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3年杭州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不同HFMD病原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以及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阳性重症HFMD患儿接触人群HEV71携带率。方法:采集2013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FMD疑似患儿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FMD病原体,了解轻症和重症HFMD患儿中HFMD病原体的分布。选取54例HEV71阳性重症HFMD患儿家属中密切接触和一般接触者各1名,检测其粪便标本中的HEV71并随访1个月。分析杭州市儿童医院2011~2013年检出的HFMD病原体构成比差异和优势病原体转变。结果:849例HFMD疑似患儿中确诊641例,男女患儿比例1.4∶1,1~3岁患儿占80.3%。HFMD患儿标本中24.3%(156/641)检出HEV71,4.7%(30/641)检出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VA16),71.0%(455/641)检出其他肠道病毒。75.6%(118/156)HEV71感染病例为重症HFMD,但CVA16和其他HFMD病毒感染病例中仅分别有13.3%(4/30)和6.2%(28/455)为重症HFMD,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8, P<0.05)。2011、2012年HFMD优势病原体为HEV71,2013年为其他肠道病毒。54例密切接触者和54例一般接触者中分别有9例和10例检出HEV71(P>0.05),且均无HFMD临床表现。结论:2013年杭州市HFMD流行季节、好发年龄与性别无明显变化,HEV71感染易引发重症HFMD,但其他肠道病毒已替代HEV71成为HFMD优势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HFMD)疫情的特点,为合理防治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上报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肠道病毒亚型的流行特点。结果2008年湖北省共上报HFMD病例2114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死亡1例。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发病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提示,湖北省各地肠道病毒呈散发状态,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50.8%),科萨奇病毒(Cox)A16占18.0%,其他肠道病毒占31.2%,但局部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不同。粪便中肠道病毒检出率(84.0%)最高,其次为咽拭子(62.0%);而EV71在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49.3%),其次为疱疹液(39.2%)。病毒在体内存留时间在10d以上。结论2008年湖北省流行的HFMD呈散发状态,局部地区以EV71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3.
林燕  成丽 《华夏医学》2014,27(2):139-140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多见传染病,大多在5岁之前发病,以2~3岁患儿为主。肠道病毒71可侵害机体各个系统,尤其是侵害神经系统导致肢体肌力下降,患肢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4.
概述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 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间6岁以上患儿占96.0%;发病以5~7月份为主,占73.5%。2011-2013年HFMD 患者 EV71、CA16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42.6%、35.3%、18.5%,16.1%、22.6%、11.5%,41.3%、42.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3,P<0.05)。2013年EV71、CA16检出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未分型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7)。613例重症HFMD患儿中,EV71感染占59.2%、CA16感染占11.1%,未分型病毒感染占29.7%,且均以肺炎合并脑干脑炎为主。结论2011-2013年HFMD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未分型肠道病毒增多,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HFMD)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多发于〈5岁的儿童,其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近十年来,在我国台湾、山东及安徽均有较大规模的EV71所致的HFMD疫情,且均有死亡病例发生。今年我省该病流行,且重症病例多,为此各地市成立重症手足口病PICU。现将我市重症手足口病PICU2009年47月收治的34例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DU JB  Zhang Q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07-2308
根据我国卫生部通报,截至2007年5月21日,本年度全国已报告手足口病(HFMD)病例5459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了119.41%,死亡2人,因此该病应引起高度关注。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 7  相似文献   

9.
肠道病毒71型疫苗候选株和疫苗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主要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969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分离出首株EV71[1]。近年来EV71在亚太地区持续流行[2-9],特别是1998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大流行后,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大陆地区2008—2010年报告的HFMD病例数、严重病例和死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71型与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谢雯  赵红 《中国医刊》2008,43(6):2-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1.
秦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03-3103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感染所致。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6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感染所致。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6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肠道病毒71 型(EV71)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67 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细菌种类、药敏实验结果,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对人肠道病毒普通型(EV)、EV71、柯萨奇病毒A16 型(A16)进行检测。结果67 例EV71 型重症HFMD 患儿以单一感染最多,占50.7%(34 例);EV71 型的混合感染占49.3%(33 例)。继发感染最常见部位是下呼吸道(26.5%)。临床分离病原体46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 株(23.9%),革兰阴性菌35 株(76.1%)。对病原体进行药敏实验,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普遍对G-性菌敏感,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万古霉素普遍对G+性菌敏感。EV71 型重症HFMD以3 岁内的男性患儿多见,5 岁以上儿童发病率较低,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患儿临床症状以高热、皮疹、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病理征阳性为主,常伴有胸片、头颅CT 异常,实验检查结果显示心肌酶谱、肝功能、白细胞、血糖升高、体液免疫及降钙素原等异常;3 岁以下的男性患儿、农村住宿条件差、不良卫生习惯、对该疾病不了解未采取预防措施的监护人的散居儿童为该疾病的高发人群,EV71 为其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结论四川部分地区重症HFMD患儿主要由EV71 及其混合型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了解EV71型HFMD重症临床特征,掌握本地区EV71 型重症HFMD的高危因素对于HFM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卢春燕  蓝梅英 《华夏医学》2013,(6):1180-1182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以3岁以下幼儿为高发病率的一种儿童传染病,春夏季高发,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2008年列入法定报告的一种丙类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型别,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自1974年美国首次报道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都有EV71爆发的报道。国内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出现。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由肠道病毒尤其以EV71及CoxAl6感染最为常见。HFMD患儿的临床经过及转归差别较大,与患儿机体免疫状况可能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4月-10月收治的112例EV71阳性、53例CoxA16阳性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EV71和CoxAl6感染后患儿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陈华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855-856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l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一般多以夏秋季流行。患儿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手足口病病例968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将其分为肠道病71型(EV71)、萨克奇病毒A组16型(CAl6)、非EV71、CAl6阳性肠道病毒(N)三类,分离部分EV71毒株并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经在线比对后进行Ev型别鉴定。结果分析显示2011年广州市及周边地区HFMD的高发年龄段为年龄小于4岁的儿童,1.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5-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CAl6为HFMD的主要病原:但有24.79%的病例由其他肠道病毒(EV)型别引起。基于全基因序列构建种系发生进化树显示,所分离的6株EV71毒株与c4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结论2011年EV71和CAl6为广州市及周边地区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病毒株分离株属于c4型,且遗传性较稳定,但存在部分其他型别Ev引起HFMD。  相似文献   

20.
小儿手足口病(HFMD)多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引起,也可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手足处的皮疹,一般病程短而轻,多于1周左右痊愈。但近年来报告由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HFMD症状较重,还可伴发爆发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笔者以100例HFMD患儿为观察对象,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以探讨患HFMD时心肌损害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