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株的产酶现状与耐药水平,为临床治疗与院感监控提供参考。方法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t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与K-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鲍曼不动杆菌,82.28%来自呼吸道。产β-内酰胺酶124株,阳性率70.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2株(41.9%),产头孢菌素酶(Am PC酶)70株(56.4%),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2株(1.6%)。本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37.7%,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仅2株MBL耐药)。结论呼吸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主要途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Am 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是抗击耐药菌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光辉  蒋巧霞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7):865-866,885
目的研究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35株,K—B法和E—test法测定对常用抗茵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结果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部分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耐药率(〉70%),仅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70%),35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未检测到金属β-内酰胺酶,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未检测到OXA-24、OXA-58、IMP、VIM型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当严重;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三维试验检测1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SBLs、AmpC、MBL(金属β-内酰胺酶)产酶情况;用PCR方法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三维试验检出2株菌产ESBLs;9株菌产AmpC;3株菌合产ESBLs和AmpC酶;3株菌产MBL(均同时产AmpC)。PCR检出15株菌均携带blaTEM基因;2株菌携带blaPER-1基因;14株菌携带AmpC基因;未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我院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含有blaTEM基因和AmpC基因,也首次发现部分产PER型ES-BLs鲍曼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本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7月临床分离存活的、非重复的亚胺培南耐药及敏感对照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分子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MIC;采用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REP-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用多重PCR、测序等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包括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PER-型及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和OXA型碳青霉烯酶分布特点.结果 27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喹喏酮类抗生素敏感率<1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2%;对多黏菌素B 100%敏感.2006年1月-2009年7月期间共检出5个克隆,主要为A1耐药克隆株于不同病房的暴发流行.β-内酰胺酶检测出OXA-23、-66、-69、-72、-58型碳青霉烯酶及PER-1型酶.blaOXA-23-like与blaOXA-51-like基因同时存在的CRAB株为53.6%(147/274).未检出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及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β-内酰胺酶.结论 CRAB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OXA-51-like、OXA-23型酶为对C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5.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及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21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REP-PCR分析1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基因同源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β-内酰胺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MICs≥128 μg/mL)、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MICs,32 ~>64 μg/mL)、亚胺配南、美罗培南(MICs,8 ~>64 μg/mL)和阿米卡星/舒巴坦(MICs,16 ~ 64 μg/mL)耐药,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利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1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50%以上的抑菌效果(MICs分别为64 ~>128 μg/mL、8 ~ 32 μg/mL、0.12 ~ 8 μg/mL和0.5 ~ 64 μg/mL).PFGE分型9株菌株为A型,3株为B型,REP-PCR结果与PFGE结果一致.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携带pIs 5.8、6.9和7.2三种β-内酰胺酶和OXA-23基因,11株上海菌株中检测出PER-1型基因和3株菌株检测到TEM-相似基因.12株菌株中未能检测到OXA-24基因.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该流行株呈多重耐药,11株菌株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β-内酰胺酶及部分产TEM-相似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及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21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REP-PCR分析1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基因同源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β-内酰胺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MICs≥128 μg/mL)、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MICs,32 ~>64 μg/mL)、亚胺配南、美罗培南(MICs,8 ~>64 μg/mL)和阿米卡星/舒巴坦(MICs,16 ~ 64 μg/mL)耐药,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利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1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50%以上的抑菌效果(MICs分别为64 ~>128 μg/mL、8 ~ 32 μg/mL、0.12 ~ 8 μg/mL和0.5 ~ 64 μg/mL).PFGE分型9株菌株为A型,3株为B型,REP-PCR结果与PFGE结果一致.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携带pIs 5.8、6.9和7.2三种β-内酰胺酶和OXA-23基因,11株上海菌株中检测出PER-1型基因和3株菌株检测到TEM-相似基因.12株菌株中未能检测到OXA-24基因.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该流行株呈多重耐药,11株菌株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β-内酰胺酶及部分产TEM-相似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 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β-内酰胺酶的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5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10株,VITEK-II、Walk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并进行16SrRNA鉴定;多重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A、B、C、D类)的耐药基因。 结果 11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13.3%、38.5%、49.3%)。D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96株OXA-51(87.27%),53株OXA-23(48.18%),29株OXA-24(26.36%),6株OXA-58(5.45%)。金属酶:检出IMP 1株(0.90%)和SIM 6株(5.45%)。另检测出ADC 84株(76.36%)、TEM 66株(60.00%)、GES 16株(14.54%)、PER 8株(7.27%)、SHV 7株(6.36%)、VEB 5株(4.54%)。5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OXA-23、OXA-51、OXA-24、ADC、TEM的检出率分别为84.00%、92.00%、26.00%、92.00%、88.00%。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与碳青霉烯类敏感菌株比较OXA-23、ADC、TEM产酶基因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产OXA、Amp C、ESBLs可能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非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检测其金属β-内酰胺酶和整合酶基因。 方法 用K-B法对安徽省2家教学医院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各种标本分离出的非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16版判断结果。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扩增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及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分析结果。 结果 44株非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29株、琼氏不动杆菌9株、醋酸钙不动杆菌3株、溶血不动杆菌2株及不动杆菌基因型13TU 1株),来源于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临床科室,分离于痰液、尿液、分泌物及其他标本。其中3株为多药耐药菌株(2株洛菲不动杆菌及1株溶血不动杆菌),17株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余24株为完全敏感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SIM-1阳性率为20.45%(7株洛菲不动杆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VIM-2阳性率为9.09%(2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1株琼氏不动杆菌);IMP-4、NDM-1均未检测出。IntI-1阳性率为11.36%(3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1株琼氏不动杆菌);IntI-2阳性率为13.64%(3株洛菲不动杆菌、1株溶血不动杆菌及2株琼氏不动杆菌);IntI-3未检测出。 结论 非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已经发现多药耐药菌株;其耐药机制可能与金属β-内酰胺酶及整合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