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鸿杰  杨阳  贾霜  欧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1):1472-147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CT及MRI特征.方法:选取45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组)和44例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非骨质疏松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腰椎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 WI)、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及腰椎CT多平面重建扫描.比较骨质疏松性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MRI及CT特征.结果:CT特征显示,骨质疏松组患者骨质疏松性腰椎中重度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累及附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MRI特征显示,STIR序列中,骨质疏松组患者多表现为高信号,非骨质疏松组患者多表现为混杂信号(P<0.05);但在T1WI、T2WI序列中两组患者骨折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结论:与非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在MRI的STIR序列中多表现为高信号,且易发生中重度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易累及附件及脊髓,可作为鉴别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10,21(8):21-22
目的探讨由轻创伤引起的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以期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椎骨折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方法对144例40-58岁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女性患者和146例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健康检查的女性,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左股骨近端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骨密度(BMD)明显低于对照组,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检出率胸腰椎骨折组为34.03%,对照组为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由轻创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与BMD有密切关系。围绝经期妇女应重视BMD变化,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7月解放军第425中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646例,根据骨折类型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542)和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n=104),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发骨折发生率.根据再发骨折发生情况将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102例(18.82%),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再发骨折53例(50.96%).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影响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行PVP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激素诱导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术前椎体裂隙样变、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是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4例PKP术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获随访12~57个月;根据病人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再骨折,将病人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对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损伤节段数量、术前陈旧性楔形变椎体率及受累椎体数、骨水泥注入方式、骨水泥注射量、术后有无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和胸腰椎结构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病人术后再骨折13例(18例次)。单因素分析显示,PKP再骨折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均低于未再骨折组(P<0.01),术前陈旧性椎体楔形变率、术后胸腰椎结构异常率高于未再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低、骨密度低、术前有陈旧性椎体楔形变及胸腰椎结构异常是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胸腰椎结构的损伤程度是诱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分析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18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使用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正腰椎L1~L4椎体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制定问卷调查收集老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骨密度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性别、年龄、低钙饮食、意外跌倒、既往脆性骨折及骨折家族史均为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改变 ,因而骨的脆性增加 ,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增龄性骨质疏松两种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的骨折 ,以及由骨折引起的残疾及死亡 ,已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并进行干预处理、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 ,从而预防骨折 ,是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格瘦小、不活动、大量吸烟、酗酒、摄入钙量不足等 ,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鹏川  江南  周毅  瞿晖 《吉林医学》2014,(7):1416-141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VP)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通过观察比较术前与术后伤椎恢复高度和骨折胸腰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价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22例患者术后平均(2.11±0.43)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伤椎高度平均(28.95±5.71)mm,较术前伤椎有显著恢复(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被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后的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伤胸腰椎的高度并起到恢复脊椎功能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许峰  杨小龙 《广西医学》2012,34(9):1213-1214
目的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局部封闭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行PVP联合局部封闭术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行PVP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缓解率为90.7%,对照组为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VP联合封闭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途径穿刺,注射骨水泥治疗80例96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伤椎高度得到恢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临床上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全断板龟丹芪胶囊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断板龟丹芪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后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对6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钙剂加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全断板龟丹芪胶囊治疗。采用定量CT法(QCT)对腰椎松质骨进行BMD测定。结果:8周后所有病例BMD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BMD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断板龟丹芪胶囊可以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腰椎BMD。  相似文献   

11.
蔡康  周亚鹏  吴茂聪 《中外医疗》2013,(12):105-105,107
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给予补钙治疗,同时服用骨化三醇+降钙素。于用药半年、1年后通过拍摄胸腰椎片、骨密度检查,以及骨折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60例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值平均为(0.679±0.100),治疗半年后平均(0.780±0.110),治疗后1年平均为(0.765±0.099)。治疗1年后及半年后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脊柱其他节段压缩骨折。结论降钙素+维生素D+钙剂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疼痛初发骨折患者,运用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中西药治疗,并观察骨折椎体高度的变化等指标.结果 治疗过程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1个月后骨折椎体的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平均恢复分别是(2.92±2.01)mm、(2.36±1.89)mm及(1.09±1.03)mm,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3个月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不明显(P〉0.05).结论 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高度恢复的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40例子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方法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采用X线胸片评估内固定效果。结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X线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内固定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空心椎弓根螺钉合用骨水泥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而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选择9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性别、骨折发生的诱因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骨颈、椎体、桡骨远端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2)、性别(OR=0.965)、低钙饮食(OR=1.352)、意外跌倒(OR=1.622)、骨密度(OR=0.736)及脆性骨折(OR=1.342)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多方面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寻找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案。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60例,并从大将逐瘀汤加味方内服、固本疏肝壮骨方内服、中(草)药外敷(熨烫)等中医药疗法和口服钙尔奇片剂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肌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西医疗法中选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制定两种不同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案,分别用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治疗的成本一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评分较治疗前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成本一效果(CEA)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住院与居家康复和全程住院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均较好,但住院与居家康复相结合能使患者感觉更好、情绪更稳定、精力更充沛、生活更充实和快乐,并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改进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操作方法,探讨PV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边靶点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治疗伴IVC征的胸腰椎骨折26例,测量术前、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角(Cobb角)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本组手术时间30~45 min,骨水泥注射量3~7 mL,平均4.5 mL。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以及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以上四项指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骨水泥渗漏6例(23.1%),其中椎间盘渗漏2例,椎体前缘渗漏2例,侧方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单边靶点精确穿刺及分次分期灌注骨水泥的PVP技术可明显减轻伴IVC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胸腰背痛,并能部分复位,改善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并可有效减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与非手术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8例,根据患者自身要求分为PKP组(63例)和非手术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半年随访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手术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比治疗前降低;组间同期比较,治疗后1周、治疗后半年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可迅速缓解疼痛,但对于远期疼痛缓解程度,非手术治疗与PKP相当,PKP能改善椎体高度,有利于重建脊柱,但长期非手术治疗会导致椎体高度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