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娟  蒋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10-110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因各种原因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性休克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主张感染性休克治疗可尽早予纳洛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使用山莨菪碱改善冷休克中心排血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感染性休克后期冷休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排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评估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6 h后心排血量以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使用山莨菪碱能改善冷休克的心排血量,并改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0例诊断为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并采用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感染性休克的患儿作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休克纠正后停用,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每2 h评价1次,比较休克纠正时间、不同时间SBP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轻度、中重度、全部休克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对于轻度或中重度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中选取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每组各25例,给予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及死亡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7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6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显效率达40.00%,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死亡率为8.00%,与对照组比较24.00%,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感染性休克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静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及监测指标等。结果:(1)治疗72h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观察组273.10±197.19mg,对照组463.17±269.78 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尿量、乳酸、氧合指数、SCr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参麦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及24~72h患者出现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及24~72h患者出现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901-90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山莨菪碱的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未用山莨菪碱),常规剂量组25例(N组,山莨菪碱20~40 mg/日),超大剂量组(H组,山莨菪碱80 mg/日),观察T、HR、氧合指数、CI、ITBVI、EVLWI变化。结果:治疗12h后,超大剂量组出现CI、ITBVI升高,EVLWI下降,但同时T升高,HR升高,氧合指数下降,患者不能耐受,终止实验。N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C组,病死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山莨菪碱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血管外肺水,改善患者预后,不推荐超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的效果及其对SVRI、SvO_2、FENa、FEH_2O等指标予以比较。方法:选取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应用多巴胺,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分别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08%、62.16%,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SVRI、SvO_2、FEH_2O水平均较高,而FENa水平则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治疗效果优于多巴胺,其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10.
沈赛花  陈远卓 《求医问药》2014,(20):173-174
目的 :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2014年1月期间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12例,治疗组有患者10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均动脉压(MAP)为5.33kPa造成家兔急性失血性休克,然后立即使用山莨菪碱(654-2)或地塞米松(Dex)处理,观察各组动物生存时间、生存率、MAP及其外周血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结果:未处理的失血性休克家兔于 154.0± 23.5min(85. 6%)内死亡,地塞米松和 654- 2联合应用显著提高其生存时间与生存率( P<0.05)。 Dex组NO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显著降低,而 654-2组NO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急性失血性休克家兔NO水平升高,地塞米松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NO的含量有关,而山莨菪碱的治疗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合并使用高渗盐液、右旋糖酐与山莨菪硷治疗家兔实验性严重失血性休克。结果显示:高渗盐液加右旋糖酐治疗组,平均动脉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显著优于等渗盐液治疗组;高渗盐液、右旋糖酐与山莨菪硷(5mg/kg)联用组,动脉血压回升后维持时间、中心静脉压升高的程度优于高渗盐液加右旋糖酐组。进一步证实联用高渗液与山莨菪硷可短时提高疗效,为抢救休克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疗效。方法108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治疗组55例,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1. 13d、P<0. 01,越期率(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之和)增加17. 80%、P<0. 05;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0.5h、1h和2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30. 05 (P<0. 05 )、21. 21% (P<0. 05 )和21. 72% (P<0. 05 ),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5.30%、P>0. 05;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1. 63d、P<0. 01,血压正常分别为15和8例、P<0. 05;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1. 32d、P<0. 01,病死率下降3. 91%、P>0. 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山莨菪碱联合无创正压面罩通气(654-2+NIPPV)和传统机械通气(CMV)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评估山莨菪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各种原因所致AR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654-2+NIPPV组(21例)和CMV组(21例),在给予病因治疗同时分别实施654-2+NIPPV和CMV。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654-2+NIPPV组有8例(38.1%)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实行CMV,其中6例(28.6%)死亡。CMV组死亡7例(33.3%),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有效的患者在分别接受654-2+NIPPV和CMV治疗后1h和6h动脉血气有相似的显著改善。654-2+NI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654-2+NIPP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结论在经过选择的ARDS患者中,应用654-2+NIPPV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MV相似。实施654-2+NIPPV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654-2+NIPPV可作为经过选择的ARDS患者首选的通气支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于休克的治疗作用。方法67例休克患者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山崀菪碱(654-2)组。除常规抗休克治疗外,长托宁组另予长托宁治疗,而654—2组予山崀菪碱治疗。监测治疗后1、6、12h患者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肠鸣音、尿量、指脉氧饱和度、末梢转暖持续时间郁血乳酸的变化。结果长托宁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654—2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的抗休克作用优于山崀越菪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6 5 4- 2对小儿肺炎口罗音吸收的疗效。方法 将肺炎患儿 1 34例 ,随机分为 6 5 4- 2治疗组 70例 ,对照组 6 4例 ,疗程 1周。结果 治疗组口罗音消失 5 9例 (84 .3% ) ,对照组口罗音消失 2 2例 (34.4 % )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5 .7%。结论  6 5 4- 2促进小儿肺炎口罗音吸收的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革联  王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42-14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1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58例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以结石直径分成三组,并于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58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成功115例,总有效率达72.7%。其中A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B和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不良反应轻等特点,尤以直径在2.0 cm以下的肾结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假手术、休克、复苏和治疗四组,每组8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小时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1.5、2、3、4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及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家兔创伤性休克90min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休克后180 min复苏组cTnI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治疗组在休克后120min时cTnI即明显低于复苏组(P<0.01);CK在休克后180min时才出现少许的变化,治疗组与复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存在心肌损伤,葛根素对家兔创伤性休克心肌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以及糖皮质激素(GC)对术后感染性休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12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对照组)58例和地塞米松处理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除了常规处理以外,术前1 d给予地塞米松10 mg,2~3次.d-1,术后继续给予地塞米松10 mg,2~3次.d-1,3~5 d后停药。结果两组患者因手术导致的创伤反应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手术创伤反应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复杂,术前早期以及术后短期持续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但并不能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辜菊霞 《西部医学》2009,21(7):1232-1233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心理干预。方法400例尿路结石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均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并给予解痉、镇痛、抗感染、口服药物排石等辅助治疗。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心理整体护理,评价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碎石97.0%,两次治疗一周后结石排净92.5%,尿路感染2.5%;对照组结石碎石98.0%,两次治疗一周后结石排净86.5%,尿路感染6.5%。结论体外震波碎石为治疗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根据个体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驱逐恐惧感,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