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炮制对虎杖及其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炮制品中白藜芦醇苷和大黄素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薄层扫谱法和HPLC法对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酒炙品、醋炙品、盐炙品中大黄素含量与生品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辅料对虎杖中大黄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5 μm) 为色谱柱,乙腈和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10个产地虎杖样品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同时进行了测定.检测波长305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 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8.39~83.85 mg/L、3.36~33.6 mg/L、3.09~30.9 mg/L和2.15~21.5 mg/L浓度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1.3%]、99.3%(RSD 1.6%)、98.1%(RSD 1.5%)和92.2%(RSD 2.7%).不同产地虎杖中的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有较大的差别.结论 本方法 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 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0.5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汉中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苷元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直接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XDBC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03nm。结果 虎杖中白藜芦苷的含量为2.5%,白藜芦醇的含量为0.43%。结论 汉中地区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首次报道,白藜芦醇苷的含量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在虎杖及其成方制剂分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采用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苷、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为对照品,对虎杖及其成方制剂进行微乳薄层色谱研究.结果:以含水量为75%的微乳液-甲酸(9∶1)为展开剂,能够使虎杖及其成方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虎杖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建立虎杖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含量的综合评分(Y)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虎杖提取工艺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筛选。根据优化工艺制备10批来自不同产地的虎杖提取物,采用TLC建立提取物中虎杖苷、大黄素的定性鉴别方法,并计算10批提取物的含水量。运用HPLC得到10批提取物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的含量,并建立提取物指纹图谱。结果:响应面法优化出的工艺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75 min、提取温度70℃。TLC结果显示提取物中虎杖苷、大黄素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10批提取物的水分含量范围为2.83%-5.17%。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5.19-36.36 mg/g、0.95-5.71 mg/g、5.20-15.47 mg/g。10批虎杖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中出现了11个共有峰,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高于0.90。结论:优化出的虎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虎杖提取物质量标准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初步拟定虎杖提取物中水分不得过6.00%。按干燥品计算,虎杖苷、白藜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虎杖提取物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3种主要化合物单体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2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虎杖苷低、中、高剂量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及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予吲哚美辛10 m...  相似文献   

8.
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梯度法建立同时测定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总量为考察指标,设计以乙醇浓度、溶剂倍数及醇提温度等为影响因素的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虎杖中上述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可以达到基线分离. 检测白藜芦醇及其苷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6X-0.183(r=0.9996),Y=0.0011X-0.478(r=0.9993);线性范围分别为0.48~38.4 mg/L和0.47~38.2 mg/L. 日内、日间精密度都小于5%,回收率在90%~105%之间,样品分析时间小于7 min. 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溶剂倍数15,醇提温度70℃,提取时间2 h.结论:建立了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质量可控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苗药痔康宁胶囊中大黄素和虎杖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订苗药痔康宁胶囊的质量标准,寻找控制产品质量昀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虎杖中虎杖苷和大黄素的含量: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柱;虎杖苷以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6nm.大黄素以甲醇-0.1%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采收时间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以指导药材最佳采收时间.方法 以C18化学键合硅胶柱为固定相,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5mm,柱温为30℃,流速1 ml/min.结果 白藜芦醇苷在3.52~56.32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RSD%为1.60.结论 不同采收期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达到3.65%,最低为1.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大风藤总酚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Folin-酚比色法,以白藜芦醇为对照品分析测定了大风藤中总酚含量。结果:大风藤提取液在加入Folin-酚试3 ml、7.5%Na2CO33 m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0 min,浓度在0.672 mg/ml~4.704 mg/ml时与其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A=1.509 9C+0.051 9(n=7),相关系数为r=0.999 15,根据此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大风藤总酚的定量测定。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2.
虎杖苷在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医学综述》2012,18(13):2105-2107
虎杖苷,又名白藜芦醇苷,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虎杖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对心脑血管系统,可以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影响离子通道、调节蛋白激酶和一氧化氮等方式,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抗脑出血以及改善学习记忆力等作用,显示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在此对近年虎杖苷在心脑血管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一种能产生紫杉醇类化合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树皮中分离能产生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方法 采用无菌技术分离东北红豆杉树皮中的内生真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该真菌培养物进行分析。结果 从东北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一种内生真菌。化学分析证明该真菌培养物内含有紫杉醇类化合物。结论 东北红豆杉树皮中含有能产生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供一种新型提取牡荆挥发油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辐射法提取牡荆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6个化合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20.14%)、4-羟基-苯甲酸(21.16%)、桉叶油素(12.79%)。结论通过微波辅助萃取法可以高效提取牡荆挥发油。  相似文献   

15.
野茉莉是一种民间药用植物, 可用治风火牙痛、喉痛及风湿痹痛等,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通过对历代本草、方书等收集整理, 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野茉莉的名称、植物基原、药性功效3方面进行考证, 梳理其历史沿革与发展。经考证野茉莉拉丁名为Styrax japonicus Sieb. et Zucc., 来源于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 花、叶、果实、虫瘿均可入药。清代典籍中以“洗澡花”“晚饭花”“粉花美人”“珠花”“紫茉莉”“夜娇娇”“野丁香”“粉豆花”“秋丁香”“北茉莉”或“臭茉莉”为别名的野茉莉均非本种。近现代野茉莉名称经历了由“齐墩果”→“野茉莉”→“侯风藤”→“野茉莉”的变化, 最终以野茉莉为正名, 且齐墩果、候风藤与野茉莉并非同种植物; 别名中“君迁子”“山白果”“白雪花”因有其对应的原植物, 且非本种, 不适合作野茉莉别名。此外, 对野茉莉药性归经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 认为野茉莉不同药用部位对应的性味归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阐释。野茉莉的本草考证为其正本清源, 进一步安全、有效、合理开发野茉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芭蕉花的活性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TLC分离等对芭蕉花提取物进行分离,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成分鉴定;采用体外MTT法进行芭蕉花活性组分对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筛选,对抑制AngⅡ诱导的A7r5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进行活性筛选.结果 通过液-质分析,从芭蕉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中发现其中有一种化合物可能为豆甾醇.MTT筛选发现芭蕉花石油醚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组分中,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芭蕉花的3种提取物组分中,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对AngⅡ诱导的A7r5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其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芭蕉花石油醚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72 h的IC50分别为67.4μg/mL和34.5μg/mL,且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AngⅡ诱导的A7r5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72 h的IC50为55.5μg/mL.从芭蕉花提取物中分离出单体豆甾醇,为芭蕉花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