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结节病临床上多无特异表现,40%的患者无症状,往往除胸部影像外得不到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胸部影像常成为唯一的诊断依据^[1],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由此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17例结节病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的特点,以期提高结节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ucl nodular p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细胞良性占位性病变,根据WHO的诊断标准FNH是指肝实质增生并被星形纤维瘢痕间隔成结节状,无肯定恶变。在日常诊断过程中,与高分化肝细胞肝癌、肝细胞腺瘤或肝脏其他瘤样病变很难鉴别。笔者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7例FNH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腹部淋巴结肿大病变临床较常见,本文收集了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0例,分析了它们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以供影像学诊断参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勤明  李锡林  张华   《放射学实践》2009,24(5):502-50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胃16例,小肠8例,结肠3例,直肠1例。良性5例,交界性6例,恶性15例。CT定位诊断符合率92.9%(26/28)。17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呈不规则形,1例呈哑铃状。大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发生出血、囊变、坏死,钙化及气体影,增强扫描病灶大多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部分恶性间质瘤可侵犯临近脏器。结论:GIST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位较准确,对肿块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1]。指南建议对不可切除的肝癌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TACE能有效减少肿瘤区的血供。但部分肝癌血供来自门脉,TACE治疗可能无效[2]。因而术前预测何种肝癌患者TACE治疗更受益意义重大。磁共振成像(MRI)为TACE术后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用于肝癌的诊断,已被大多数专家和医生广泛接受。最新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7.
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膜瘤。1983年,Mazur和Clark运用电镜和免疫组化重新评估胃间叶源性肿瘤的发生,提出了GIST的概念[1]。近年来研究表明,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不同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完整的GIST,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3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其中男1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照分析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14日杭州市西溪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且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22例(A组),选取同时段年龄及性别相仿的无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25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首次胸部HRCT表现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累及的肺叶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组右肺中叶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肺叶病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病灶累及区域均以肺野外1/3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形态及大小方面,A组患者病灶大片影且≥5cm较B组多见(P<0.05)。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密度均以磨玻璃影(GGO)伴小叶间隔增厚和(或)局灶性实变为主,部分可出现典型的铺路石征;A组以实变为主伴少许GGO的病灶比例较B组高(P<0.05)。A组支气管充气、扩张占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相较于无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胸部HRCT检查显示肺内受累的肺叶更多、病灶范围更大,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会更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侯勤明  王国伟  吴宝亮  李运江  冯锐 《浙江医学》2020,42(12):1254-1258,1263
目的评估CalliSpheresR微球(CSM)载药微球(DEB)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86例接受CSM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应答,在1周和1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记录术中及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应答率(ORR)分别为25.3%和86.6%,患者的平均OS为19.8个月(95%CI:18.8~20.7)。年龄≥60岁(P=0.030)和有门静脉侵犯(P=0.010)是HCC患者未达到CR的独立因素。有肝静脉侵犯(P=0.031)和有传统TACE史(P=0.017)是HCC患者未达到ORR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分布为双叶(P=0.000)、有门静脉侵犯(P=0.000)和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为C期(P=0.011)是患者OS短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恶化(均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大部分肝功能指标恢复(均P<0.05)。CSMDEB-TACE术中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结论CSMDEB-TACE治疗HCC具有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年龄、双叶肿瘤、静脉侵犯、BCLCC期和传统TACE史是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