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缘橐吾根部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对全缘橐吾根部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用现代波谱方法(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确定其化合物结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全缘橐吾根部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种化合物,经结构鉴定分别为:蜂斗菜内酯A(1);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2);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β(4β,6α-diolide(3);8β-Meth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4);8β-Hydroeremophil-7(11)-ene-12,8α(14β,6α)-diolide(5);异蜂斗菜素(6);蜂斗菜素(7);β-谷甾醇(8);豆甾醇(9);2α-羟基乌苏酸(10);齐墩果酸(11);正棕榈酸(12);对羟基苯甲醛(13)。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1、2、4、5、6对人肝癌Hep G2细胞、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论 13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强的化合物1、2、4、5、6有望成为天然抗肿瘤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宽舌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宽舌橐吾(Ligularia platyglossa (Franch.) Hand.-Mazz.)的化学成分,发现生物活性成分,为其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化学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和Rp-18反相柱层析法分离、重结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宽舌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得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苯甲酸类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等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Eremophil-1(10),7(11),8(9) -trien-12,8-olide(1);8β-Hydroxy-eremophil-7(11),9(10) -dien-12,8α-olide(2);2-Oxo-eremophil-1(10),7(11),8(9) -trien-12,8-olide(3);黄颜木素(Fisetin)(4);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 即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5);7-Angelyheliotridine(6);胡萝卜苷(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宽舌橐吾中分得,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得,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离舌橐吾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离舌橐吾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离舌橐吾叶甲醇提取物用溶剂划分部位,用柱色谱分离化合物,理化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离舌橐吾叶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8β-羟基艾里莫酚烷-7(11)-烯-12,8α(14β,6α)-二内酯、β-胡萝卜苷.  相似文献   

4.
从狭苞橐吾根及根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无羁萜(I)泽兰素(Ⅱ),羽扇醇(Ⅲ),β-谷甾醇(Ⅳ)和胡萝卜苷(V),除化合物II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欠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浆果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楝科植物中的杀虫及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浆果楝Cipadessa baccifera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浆果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香橙烷-4β,7α-二醇(Ⅰ),4(14)-桉烯-8α,11-二醇(Ⅱ),4,(14)-桉烯-3α,11-二醇(Ⅲ),东茛菪素(Ⅳ),3β-羟基-5α,8α-过环氧麦角甾-6,22-二烯(Ⅴ)和豆甾-4烯-6β-醇-3-酮(Ⅵ)。结论:它们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头橐吾中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Thunb.)Less.中分离出多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方法 采用90%乙醇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分别为:platyphylline(I)、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结论 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为肝脏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其中clivorine(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多歧沙参Adenophora wawreana的根进行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提取分离。用光谱法(IR、^1HNMR、^13C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hexade-canoate,Ⅰ)、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octadecanoate,Ⅱ)、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Ⅲ)、羽扇豆烯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Ⅳ)、忌扇豆烯酮(lupenone,Ⅵ)、木栓酮(friedelin,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7α-羟基-β-谷甾醇(lkshusterol,Ⅹ)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9个化合物均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Ⅶ为首次从沙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IR,ESI-MS,^1NMR,^13CNMR,HMQC和HMBC)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抱茎苦荬菜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烷-20-烯-3β16α-二基-3-乙酯(taraxaster-20-en-3β,16α-diol-3-acetate,Ⅰ),蒲公英甾醇乙酯(taraxasteryl acetate,Ⅱ),(E)-2,5-二羟基桂皮酸[(E)-2,5-dihydroxy cinnamic acid,Ⅲ],本犀草素(lutolin,Ⅳ),棕榈酸(palmitic acid,Ⅴ)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Ⅱ为首次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干崖子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云南民间使用的草药干崖子橐吾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化学基础。方法:运用层析法、结晶法等手段分离了8个化合物,并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8个化合物的结构为:9α-hydroxypinoresinol(1),ll-hydroxyeremophil-6,9-dien-8-one(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大黄素甲醚-8-O-β-葡萄糖苷(5),东莨菪内酯(6),β-谷甾醇及胡萝卡苷。结论:以上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干崖子橐吾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经过初步抗HIV-1RT活性测试,没有明显的抗HIV-1RT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谱、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木蓝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以下化合物:3,4-二-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3:1的混合物(Ⅰ和Ⅱ)、ononin(7-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Ⅲ)和6-O-(3-硝基丙酰基)-D-吡喃葡萄糖α-和β-端基异构体约1:1的混合物(Ⅳ和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从花木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