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邹翀宇 《当代医学》2009,15(15):104-105
目的探讨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1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6h内的CT征象。结果有74例出现CT阳性征象,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3例,脑组织肿胀征55例,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岛带征42例。结论常规CT扫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超急性脑梗死的CT诊断水平,探讨该病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发病1~6小时病案资料较完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24—72小时复查CT证实为脑梗死。结果:发现早期CT常规扫描,显示异常征象44例(51.7%),其中致密动脉征10例;脑实质略低密度征34例,局部脑肿胀18例。结论:超急性脑梗死CT常规扫描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提高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已做的15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90岁,平均71岁,所有患者发病1~12h内行CT扫描及发病24h后CT复查。结果:13例患者发现有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cT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规CT扫描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CT扫描征象(发病6 h内).结果:50例中20例表现为阴性,30例表现为阳性,阳性表现包括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密血管征;灰白质界限不清、豆状核征、岛带征;脑组织大片密度减低区.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可以显著提高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塞早期CT征象,进行评价,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在发病后1~6小时内应用常规CT扫描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所有病例均在发病24小时后复查螺旋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患者。结果126例中出现异常征象者共有64例,其中致密动脉征2例,占15%,豆状核征15例,占11.9%.脑岛带征10例,占7.9%,低密度灶45例,占357%,占位征10例,占7.9%,皮质征18例,占14.3%。结论超急性期脑梗塞CT虽然征象轻微.但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总结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率,为患者早期得到有效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3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2小时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特征。结果:在3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第1次cT检查中,24例cT影像中出现异常征象,阳性率72.7%,CT影像未见异常征象9例,占27.3%。CT异常征象中,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15例,大脑前动脉密度增高4例,豆状核边界模糊8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13例,脑岛带消失征9例,灰白质界限不清8例。所有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进行复查,均证实为脑梗死。结论: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征象有其特点,如能及时诊断,排除脑出血,为早期有效救治患者争取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放射科诊治的45例脑梗死患者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检查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5例脑梗死患者cT阳性表现4l例,检出率91.1%,共发现病灶53个,多为额颞叶部位(62.3%)且左脑多于右脑,其次为基底节区部位(24.4%)。CT表现则以低密度影,灰白质模糊和基底动脉增高为主。结论:cT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以及对挽救早期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一兵 《实用医技》2008,15(2):175-17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超急性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26例中表现为(HMCAS)者,均为单侧,且HMCAS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其预后差,死亡率高,特别是合并点状征者提示血栓范围向远端扩大,病情凶险。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以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率.方法 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42例,回顾分析多层螺旋首次CT平扫征象.结果 CT表现基本正常5例,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影33例,可见局部脑组织肿胀征22例,可见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11例.首次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31例(符合率74.0%),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CT平扫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所研讨的24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筛选而出,所有患者釆用CT检查。结果 CT平扫结果:其中岛带消失征为5例,右侧3例,左侧2例;基底节消失征为4例,右侧1例,左侧3例;侧裂池点状高密度征为9例,右侧5例,左侧4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为5例,右侧2例,左侧1例,双侧2例;脑组织低密度征为1例,在右侧。结论超急性期脑梗死采用CT平扫其诊断征象不典型,只适用于临床诊断前参考,了解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病理变化以及脑血管的解剖特点,对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及与病理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其中高分化30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39例)主要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周围型肺腺癌的主要cT分析征象是: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高分化腺癌24例(80%)、中分化腺癌10例(30.3%)、低分化腺癌无此征、毛刺征73例、棘突征52例、分叶征79例、胸膜凹陷征65例、血管集束征69例、病灶内钙化31例,其中67例出现上述三种以上征象。结论综合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CT平扫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平扫方法在超急性期(6小时以内)时对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的CT特征及其价值。方法有60例病人入选本研究,全部为根据临床表现和最初24~48小时内CT复查的结果而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患者6小时内的CT特征。结果在CT平扫上能呈现大面积脑梗死超急性期间接征象60例,有间接和直接征象21例。结论CT平扫是一项有价值的敏捷的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小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74-17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期脑梗死均发现有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较高。结论: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CT诊断早期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常规CT检查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25-226
目的分析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我院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脑密度减低1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2例,局限陛脑沟变窄或消失15例,基底节区结构模糊8例,CT值测量差值(△HU)增高18例。结论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和CT对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检出率及诊断表现。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1%(51/52),其中3例未能定性诊断;对照组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84.6%(44/52)和96.2%(50/52),且检出病灶均能定性诊断。结果表明,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接近;B超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诊断肝脏血管瘤时,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CT特异性更高,二者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9例患者超急性期(1~6 h)MSCT表现及发病24 h后MSCT(或MRI)表现。结果超急性期93例患者MSCT扫描有异常表现,36例患者未见异常(漏诊11例)。发病24 h后87例行MSCT复查,均见典型大片状低密度梗死灶,另外42例选择MRI检查,均诊断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SCT对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应用MSCT结合临床表现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超早期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l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5%)、界面清楚(100.00%)、空泡征(60.78%)、血管集束征(27.45%)、胸膜凹陷征(72.55%)、边缘分叶或部分光滑(94.12%和9.80%),在恶性结节的cT征象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7.84%)及边缘毛刺征(21.57%)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病灶形状、界面清晰度、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和边缘形态等cT征象,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为指导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EEG)对脑梗死急性期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60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EEG监护,与同期头部CT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6h EEG有不同程度异常81.67%,高于CT确诊为脑梗死阳性率65%(P〈0.05);24h后和72h后EEG异常率与CT诊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早期(≤6h)EEG诊断价值可能优于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提高对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认识,探讨其在早期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脑梗死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4-80岁,平均59岁,所有患者发病卜6小时内行CT扫描及发病24后cT复查。结果12例患者均发现有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5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对CT诊断早期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邹同恩  施崇敏  杨敏 《西部医学》2009,21(11):1970-197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机SE线性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发病2~6小时内临床疑诊脑梗死患者18例进行常规MRI和线性扫描DWI序列成像检查,其中6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中常规MRI 13例阴性,CT检查6例均为阴性,SE线性扫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度高(100%),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SE线性扫描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敏感,能显示常规MRI和CT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脑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