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Miao Z  Ling F  Li S  Wang M  Hua Y  Guo D  Dong Y  So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57-660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和操作技术及疗效。方法 7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有反复发作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无效。其中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末段1例,基底动脉1例,椎动脉颅内段2例。使用冠状动脉支架,采用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使狭窄血管扩张。结果 7例患者在血管造影上狭窄程度明显改善,从术前平均狭窄83%下降到5%。其中1例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支架置入部位未见再狭窄。1例在手术过程中有颅内出血,6例在0-3个月内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或中风发作。结论 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可以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但这一结果还有待长期随访以及其技术和应用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复杂动脉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脑血管造影术对其栓塞效果进行评估,术后6个月根据脑血管造影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栓塞程度为95%的有25例,90%的有10例,80%的有5例,<80%的有2例。术后6个月随访,58例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现象,25例栓塞程度为95%的患者中有6例脉瘤颈略有缩小,10例栓塞程度为90%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瘤颈缩小,5例栓塞程度为80%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瘤颈略扩大。术中1例患者出现出血现象,1例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术后肌力轻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3%。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可调式辅助支架对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10月在本科室住院的患儿,随机对其中的40例利用自行研制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可调式辅助支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观察组),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和患儿亲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穿刺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患儿亲属满意率显著提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可调式辅助支架对静脉穿刺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天  朱磊  李刚  谢坪 《西部医学》2010,22(10):1805-1807
目的探讨网孔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基底动脉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52例宽基底动脉癌患者(共55个动脉瘤),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1~67岁,平均50.5岁,治疗过程中分别使用了球扩式支架及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基底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40个,部分栓塞15个;术中3例支架移位,2例弹簧圈与支架缠绕、解旋,1例支架急性血栓形成。其中死亡1例,重残1例,轻度致残1例。结论网孔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宽基底动脉瘤虽安全可靠,但术中支架并发症不可忽视,即时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对骨牵引患者预防足下垂及内外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下肢固定保护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并且减少足下垂及内外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患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颅内破裂的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在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无出血及脑梗死情况发生;术后股动脉鞘管处血肿形成1例,热敷处理后吸收;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术后3周颞叶出血脑疝形成放弃抢救。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血栓形成。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时使用替罗非班能预防术中血栓形成、不增加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出血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疗效并分析相应并发症.方法:14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75例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作为观察组;70例采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作为对照组.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程度以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来评价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每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做分析.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即时完全栓塞率分别为77.1%和78.6%,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7.1%和94.7%,亦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5.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其中对照组患者于术中出现1例弹簧圈移位,1例动脉瘤破裂和1例缺血性脑卒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出现1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血管痉挛和1例脑缺血症状. 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可替代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159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组92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7.90±12.02)岁;单纯弹簧圈栓塞组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8.23±13.25)岁.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并发症,术中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辅助栓塞组完全栓塞率为83.6%,明显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组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辅助栓塞组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并发症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3.0%、13.4%和20.8%,单纯弹簧圈栓塞组围手术期出血性并发症、缺血性并发症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4.5%、8.7%和11.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期内,支架辅助栓塞组复发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组复发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两种辅助栓塞技术与围手术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预后情况,将结果转换为GOS评分,并分组统计;统计学分析两种栓塞技术与围手术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148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55例,围手术期预后良好率74.5%,重残率20.0%,死亡率5.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93例,围手术期预后良好率84.9%,重残率9.7%,死亡率5.4%;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围手术期预后支架辅助栓塞优于球囊辅助栓塞.  相似文献   

11.
