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概念及其药物治疗作一综述。方法 对充血性心力衰谒的新认识和治疗新成果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展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认识和药物治疗领域的最近成果。结论 根据舒张期和收缩期心衰选择用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将会有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心功能的关系,探讨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以及正常健康受试者30名,行心脏彩超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莹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BNP水平;随访2年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受试者(P〈0.05),同时BNP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BNP水平与2年终点事件发生有关。结论BNP水平与心功能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同时有助于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48例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力衰竭患者和 2 6例正常人的甲状腺功能 ,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降低 ,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判断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张博 《西部医学》2006,18(3):302-30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特点。方法检测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5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4、游离T3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对比。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3、游离T3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而血清T4、游离T4、TS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合并病态甲状腺功能状态,是充血性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按NYHA分级,心功能Ⅲ~Ⅳ级者为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发现,一部分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洋地黄、儿茶酚胺类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而以氨力农为代表的正性肌力药的临床应用,为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此本文选择25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氨力农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联合应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影响。方法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10%,对照组有效率79.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纠正及预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崔华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0,29(1):60-62
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对其患者作出准确的预后判断,使高危患者及时接受早期的治疗及干预正在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预后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其异常程度与其预后密切相关[1、2],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已被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平均动脉压所证实。疏甲丙脯酸被公认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心功能状态和预后,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已成为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西医手术、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很少,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较多,但仍不能取得理想疗效。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尚不完全统一,临床缺乏标准的证候判定方法,因而准确地辨证论治、因证施药成为中医中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挑战,充分了解中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学特点,尤其是对于作为诸多分型中最为常见的气虚血瘀证特点的研究已成为准确辨证论治的重中之重,这对于今后指导临床干预,提高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大大改进了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血管扩张剂与洋地黄及利尿剂联合应用既能增加心脏泵功能,又能减轻心脏负菏,起着良好的辅助作用。血管扩张剂种类甚多,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已日益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常见临床综合症,预后差,病死率高,需长期药物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