前负荷过载型、后负荷过载型、药源型和心动过速型等。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急慢性心肌损伤发展的常见结局[1]。近年来,随着有关心力衰竭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的开展,人们对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防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中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心力衰竭的基础研  相似文献   

10.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和老龄化时可显著增加心衰的发病率,目前其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时尽量模拟临床发病诱因和特征,可以更真实地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重点综述构建舒张性心力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和各自的特点,为将来更多的研究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34-37+46+封三
目的 探讨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9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已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132例,按照Child-Pugh肝功能的得分将患者分为3个等级:A级、B级、C级,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肝功能分级与心衰严重程度指标如NYHA分级、NT-proBNP、LVEF的关系,住院时间及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全因死亡率。结果 入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Child-Pugh A级占比最多;病史特征上,Child-Pugh A、B级心力衰竭患者以合并冠心病病史居多,而Child-Pugh C级心力衰竭患者以合并扩心病病史居多(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越高,其心衰的NYHA的分级及NTproBNP的水平也越高,同时LVEF的水平越低(P0.05)。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越高,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随访1年的全因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 肝功能损伤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较常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可用于判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在长期随访中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付莉 《医学综述》2012,18(7):986-98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其患病率在逐年增加。从病原学的角度研究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并与心力衰竭的发展互为因果,但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近年来,随着端粒和端粒酶在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中重要作用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也为阐明心力衰竭尤其是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开拓了一条新途径。现就端粒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在老年心力衰竭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定州市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定州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方法对定州市3所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β-受体阻滞剂2006-2009年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率分别为18.78%、27.34%、43.90%和53.81%,总使用率为37.98%,有逐年增高趋势,医生在诊治慢性心力衰竭中,β-受体阻滞剂的无服药医嘱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心功能Ⅳ级患者β-受体阻滞剂长期服药率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Ⅱ级患者(P〈O.05),服药过程中停药率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Ⅱ级患者(P〈0.05)。结论定州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例较低,虽有逐年增加趋势,但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the one of the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that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and cause of death globally. Mortality rate has increased 40%-50% in advanced cardiac failure and 15%-25% in mild to moderate cardiac failure within one year of diagnosis.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biochemical 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prognosis and staging of heart failure. Cardiac Troponin I may be a novel useful tool in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ho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progressive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death. Thirty six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ases and thirty six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serum cardiac troponin I and Ejection fraction were measured. All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NYHA class they belong. Cardiac troponin 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F cases than the controls. Troponin I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mong groups. EF of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s and also differed among group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diac troponin I and progressive decline of ejection fraction was evident in this study. Cardiac troponin I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progression of heart failure. Thus, Cardiac troponin I could be used to stratify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failure in to high and low risk groups for future cardiac events. Cardiac troponin I could also be used as a very important marker for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相似文献   

15.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n=64):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对照组(n=42),只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在给药后1个月、半年及三年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依次为60.9%、81.2%、84.4%;对照组依次为60.0%、68.3%、73.3%;治疗组在半年后即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6.
沙小龙  王倩 《吉林医学》2014,(14):80-82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的诊治方法。方法:选取19例患者,并对其妊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者症状在6~12 h内迅速控制心力衰竭症状,18例7~12 d治愈出院,1例因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转综合医院治疗。半年后随访均无母婴死亡。结论:妊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尽快诊断、及时抢救、合理用药、选择合适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A 43 year old man with inoperable aortic coarctation and severe hypertension requiring near maximal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was admitted in severe heart failure.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heart failur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incompletely controlled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 was started. Serum creatinine was normal before starting the ACE inhibitor and on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The patient was re-admitted a week later with gross fluid retention and in renal failure. In the absence of alternative causes, a diagnosis of ACE inhibitor-induced renal failure was made and treatment was stopped. The patient required haemodialysis for 2 days and within 1 week the renal function had reverted to normal and has remained so for 1 year. We propose that the renal haemodynamics in severe aortic coarctat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bilateral severe renal artery stenosis and advise caution in the use of ACE inhibitors for adults with aortic coarc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死亡的239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为主,分别为46.4%、21.3%;心力衰竭后总的生存期为5年(2-10年),男性生存期4年(1-10年),女性生存期5年(2-15年);死亡方式依次为:泵衰竭144例(60.3%),其他并发症死亡44例(18.4%),猝死36例(15.9%),脑梗死8例(3.3%),死因未明3例(1.3%),脑出血2例(0.8%)。结论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是心力衰竭住院死亡的主要病因;心力衰竭主要死亡方式为泵衰竭和猝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用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伊贝沙坦150mg Qd和比索洛尔5mg Qd,对照组口服伊贝沙坦150mg Qd,疗程为1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和左心室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6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改变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O.05)。两组患者左室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伊贝沙坦与比索洛尔合用可明显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伴有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685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按入院时静息心率分为4组,A组心率<60次/min,B组心率60~70次/min,C组心率71~90次/min,D组心率>90次/min。分析各组患者在1年内的死亡率。【结果】1年内A组全因死亡率为10%,B组为18%,C组为20%,D组为35%(P<0.0001)。【结论】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伴有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因此静息心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