徐鹏 《黑龙江医学》2019,43(5):449-450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七一中心医院接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急性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患者100例(共100枚动脉瘤),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动脉瘤栓塞情况以及影像随访结果,综合对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释放到位。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Ⅰ级栓塞42例(42%),Ⅱ级栓塞35例(35%),Ⅲ级栓塞23例(23%)。1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6%),其中出现血栓11例(11%),5例发生在术中,6例发生在术后2小时内,通过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症状消失,2例患者出现永久遗留性偏瘫,2例支架打开情况不理想,经过球囊扩张后情况明显改善;5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动脉瘤出血的情况,通过继续填塞后得到控制。术后6~11个月进行影像随访,结果显示9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90%),9例患者动脉瘤情况稳定(9%),1例患者出现动脉瘤复发的情况(1%),10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动脉瘤出血的情况,mRS评分≤2分(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83例(83%),mRS评分3~5分(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17例(17%)。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但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替罗非班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种不同紧急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支架辅助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按紧急抗血小板药物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紧急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静推,维持剂量泵入24 h后,改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口服3个月;B组为术前紧急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或鼻饲,术后24 h续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口服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出血率、梗死率、死亡率及NIHSS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胃肠道出血率和NIHSS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梗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支架辅助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术前负荷剂量及术后24 h维持剂量替罗非班与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顿服相比,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79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支架配合弹簧圈治疗宽颈大型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使用使用微导管穿越支架(stent-jacket)"技术,"支架稳定微导管(stent-jailing)"技术,"Y型支架(Y-configuration)"技术,"冰淇淋(Wafflecone)"技术,对吻支架(Kissingstent)技术等,治疗27例颅内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结果 16例致密填塞,11例大部分栓塞。所有患者术前症状不同程度地改善。3~9个月后复查,4例出现弹簧圈压缩、动脉瘤再通,进行第二次栓塞治疗。其余动脉瘤稳定。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可以提高致密栓塞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大型宽颈动脉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颈内动脉血泡样破裂动脉瘤(BB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B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治疗,其中恢复良好出院8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0~1分],遗留后遗症出院2例(mRS评分2~3分),1例老年患者病危自动离院(mRS评分5分),8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急性期破裂BBA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VADA) 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支
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技术对21 例VADA 的病人进行治疗,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 21 例病
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分别是10 例( 47.6%) 、6 例( 28.6%) 、5 例( 23.8%) 。术
后19 例病人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 36mo。其中VADA 完全栓塞17 例( 89.5%) ( 部分栓塞和近全栓塞中9 例
达到完全栓塞) ,有显影2 例( 10.5%) 。随访期间16 例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3 例术后临床症
状未见改善。结论: 随访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评价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16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血管造影对病人进行疗效随访观察,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6例宽颈动脉瘤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16例病人术后一年均进行DSA随访,动脉瘤无复发;远期疗效仍需长期随访结果。结论:支架及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药常用以辅助手术治疗,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使用,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和杀伤残存的癌细胞,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新辅助与辅助放化疗因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已成为美国胃癌根治术前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化疗亦在减少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阳萎是男子常见的性功能障碍,国外报道发病率约为10%l’1。阳萎分器质性与非器质性两人类。非器质性是由心理因素引起。器质性大多数是血管性阳萎l‘]。现代阳萎治疗用具对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我们根据阴茎勃起的原理及参考古今中外部分性用具,研制了阴茎支架,经过临床23例患者的使用观察随访,效果很好。工研制与应用1.1材料与构造:其原材料为特种金属制成的内芯直径为0.7__,外包以无毒塑料套管,其直径(合内芯)为1.smm。由二根支柱联接于前己状桥和后弓状桥构成如附图。按支柱长短分3种型号:小号长度7Cll,中号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疗效、并发症及其应用价值.方法32例患者,共37枚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32例患者37个动脉瘤,术中栓塞完成后立即DSA检查显示:完全栓塞19例(59.38%),次全栓塞7例(21.88%),不完全栓塞6例(18.7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5例(15.63%),血管痉挛者2例(6.25%),支架轻微移位、塌陷者1例(3.13%),弹簧圈脱逸者1例(3.13%),脑栓塞1例(3.13%).术后随访3个月~1年,全部随访.格拉斯预后评估:5分22例(68.75%),4分8例(25.00%),3分2例(6.25%).结论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可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支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