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及根除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有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 2 5 2例 ,按类型分为 4组 ,在根除治疗前后分别于胃底、胃体、胃窦多部位活检 ,行病理学及HP检查 ,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采用丽珠胃三联片治疗 1周。结果 :慢性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最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HP检出率均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 ,但 4组HP检出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粘膜活动性炎症 ,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P <0 .0 1)。丽珠胃三联根除治疗后HP( -)组中活动性胃炎检出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 ,它可导致胃粘膜炎症加重 ,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根除治疗后可使胃粘膜炎症活动减轻 ,但对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无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因此根除HP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国最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中指出凡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均应予根除HP治疗,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为根除HP的一线方案[1].近年随着根除治疗的普及,特别是老年人使用抗生素的机会相对增加,HP的耐药性增强,导致HP根除失败,本文对两组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根除方案进行比较,旨在探索根除老年人HP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尤其与胃癌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HP已被国际抗癌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1].胃癌的多发地区HP感染率及血清抗体水平均高于低发地区.国外研究更确切地指出,HP感染患者发生癌变危险性是未感染HP患者的6倍.因此,FDrman和Genta等提出了慢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胃癌这一“模式学说“.肠上皮化生,尤其是Ⅱ型和Ⅲ型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与HP感染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HP对胃癌的发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为探讨HP感染程度与胃病的关系,我们自1989~2004年,采用幽门螺杆菌脲酶检测法(HPUT)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并进行胃镜检查的780例病人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根除HP感染是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1].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根除HP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方案的报道.本文回顾性总结35例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旨在探讨较为理想的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分析112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中HP感染率为70.54%,其中轻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69.8%。中度肠化生组为75%,重度肠化组为63.6%。结沦: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有显著的关系。而与肠化生的程度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除幽门螺杆菌(Helrcobacter pylori,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使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炎症消退[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溃疡的年复发率为72%,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年复发率可降至<3%.当前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7d疗法[2];另一类是以胶体铋(CBS)为基础的二联或三联低剂量14d疗法及三联7d疗法[3].而以H2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和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是发生胃癌危险因素中最突出的,幽门螺杆菌(HP)又是公认的胃感染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HP在胃发生癌前和恶性改变中有  相似文献   

10.
王智峰  宋素合 《北京医学》2001,23(3):149-150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的胃粘膜病变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参照最新悉尼分类系统,幽门螺杆菌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染色及^13C呼气试验。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胃粘膜病变发生率高,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慢性胃炎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可导致胃粘膜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永恩 《当代医学》2010,16(6):37-3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分别统计46例IDA伴慢性胃炎患者与50例非IDA慢性胃炎患者两组HP感染率。结果IDA伴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高于非IDA慢性胃炎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IDA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和胃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笔者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94例老年人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是50%~80%[1]。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根除HP对治愈消化性溃疡,预防溃疡复发,缓解胃炎症状,预防癌变均有重要意义[3]。目前,国内外公认的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是标准三联疗法1周或2周疗程。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1].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已有40%以上的人群感染了HP,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达60%,因此HP的准确诊断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课题之一.本文探索以血清学试验用于HP感染的实验诊断.  相似文献   

15.
崔淼 《当代医学》2021,27(23):121-122
目的 分析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予以四联药物方案进行治疗,与三联疗法相比,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同时,也能够更好改善机体炎性因子,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与不同类型胃炎关系的探讨尹蔚叶鸣秦云才韩东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271000)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HP)、肠上皮化生(IM)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关于HP感染和IM的致病机理仍未明确,目前文献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胃宁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方法: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复方胃宁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缓释片,2次/天,14天后续予复方胃宁片,2次/天,服用14天;对照组予以枸橼酸铋钾、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缓释片,2次/天,服用14天,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患病和根治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5.56%、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嗳气、腹胀症状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并退出治疗,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并退出治疗。结论:复方胃宁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疗效与对照组相近,但治疗组改善症状明显,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病因。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联合二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被认为是根除HP的一线用药。尽管初次推荐根除方案十分有效,但仍有近20%~30%的患者根除失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研究治疗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有密切的关系,因其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瘤、胃癌发生的高危因子,而备受关注。但是对于HP引发的炎症机制及其在机体中的持续相关作用机理,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在观察众多的研究中发现,HP感染者体内,在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胃黏膜的损伤机制作用方面,显示出特殊的深层作用意义。现就COX-2、iNOS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黏膜疾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进展性病变,一开始即呈慢性炎症,可缓慢发展为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自1983年幽门螺杆菌(HP)被发现以来,HP与慢性胃炎的密切关系亦逐渐认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发生十分密切。WHO已将HP列入胃癌的1类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